孙春红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骨科术后疼痛多采用镇痛泵、口服或注射止痛药物治疗,副作用大,易成瘾,不能有效控制疼痛症状,费用也较高。耳穴贴压为一种应用中医学理论非药物性镇痛方法,具有自控镇痛的效果。笔者以全息学理论为指导,应用耳穴压豆对骨科膝部术后切口疼痛患者进行镇痛,并且延续至膝关节功能锻炼期间,取得了满意效果。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聊城市中医医院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人工全膝置换及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股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纳入标准:(1)首次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2)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正常,无精神障碍、全身感染性疾病、血液学和外周神经性疾病,排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3)思维清晰,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强,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各种问卷和量表调查;(4)外耳无明显炎性反应或病变。排除对酒精、胶布过敏者。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35~70岁,平均53.47岁;人工全膝置换11例,髌骨骨折16例,胫骨平台骨折18例,股骨髁上骨折15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35~70岁,平均52.93岁;人工全膝置换11例,髌骨骨折14例,胫骨平台骨折19例,股骨髁上骨折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术后由责任护士讲解耳穴贴压的目的及方法,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术后2~3 h内麻醉作用消退前给予耳穴贴压,取神门、心、皮质下、内分泌、交感、膝穴;耳穴压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用75%酒精常规消毒一侧耳廓,用探棒按压所取穴位,找出最敏感点,用镊子自耳豆板上取下耳豆贴贴于耳穴上,嘱患者以拇指和食指置于耳廓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对压,手法由轻到重,出现酸、麻、胀、痛感或循经感传现象为得气,每次每穴按压1~2min,至耳廓发热潮红;每日按压4~6次,睡前、换药或功能锻炼前加强按压,每3~5日更换至对侧耳廓。如刺激过强反影响镇痛效果,引起耳部的疼痛,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不按压时疼痛或胶布潮湿、污染、脱落及时更换。对照组术后疼痛时遵医嘱应用药物止痛,口服曲马多,肌注强痛定或杜冷丁。
1.3 观察指标 (1)对疼痛情况的评估。制定与落实疼痛评估的频率、方法及规范化询问方式,观察术后3~24 h疼痛平均分 (评估1次/3 h)、48 h和72 h疼痛平均分 (评估3次/d)、术后3 d至出院前疼痛平均分(评估1次/d,至0分止),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强,记录疼痛评估记录单、疼痛干预情况、是否使用止痛药情况。(2)对睡眠情况的评估。根据患者术后3 d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效率、睡眠时间、用药情况,每日晨间护理时由责任护士统一指导填写睡眠评定量表,完成后及时收回。(3)对膝关节屈曲角度(ROM)的评估。采用临床上通用量角器测量ROM,并记录患者CPM被动运动的依从性及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达到60°和90°的时间。(4)患者满意度指标。出院前问卷调查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的满意度、对住院期间疼痛照顾的满意度、及对止痛效果的满意度。
1.4 疗效标准 (1)对镇痛效果的评价。显效:按压耳穴止痛后疼痛明显减轻,疼痛评分≤3分。有效:按压耳穴止痛后有所改善,3分<疼痛评分≤5分,服曲马多。 无效:按压耳穴止痛前后痛感一样,疼痛评分>5分,用麻醉止痛药。(2)对睡眠质量的评价。显效:入睡快,睡眠总时间较平常延长,自觉睡眠深,醒后无疲倦。有效:睡眠总时间如平常或相差1 h以内。无效:睡眠总时间缩短1 h以上。(3)对膝关节功能锻炼的评价。良好:依从性好,能完全按照训练要求训练,2周内ROM达90°。一般:依从性一般,大多数时间能按照要求训练,2周ROM达90°。差:依从性差,不能按照训练要求训练,2周内膝关节ROM<90°。(4)对患者满意度的评价。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满意、不满意、不一定、满意到完全满意5种回答,分别记1、2、3、4、5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疼痛控制越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后不同时段疼痛评分及镇痛效果比较见表1。耳穴压豆镇痛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药物治疗组,而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段疼痛评分及镇痛效果比较
2.2 两组间止痛药物用量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止痛药物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间止痛药物用量比较(mg,)
表2 两组间止痛药物用量比较(mg,)
2.3 两组术后3 d内睡眠质量比较 见表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术后3 d内睡眠质量比较(n)
2.4 两组膝关节功能锻炼情况比较 见表4。两组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及ROM达到60°和90°的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膝关节功能锻炼情况比较()
表4 两组膝关节功能锻炼情况比较()
2.5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4.82±0.50)分,高于对照组的(10.80±2.17)分(P<0.05)。
国际上大力倡导规范化疼痛处理的镇痛治疗观念,其原则是:有效缓解疼痛,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躯体功能和满意度;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尽可能降低治疗成本。国外的疼痛研究发生过两次转变,一次是以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1],另一次是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2]。中医学对疼痛的认识虽未单独阐释,但对疼痛病因病机的论述却非常精辟,即各种致病因素均可致病变部位气血凝滞,影响经气运行,“不通则痛”即可产生疼痛。中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于耳。刺激耳廓上特定的部位,就可以调整与其相应部位的功能。现代医学证明,耳穴与神经、体液、脏腑、生物电都有极复杂、多途径、多层次的联系。耳穴贴压为一种应用中医学理论非药物性镇痛方法,具有自控镇痛的效果,可产生多种良性刺激传入冲动传到相应的神经之后,使该神经元间发生生态抑制,阻碍了原有的伤害性感觉传入冲动和交感神经的传出冲动,良性的刺激可产生强烈的兴奋性,提高痛阈,致使疼痛减轻。有些研究应用耳穴贴压治疗外科术后疼痛、分娩镇痛、牙痛、痛经、头痛、失眠等方面的研究等,取得了满意效果[3-6]。因此,本组实验于膝关节术后通过耳穴压豆进行止痛。于术后2~3 h内麻醉作用消退前贴压耳穴神门、心、皮质下、交感、内分泌、膝,能舒畅气血,通达经络,镇静止痛。本研究结果显示,耳穴压豆能有效控制膝关节术后切口疼痛,提高睡眠质量,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功能锻炼,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该方法操作简单,经济方便,疗效显著,无痛苦,无药物毒副作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和损伤后遗症,深受患者欢迎,缩短了住院日,节约了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1]Kathleen ME.Arries to palliative and supportive care [J].Nurs Clin North Am,2001,36(4):843-852.
[2]McCaffery M,Robinson ES.Yourpatient is in pain-here is how you respond[J].Nursing,2002,32(10):36-45.
[3]胡莉丽,张瑞芳,王付英,等.耳穴贴压法用于分娩镇痛及加速产程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38-39.
[4]赵庆兰,韩静.耳穴压豆治疗66例骨折患者失眠[J].中国民间疗法,2002,4(10):28.
[5]朱建秋,高建生,戚亦平,等.耳穴压豆用于腹外疝术后患者减轻切口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61-62.
[6]宋丽菁.中医耳穴贴压镇痛在手外伤术后的应用[J].局部手术学杂志,2009,18(60):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