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仪廉
【摘 要】开放型实验题是近年高考化学试卷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具有开放性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体现高考试题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的方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负责人指出:“设置一定量的开放性试题,作为评价考生的知识面、思维发散度和敢于创新是十分必要的,这类试题对中学化学教学工作也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题
这类试题考查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品质和能力,体现高考试题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的要求。解答该类试题,要求学生开动思维、广泛联想,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思考和解答。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整理和分析题目给出的信息时,要注意全面系统地整理信息,并与已有的知识系统取得联系,充分挖掘信息的内涵和外延,将数据、图表、情境等信息进行筛选、分解、转换、重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
第二、在利用信息进行逻辑推理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发散性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剖析,对一切可能结果作出科学预测和结论。开放性试题往往具有丰富多彩的答案,因此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广泛联想。
第三、由于开放性试题存在多种答案,但只有一种属于最优化的方案。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指定了“最佳”的要求。如果有这样的要求,就必须对多样的答案进行逐一对比,根据原理正确、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精度良好以及安全环保等要求,作出最佳(最优化)的选择。
[典型试题分析]
计算以下两小题时,除必须应用所有给出的数据外,还各缺少一个数据,指出该数据的名称(分别以a和b表示),并列出计算式。
(1)在温度为t℃和压强为p Pa的情况下,19.5 g A与11.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固体C和3.00 L的D气体,计算生成的C的质量(m)。
缺少的数据是:___,计算式为:m=_____。
(2)0.48 g金属镁与10 mL盐酸反应,计算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H2)]。
缺少的数据是:______,计算式为: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缺少条件的判定及补充条件后的计算能力。
知识依托: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错解分析:忽视题干条件,补充出2个数据而出错;忽视气体的密度与温度等条件的关系,补充数据不补充数据存在的条件而出错;忽视所求V(H2)并不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之下,补充出n(H2)而出错。与题意不符。
解题思路:本题就解题内容而言是两个较简单的题目,它采用了新的设问方法,每小题给出的信息中都缺少一个数据,要求考生先找出缺少的数据,再列式计算。为了防止答案过于分散,作了两项限制:①只准补充一个数据;②必须用到其他所有已知的条件。这样,可以避免考生将已知条件弃之不顾,而另外再设立若干条件,从而违背原题的立意。
第(1)小题给出反应物A和B的质量,以及气体产物D的体积,要计计算产物C的质量。由于该反应不涉及具体物质,因而不可能从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来计算,只能从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着手。反应物的质量是已知的,而对产物D,则只知道其体积,要求算它的质量,必须知道该温度(t℃)和压强(p Pa)下气体的密度。将D的体积乘以该密度即得D的质量。
m(C)=m(A)+m(B)-m(D)。
第(2)小题要求计算反应中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题中给出了金属镁的质量和盐酸的体积,可是仅有盐酸的体积是无法确定其中HCl的质量或物质的量的,必须同时知道它的浓度(b mol·L-1)才行。
然而,即使补充了浓度,已知条件已经齐备,但是要计算生成H2的体积,还需要先判定Mg和HCl何者过量。
若HCl过量:
则生成H2的体积应根据镁的量按下式计算:V(H2)=×22.4 L·mol-1
若金属Mg过量:
则生成H2的体积应根据HCl的量按下式计算: V(H2)=×22.4 L·mol-1
答案:(1)在t℃和p Pa下的气体密度(a)
m(C)=19.5 g+11.0 g-3.00 L×a[或m(C)=30.5 g-3.00a L]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b mol·L-1)
V(H2)=×22.4 L·mol-1或V(H2)=×22.4L·mol-1
思维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核心环节。高考中对思维能力的考查一直是摆在首要位置。良好的思维方式是一名优秀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总之,在开放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开放性化学问题迁移了学生各方面的乐趣,使学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自信和兴趣。开放性化学问题的教学形成了交流、讨论的良好氛围,改变了学生以个体为主的单向训练模式,出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参与关系,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情境,一起讨论和补充。教师和学生一起进入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从中寻找方法、规律,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做"中懂,在"应"中尝,全方位地提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