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以四川警察学院为例

2013-11-28 00:57张佳佳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认同感公安

张佳佳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职业认同就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它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简单说,就是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1]。警察的职业认同是指警察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内在接纳。一个形成了职业认同的警察能够成功扮演警察的角色,将其个人的全部力量都调动到正义的捍卫者所扮演的角色中来,以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用不懈的工作去换取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并感受工作带给他的成就感、满足感以及幸福感。反之,若缺少职业认同,警察在工作中就会出现自我角色定位不清、角色转换困难、角色失调与冲突,甚至产生行为偏差等[2]。

公安院校的大学生,作为预备警官,其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不仅直接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发展方向,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日后的工作态度。因此,调查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可为日后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培养与管理提供教育依据。

一、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主要是了解公安院校大学生对警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为公安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与管理提供教育依据。研究的对象来自四川警察学院不同性别(男、女)、不同体制(学历生、体改生)、不同学历(本科、专科)、不同生源地(农村、城镇/市)、警亲影响(有、无)等269名在校学生,年龄分布19-28岁,平均年龄22.863,标准差2.320。其具体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构成分布表(N=269)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的《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该问卷第一部分是社会人口统计资料,包括被调查者的年级、性别、年龄、学历、家庭地区、是否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或亲戚中是否有从事警察这一职业者、是否是体制改革生等问题。第二部分是自陈量表部分,由于现研究没有关于警察相关的职业认同问卷,故本部分职业认同问卷是基于李永鑫等人修订的Mael的组织认同问卷[3]、王鑫强等人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结果[4]以及警察职业认同感的已有研究修订编制而来,包含12道题目,采用5点计分,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包含职业意愿与期望(如我愿意为群众服好务;我希望能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职业意志(如若毕业后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做警察;工作若干年后,我可能转行从事非公安类工作)、职业价值(如我认为警察受人尊重;我认为警察社会地位高)、职业效能(如我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警察)四个维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中,11道题为正向计分,1道题为反向计分。总得分越高,表示警察职业认同感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05-0.529之间,各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80-0.731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9。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分析。

表1 :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及各因子的总体水平表

统计分析时职业认同感及各因子的得分均采用均值分,其范围为1-5,中数为3,分数越高,表明职业认同感程度越高。表1的数据表明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程度相对偏高,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分别是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意志,其中职业意志平均分最低,在中数,说明大多数警校生对于自己是否能长期在警察队伍服务或终身从警没有多大的坚持性,这应该引起学校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

(二)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表2 :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性别差异分析表

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见表2)显示,男女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程度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公安院校的女生的职业认同感程度比男生的职业认同感程度要低。从职业认同感的各个因子分析得知:女生在警察职业效能和职业意志上显著低于男生 (p<0.001),而在职业意愿与期望和职业价值因子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究其原因,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性别社会角色分工及警察特殊的职业性质相关,我国传统性别社会角色分工认为高强度或高危职业应更多由男性角色承担,警察这个被大众认为的“高危”职业显然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性别角色社会分工对女性角色的职业要求,同时也与女生的职业价值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其职业效能和职业意志的薄弱。

(三)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分析。

表3 :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分析表

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见表3)显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程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但独生子女学生在职业意愿与期望因子上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学生(p<0.05),在职业效能因子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p<0.05)。我们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可能受到的宠爱和关注较多,对于以后从事警察这一特殊高危且辛苦职业的意愿较低,但认为如果自己选择就可以很好的胜任这一职业,这可能是独生子女对自己能力更自信的体现。

(四)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学历差异分析。

表4 :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学历差异分析表

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见表4)显示,本科大学生和专科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程度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专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程度比本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程度要高。从职业认同感的各个因子分析得知:专科学生在警察职业效能和职业意志上显著高于本科学生(p<0.001),在职业意愿与期望和职业价值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与专业性质相关,四川警察学院的专科学生全部是公安类专业,故专科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更明晰,接受的教育和训练更公安化,警察意识更强烈,而本科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公安类专业,有一部分是非公安类专业,很多学生对于未来是否做警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故专科学生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更高,职业意志和效能也显著高于本科生,认为自己可以更好的胜任警察这个职业并愿意将其作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

(五)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不同体制差异分析。

表5 :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不同体制差异分析表

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见表5)显示,体改生和学历生的职业认同感程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从职业认同感的各个因子分析得知:学历生在警察职业价值因子上显著高于体改生(p<0.05),在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效能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究其原因,大部分学历生是高中毕业后想做一名警察故直接报考公安院校,入校后开始接受公安人才式的培养,而体改生是由部队复员退伍军人、普通高等院校的专科、本科毕业生构成,他们已经受过军营生活的锤炼和大学生活的熏陶,他们自身原有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基本定型,甚至部分同学是毕业后为了谋个公务员的好职业而考入公安院校接受学习和培训,不排除其中部分同学渴望稳定的职业与归宿,强于寻求人生的发展和抱负,故他们和学历生相比,对警察职业的价值,警察职业的神圣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认识可能不够深刻。

(六)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是否有警亲差异分析。

表6 :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警亲属否差异分析表

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见表6)显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亲戚中是否有警察对警校生的职业认同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虽然有无警亲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整体程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但从职业认同感的各个因子分析得知,有警亲的大学生在警察职业意志因子上显著高于无警亲的大学生(p<0.05),在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价值、职业效能因子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我们认为,有警察亲戚的学生可能比无警察亲戚的学生对警察职业内涵及社会价值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因受到职业价值的熏陶可能对警察的职业情感更高,故更愿意从事这一职业。

(七)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不同生源地差异分析。

表7 :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不同生源地差异分析

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见表7)显示,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警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作用不显著。(p>0.05)。这样的结果启示我们不管在农村,还是城镇/市,警察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都得到了认可,城镇农村学生都对警察职业有着较高的认同感。

四、讨论与建议

(一)实施从优待警,促进警察职业发展。

从公安院校大学生对警察职业认同感及各因子的总体水平分析得知,职业意志平均得分最低,且在中数以下,说明大多数警校生对于自己是否能长期在基层服务甚至终身从警没有多大的坚持性。究其原因更多是警校生担心警察职业的“三高”问题,即“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以及工资待遇问题,给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不能带来保障。虽然多年前高层领导已非常重视从优待警问题,但在现实之中,警力不足、长期超负荷工作、因公伤亡率居高不下、工资待遇不成正比、心理危机的困扰等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惑警察职业发展的难题。因此,为了解除警校生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使他们能安心于维护社会安定,打击违法犯罪,国家需要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让警察获得合理的回报和福利待遇,大力营造以警为本、关爱民警的良好氛围,激发他们的“乐业”精神,带给他们真正的价值认同和内心愉悦,促使他们对自己职业前景的形成良好预期。

(二)明晰专业和职业定位,激发警校生积极的职业情感。

通过对本专科不同学历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差异分析发现,本科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显著低于专科学生,这说明专业和职业定位明晰,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这启示各公安院校应该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坚持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帮助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清晰专业和职业定位。各公安院校要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法公安工作需要,树立“公安教育培训必须服务公安工作、服务公安现实斗争、服务公安队伍建设”,积极调整公安专业和非公安专业的专业建设,突出公安办学特色,突出专业系统化建设,发挥学校自身办学优势,使得社会服务能力更加显著,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努力提高公安院校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度和参与度,提高学校对公安事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与公安实践结合的水平,以此潜移默化地加强警校生对警察职业的深刻认同感,激起其对警察职业的职业情感,培养其强烈的警察意识。同时,各公安院校在学生入校后应及时引导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得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更明晰,在对学生实施教育和训练时,也应强化公安通识教育理念,以贴近实战为原则,依托校内仿真实训基地进行技能战术训练,加强“校局互动”和校外实习,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训过程中或实习过程中,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体验警察工作环境,感受警察职业特点,强化警察意识,提高实战水平。

(三)加强政治教育和培养,开展多种教育形式,培养警校生的警察意识。

本次调查数据还表明,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如女生,她们对警察职业的认同程度偏低,还有部分学生,如独生子女、非警亲学生等在职业认同感的某些因子上程度偏低,这也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引导这部分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学校可采取课内渗透、专题报告、思想教育和管理手段等多种教育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警察这个职业。如可大力开展入警教育,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等法律文件,明确使命与责任,端正入警动机;可邀请一线优秀民警来学院与学生座谈,做先进事迹报告。举办公安题材的影展,播放警察主题的影视或视频,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警察意识;可在学生中开展核心价值观讲座、选修课程或论坛,引导学生学习和探讨警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对于某些具有共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可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讨论,让大家在研讨中明辨是非、形成共识;还可开展以打造警营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在学生宿舍楼开展墙廊文化建设,让每个寝室的学生写出一句警言贴在宿舍的门上,使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块宣传板都能“育人”,将警察意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5]。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政治教育和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警察这个职业,鼓励他们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察而努力学习,形成“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崇高职业价值观,激发其因选择成为一名警察的神圣感和自豪感,唤起学生对从事警察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努力将自己塑造和培养成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品质优良的忠于党和人民的预备警官。

(四)引入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激发体改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其警察意识。

调查数据表明,体改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总体低于学历学生,故有待继续提升。体改生是伴随着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对一批批复转退军人和一批批地方大学生,经过层层选拔和考核使其加入到预备警官的行列中来,目的是为公安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改善公安队伍的构成和整体知识结构。虽然体改生都已经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习,但公安专业是他们面临的新领域和新挑战。要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本科生至少需要两年半时间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警察技能课程,其学习压力非常大。而体改生作为预备警官,入学即入警,工作有保障,没有后顾之忧,有些学生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显得散漫甚至懈怠。因此,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淘汰机制等配套措施跟进,确保每一位体改生都能够珍惜学习机会,按照优秀警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及实践过程中,对于表现优异的体改生可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榜样的示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争创荣誉的积极性。而对于那些经常违反纪律或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则要进行适当惩罚,甚至淘汰出局,从源头上控制好警察的质量。以此也使得学生尽快实现从普通大学生到人民警察的转变,树立起正确的警察意识。

[1]李素华.对认同概念的理论述评[J].兰州学刊,2005,(4):1.

[2]张佳佳.对提高警察职业认同感的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7):157-159.

[3]李永鑫,张 娜,申继亮.Mael组织认同问卷的修订及其与教师情感承诺的关系[J].教育学报,2007,(6):29-33.

[4]王鑫强,曾丽红,张大均,李 森.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5):152-157.

[5]杨 鸣,霍玉宝,左富兴.以“忠、学、严、情”打造体改生管理教育品牌[J].公安教育,2012,1:68-70.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认同感公安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