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业务软件提高血站质量管理水平

2013-11-28 10:22袁海涛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差错

◆袁海涛

袁海涛

连云港市中心血站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不合格项管理对献血者和受血者安全至关重要。血站质量管理检查包括动态审核、专项审核、内审、管理评审等[1],目的是预防和纠正不合格项。随着业务软件的升级改版,对软件进行合理、有效设置,对不合格项进行动态监测,可达到及时发现不合格,及时纠正,持续提高血站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

1 业务软件反馈的不合格项

笔者应用业务软件对2012年连云港市中心血站质量管理存在的不合格项进行统计,见表1。由表1 可知,2012年血站共存在不合格项311 例,进一步分析如下。

表1 业务软件反馈的不合格项

(1)献血信息不一致。确保所有血液可以追溯到相应献血者及其献血过程,是对血站血液采集的基本要求。但在采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献血者信息对比异常现象。本次统计共计发现献血者献血信息与历史献血信息不一致82 例,占26.37%。主要包括:①献血者改名;②献血者姓名、身份证登记错误,主要为献血者填写献血登记表时字迹潦草或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够;③冒名顶替,主要为身份证号码相同但血型与以往不一致或名字不一致;④因身份证换代导致信息不能一一对应。

(2)采血间隔期未到。《献血法》规定“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 个月”,《献血法释义》第九条规定“两次献血间隔期在3 个月以上是可以的。规定献血间隔期不得少于6 个月是出于保护献血公民健康和保证血液质量考虑”。统计表明,采血间隔期未到有48 例,占15.43%,主要存在于集体献血时。

(3)血型差错。本类差错共计37 例,占11.90%,主要表现为初筛血型错误或贴错血型标签。这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精力分散以及采血车采血条件有限等有关。采血车仅能做血型正定型,很难发现亚型、冷凝集、弱抗原等初定不符合,只有复检时通过加温、洗涤、正反鉴定亚型方能确定。

(4)电脑登记错误。本类差错共计31 例,占9.97%。主要为漏登记、误登记、体检或初筛结论不合格、献血者重复登记、献血者信息合并错误等。血站信息软件系统在登记献血者关键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时,如果数据库存在与之相对应的信息即自动提示,部分工作人员未认真核对,直接点击提示信息,造成误登记;由于职责不明确,导致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登记,不可避免地造成重复登记或漏登记;血站管理软件升级将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识别码,具有相同身份证号码的献血者信息可自动合并等。这对血站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5)医院退血或血液调剂。本类差错25 例,占8.04%。《血站质量管理规范》明确提出“在收回具有严重质量缺陷的血液时应进行全面调查,血液收回记录应包括缺陷血液收回、追踪、分析、评审和处置以及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2]。业务软件升级后,对此进行了严格管理,发出血液一旦被退回即刻被锁定。目前,连云港市4个县级医院血库作为血站储血点可调配血液,退血严格按照相应流程操作。

(6)检验结论对比异常。本类差错65 例,占20.90%。献血者曾经出现感染性指标报告阳性,经复检合格后多次献血,原有业务软件没有进行屏蔽并阻止。随着新版业务软件的运行,“一旦有感染性指标为阳性则永久不允许献血”的屏蔽规则导致历史检验报告曾经出现反应性感染指标者,软件即刻将其锁定。

(7)标签贴错。本类差错7例,占2.25%。血液从采集、制备、检验到发往临床,存在标签粘贴错误、标签脱落重新粘贴、血型错误更换标签、补打标签等问题,导致标签信息与献血者信息不一致。

(8)其它差错16 例,占5.14%。主要包括软件系统问题、渗血漏血、溶血、保密性弃血、小辫子脱落、恶意献血、单采血小板充红、错误报废等。

2 改进措施

2.1 正确确认献血者身份

落实“一个中心,两个基本做法”。“一个中心”即将献血者本人相貌与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核对。“两个基本做法”即引入身份证识别系统,业务软件直接扫描二代证信息并登记(包括本人照片);将献血者有效证件复印或拍照,方便再次献血时核对。同时,建立血源信息确认流程,明确责任科室及责任人。采血点登记采血信息,收集献血证、身份证等信息,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献血登记表》上交责任科室,安排专人对既往《献血登记表》与电脑信息进行核对,保证原始档案与登记信息相符合,及时将登记错误信息汇总更改。信息更改流程为:责任科室提出申请→业务站长审批→电脑室修改档案→质管科验证→责任科室反馈,确保信息及时更新。更改信息及时留档。

2.2 落实血液标签追溯性管理

以血液标签为主轴,血袋血辫子随机码为纽带,追溯献血全过程。做好采供血过程各科室的“接口”以及核对工作,确保每一袋血液具有唯一性标识并可追溯。

2.3 合理利用规则,设置筛选条件

按照国家标准,灵活设置软件规则,动态监督采供血岗位关键控制点,如体检不合格以及初筛项目间隔期设置、关键业务流程操作更改留有痕迹等,达到动态监控目的,进而提高血站质量管理水平。

2.4 加强集体献血管理

针对集体献血存在的漏洞,加大献血前征询力度,配备献血证发放工作人员,加强监管。针对部分采血点工作人员思想意识不统一,血站以质量分析会形式统一标准,强调严格执行现有法律法规。针对采血间隔期未到但已经采血,及时补救,由专人当面或电话与献血者沟通,充分保障献血者的知情同意权,详细向其说明国家法律法规,建议其满6 个月后再献血。

2.5 建立健全献血者归队管理制度

目前,国内采供血机构一般不对ELISA 血液筛查不合格结果进行确认,一些因酶免检测假阳性原因造成的不合格献血者因被屏蔽而永久不能献血,不仅造成血源浪费,也为告知献血者检测结果带来了麻烦。国外除对血液筛查不合格结果进行确认外,还对假阳性献血者实行归队政策,即对部分血液筛查不合格的献血者在一定屏蔽期后召回再次体检,并允许体检合格的献血者再次献血[3]。为缓解血液供需紧张矛盾,也为了更好地为献血者提供正确的告知服务,提出以下假阳性献血者归队方案:(1)对化验室筛查不合格血液作报废处理,暂时屏蔽相关献血者;(2)对化验室筛查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再次复检,仍不合格的标本进行确认;(3)对确认阳性的献血者作永久屏蔽处理;(4)制定献血者召回制度。复检合格的献血者及确认可疑和合格的献血者经一定屏蔽期后召回检测,检测合格解除屏蔽,检测不合格实施永久屏蔽。屏蔽期长短需进一步研究确定[3]。

血站为解决此类献血者归队问题,通过召开质量分析会建立相关SOP。有反应性献血者屏蔽,血液报废(灰区献血者保留)。历史检验报告有反应性但检验合格,由检验科配合查找原始检验数据:有反应性报告的数值确定为阳性OD值,则屏蔽;为灰区,则可以献血。具体流程为:采血部门提出申请→质量管理科依据检验科原始数据做出是否可以献血的决定→报分管站长批准→通知采血。

2.6 全员参与,落实质量管理与质量考评

血液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过程。血站需充分调动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强化细节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和质量评估标准等。

2.6.1 确定合理的采供血流程,落实全过程核对 核对前进行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各科室操作流程、岗位职责、交接程序及关键点控制注意事项等。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需核对内容,尤其注意血袋标签、血型等。采供血所有过程均需核对,并记录,确保血液产品可追溯。建立相应规章制度及差错管理体系[4],重视分析差错发生原因,对差错进行公开讨论和沟通,培养员工差错处理能力,并与奖惩挂钩。献血者信息由电脑延伸到具体血液进而延伸到检验信息,真正做到献血全过程信息的唯一,切实为献血者服务。

2.6.2 加强质量管理 根据《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等的要求,结合血站实际,建立覆盖献血全过程的体系文件及配套制度,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职责,使采供血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2.6.3 建立健全质量监督考评机制 严格的质量监督考评管理必须进行考评检查,以持续提高组织业绩[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贯彻落实需要健全的质量考评机制作保障。员工严格遵守献血程序与操作规程,质管科定期组织检查,并与业务考核挂钩,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并提出预防与纠正措施。

[1]杨晨曦.如何充分发挥质管科的质量管理职能[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6):74-76.

[2]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2006.

[3]刘宇宁,蔡菊英,刘晓音.血液筛查HBsAg、抗-HCV 假阳性献血者归队的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3):260-262.

[4]魏耀辉,赵花兰,李大元,等.差错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3):92-94.

[5]袁志军,张明详.“一体化”管理体系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9):51-52.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差错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新阅读环境下报纸差错的有效防范对策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