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亮
(开封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开封475000)
我院2008年检出的19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同时进行药敏试验以探讨氟喹诺酮的交叉耐药性,以指导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更换与应用。
所有病原菌菌株均来自我院2011年1~12月的临床标本,标本包括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胆汁、血液、腹腔引流液等。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均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进行。19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应用英国先德Sensititre ARIS2X-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了分析鉴定,细菌鉴定到种。19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对苯唑西林耐药的菌株有147株,对苯唑西林敏感菌52株。
所用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加替沙星购自英国TREK DIAGNOSTIC SYSTEMS LTD,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以美国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药敏结果分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用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作为药敏试验的质控菌。
2011年我院共检出革兰氏阳性菌275株,其中致病性较强、有比较重要临床意义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99株,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47株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52株,对检出的19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药敏试验并统计,结果详见表1、表2。
表1 147株MRSA对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敏感性
表2 52株MSSA对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敏感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随着有效的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应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有所下降,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严重性显得日益突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首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当患者出现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时,喹诺酮类常常是一个重要选项[1-2]。
从表1观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同时耐药所占比例为91.2%,而对环丙沙星或加替沙星中任一种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菌9株,占全部菌株的6.1%,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弱,不宜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与有关资料[3]记载相一致,但苯唑西林与喹诺酮类是2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抗菌药物,他们的交叉耐药机理值得研究,因为临床上的感染大多是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寻找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高效的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的迫切需要。
表2是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加替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统计,加替沙星与环丙沙星分属于第三代与第四代喹诺酮类[4],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二者的同时敏感率为88.5%,敏感率敏感率相当高,仅有3株细菌对加替沙星敏感而对环丙沙星耐药,占全部检测菌的5.8%,说明两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并且两种药物敏感性差别不明显。
据有关资料[5]显示:拓扑异构酶Ⅳ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靶位。GrlA突变是其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机制。已观察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Gyr A突变中的Ser 84,Ser 85,Glu 88位突变与喹诺酮耐药关系较密切。
目前,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较普遍,各种氟喹诺酮的用量已排列于头孢菌素后,位于抗菌药物的第二位[6-7]。在治疗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存在着交叉耐药,当出现一种氟喹诺酮疗效不佳时,不宜应用第四代氟喹诺酮(加替沙星)替代第三代氟喹诺酮(环丙沙星)。
[1]孙慧萍,蔡力力,阎赋琴,等.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1 014-1 016.
[2]陈新谦,金有预,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5.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与生物制品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66-567.
[4]陈新谦,金有预,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2-103.
[5]潘晓娴,唐英春.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3):187-191.
[6]刘蔚,刘冬,顼佳,等.923例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12):912-914.
[7]李峰,赵琳.某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河南大学报:医学版,2012,3(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