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的“约法三章”

2013-11-27 08:27:08■孟
支部建设 2013年31期
关键词:刘少奇秘书工作

■孟 红

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党员领导干部时时处处表现于平凡生活之中的政治品质。开国元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无疑是这种政治品质的典型代表。

毛泽东:给亲友及工作人员明确“约法三章”

毛泽东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坚强毅力。早在青年时代,就规定了一生要做到的“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格调不高的东西,被同学们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三条理由”谢绝为他庆寿:“一是战争时期,许多同志为革命的胜利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是他们,为一个人‘祝寿’太不合情理;二是部队和机关的同志没有粮食吃,搞庆祝活动,会造成浪费,脱离群众;三是才50多岁,大有活头,更用不着‘祝寿’。”除此,毛泽东又随之加上“三条规矩”:“一、不许请客吃饭;二、不许唱戏,如果要演,就演给老乡们看;三、不许开会。”

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家乡的亲戚和朋友们觉得自己红土地上走出这么一位顶天立地、执掌全国大权的领袖人物,让他给自己办个事那还不是易如反掌?在这种简单、纯朴思想驱使下,他们纷纷给毛泽东主席写信,要求推荐参加工作。

毛泽东却态度鲜明,决不开假公肥私的口子,他语重心长地回信说:“我们共产党的章法,决不能像蒋介石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像蒋介石一样早垮台。现在全国刚解放,人民刚取得政权,我对你们‘约法三章’:一不要来京看我,二不要来京找我安排工作,三不要借我的名义找地方政府安排工作。”

对自己的秘书,毛泽东也同样预先严肃地“约法三章”,指示要过好“三关”:一要过好生活关,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搞特殊化;二要过好政策关,正确执行各项方针政策;三要过好群众关,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1953年8月,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又一次强调了内容相似于延安时期的规定:“一曰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二曰不送礼,至少党内不要送。三曰少敬酒,一定场合可以。四曰少拍掌,不要禁止,出于群众热情,也不泼冷水。五曰不以人名做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学生和先生的关系,应当如此。遵守这些规定,就是谦虚态度。”可见,毛泽东是把做寿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联系在一起的。

1958年9月,毛泽东来到安徽省视察工作,住在合肥环境优雅景色宜人的香楼宾馆的一间仅有一张板床及简单桌椅的普通平房里。

稍作休息,毛泽东便对省、市负责同志和宾馆的接待人员“约法三章”:“第一,不要请我们吃饭;第二,我也不请你们吃饭;第三,按伙食标准用餐,不喝酒。这三条,希望大家能监督我们。”

毛泽东带了厨师,但买的菜先由省里接待人员进行检查,保证新鲜、无害。开饭了,一小盆小米粥,几只小馒头,一碟土豆烧肉,一碟韭菜炒鸡蛋,一碟炒青菜和一碟干炒辣椒,就是全部伙食,每盘菜的分量也不多。毛泽东吃完饭,用茶水荡荡饭碗,把碗里的几粒米连同茶叶一起吃进去。毛泽东吃饭时旁边没人作陪。吃完饭,他高兴地说:“吃得很够嘛,很舒服嘛。”又说,“哪天全国农民都能吃上我们这样的饭菜,那就不错了。”

1974年10月13日,毛泽东回到了湖南,住在九所。这一住,就是114天。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家乡入住,也是住得最长的一次。随身的机要秘书,自从徐业夫患肝癌去世后,由高碧岑接替了一段时间。也许是作为女性的张玉凤更能侍候年老的主席。因为,那个时候的毛泽东说话已经不利索了,而张玉凤则能从毛泽东发音的口型上,基本“看”懂他要表达什么。对此,毛泽东非常满意。

到湖南后的第9天,即10月22日,张玉凤按照惯例接收由专机从北京送来的材料,发现由中共中央发出的一份任命文件与自己有关,即任命张玉凤为毛泽东的机要秘书。看到如此正式的任命,张玉凤感到有些不适,不免惶惶然。张玉凤来到毛泽东跟前说:“主席,这一批文件中,有一个文件是与我有关的,是一份关于我职务的任命书。”毛泽东点了点头,说:“我知道。那是我同意了的。”张玉凤当然知道,这么重要的一份人事任命,一定是要主席点了头才算数的,因而对于主席给予她的这一份信任,表示了恐怕难以胜任的担心。

毛泽东也看出了张玉凤的惶恐感,便鼓励张玉凤好好干,认为她一定是可以胜任的。

毛泽东说:“其实,做我的秘书也难也不难。不难的是,我不需要你们这些人写东西,只管收收发发;难的是要守纪律。你做秘书,可以看中央给我的文件,而汪东兴、张耀祠他们不能看,包括我的家人江青、李讷、毛远新他们,我不让看,他们也不能看。”

——这大概就是“约法”之一:要守纪律,因为张玉凤是可以看到除毛泽东之外其他什么人都不能看的文件的人。

毛泽东接着说:“还有,你不要以为当了我的秘书就可以指挥一切了。过去,我身边有个卫士,我让他给总理打个电话,他打电话时可神气了,我看了就不舒服。不要得意忘形,要知道自己是为谁工作,代表谁办事。”

——这个话很重,不要得意忘形,不要认为自己因此可以指挥他人了。

毛泽东讲到第三点:“还有,做秘书工作要谦虚谨慎,要多学习。每天除了收发文件,还要看材料,特别要看那两大本(指新华社《参考资料》和《参考消息》)。通过这个窗口,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坚持下去,就能看出问题了。”

——要谦虚谨慎,多学习。

毛泽东言简意赅的“约法三章”,无疑是对机要秘书的基本规章制度,说的是掏心窝子的话,任何时候对于做机要工作的人都有着醍醐灌顶的提醒与指示作用。

刘少奇:对秘书工作严格“约法三章”

刘少奇始终坚持廉洁奉公、无私奉献,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无条件服从党和人民安排。

外出视察工作时,刘少奇总是同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一、每到一地,不要人家接送;二、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三、不准向人家要东西;四、参观时不要前呼后拥地陪同,有个向导引路就行,不要影响地方同志的工作。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充分反映出刘少奇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1956年3月,刘振德被调到刘少奇办公室当秘书。到任那天,刘少奇就找他谈话,说:“到我这里工作,一个是要如实地向我反映情况,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凡是经过我办的、要请示我的事情,你们不要自作主张;对外要如实地传达我的意见、我的话;不要以我的名义干其他个人的、别的事情。第二,你过去长期做机要工作,保守机密这一点你是懂得的。在这里工作,有些事知道得早一点,多一点,不能搞小道消息,对谁也一样,包括我的孩子,都一样(在谈到‘孩子’两个字时,刘少奇还特别加重了语气)。第三,对外联系,传达我的意见,或人家打电话来,要注意态度和蔼、谦虚、礼貌,不能盛气凌人;要埋头苦干,夹着尾巴做人。处理问题要及时,要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轻重缓急要安排好。”

刘少奇的“约法三章”全面而细致,甚至连接电话的语气都包括在内,可见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之严。

刘少奇这位廉洁严谨的领导正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1959年初,刘少奇因繁重的工作再次累倒了,毛泽东要他到海南休养一段时间。

在这段难得的休息时光里,刘少奇依然没有休息,而是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集中精力学习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个学习小组包括薛暮桥、王学文两位学者和在刘少奇身边工作的同志。

学习之前,刘少奇对大家“约法三章”:一是大家都是学员,不分上下级,一律平等;二是采用座谈方式,人人都要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三是既要学习理论,又要联系实际。

这样,一个由党和国家领导人、经济学家、秘书、警卫员、护士组成的“罕见”的学习小组,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交流,这充分体现了刘少奇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的博大心胸和在知识面前一律平等的学习信念。

猜你喜欢
刘少奇秘书工作
秘书不在 等
作文中学版(2022年2期)2022-04-14 08:00:12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领导身边的秘书帮
方圆(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儿童绘本(2015年6期)2015-05-25 17:55:54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