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偏转条件下词形对于stroop效应的影响

2013-11-26 02:19高增明任明明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词形

高增明 任明明

摘 要:通过采用Stroop范式,考察左右偏转、词形对于Stroop效应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是汉字词的词义与字形存在着直接对应关系,颜色词的反应时大于音同形异词的反应时。二是不管是对于正常的颜色词,还是对于与颜色词音同形异的刺激,左右偏转都会干扰被试对于刺激材料颜色的判断,左右偏转的实验条件会增加被试的反应时间。三是汉字词的词义与字形存在着直接对应关系,词义激活可直接从字形识别中获得,语音提取只是其后的一个附加过程。

关键词:左右偏转;词形;Stroop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193-02

Stroop效应由Stroop在1935年所做的颜色命名实验中发现,即同一刺激的颜色信息与意义信息会在被试判断过程当中发生相互干扰,也就是当颜色词的呈现颜色与本身意义所表达的颜色意义不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间会比单纯命名字母或者字符串颜色的反应时间要长[1]。但是,究竟何种因素导致被试的反应时间延迟?学术界对此有着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汉字语义由字形表征的输入来直接激活,语音在此类任务中发挥的作用极小。Spinks(2000)等运用Stroop范式发现,当要求被试说出用绿书写的洪或贯字的颜色时,前者的反应时大于后者[2];当要求被试说出用红颜色书写的洪或贯字的颜色时,前者的反应时比后者的短[3]。另一种观点认为,首先是字形表征激活了语音表征,而语音表征的自动激活对于语义表征作用显著。郭桃梅、彭聃玲和祁志强(2004)就认为在汉字的识过程中,语音起着自动激活的作用,语音的自动激活有助于语义的通达[4]。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关于Stroop效应的研究倾向于单因素的研究,实验者往往只是选取字词材料或者环境影响之一作为自己的实验目的,把这两者相结合的两因素或者多因素的研究出现的比较少。因此本研究将Stroop效应以及心理旋转的相关实验材料和影响因素结合,重点考察偏转这一因素对于Stroop效应产生的影响。通过对于偏转发生与否这一冲突情境下被试反应的观察能够对于词、义连接和语言思维模式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关于左右偏转的实验结论在减轻环境适应性,减低被试的敏感水平方面有其积极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1.被试选择

随机选择本科生30名,其中男性被试14名,女性被试16名。视力正常或者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数据分析时,剔除了超过3个标准差范围的极端数据,同时删除率小于2.5%,最终得到28份有效数据。

2.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2(发生偏转/未发生偏转)×2(颜色词/音同形异词)的被试内设计。实验因变量为被试的按键反应时,单位为毫秒。

3.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分为四类一类是红、绿、黄、蓝四个颜色词,第二类是与上述四个词读音相同但字形不一致的洪、律、惶、栏[5]。此类材料选择时排除了左右对称的汉字,如“率”字等词,以此来排除对称因素对于字词识别产生的影响。将上述两类材料进行左右偏转,形成第三、四类实验材料。实验时用红、绿、黄、蓝四种颜色来呈现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总数为64个。

4.实验仪器与实验程序

实验刺激的呈现与收集均在华硕17英寸纯平显示器上由E-prime软件完成。刺激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显示器中央,浅灰色底,宋体36号字体,被试与显示器的距离为40cm。

本实验总共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练习实验,首先呈现指导语,接着呈现持续时间为1000毫秒的“+”红色注视点提醒实验即将开始。练习实验要求被试判断所呈现的刺激颜色并做出相应的按键反应,红色按“D”键,绿色按“F”键,黄色按“J”键,蓝色按“K”键(以下实验按键反应相同)。如果被试判断错误显示器会出现“红屏”来提醒被试,帮助被试形成正确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被试需要通过练习实验来熟悉按键反应。为了平衡顺序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材料呈现时进行随机呈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练习效应,在练习实验由程序从所有实验材料中随机选择32个作为练习材料,被选择的实验材料呈现次数为1次。

第二部分包含两个部分,第一个实验用于收集关于颜色词的反应时间,实验材料为未左右偏转和经过左右偏转的颜色词,要求被试在实验中根据所呈现的刺激词的颜色来进行按键反应。红色按“D”键,绿色按“F”键,黄色按“J”键,蓝色按“K”键。第二个实验用于收集音同形异词的反应时,红色按“D”键,绿色按“F”键,黄色按“J”键,蓝色按“K”键,但呈现的刺激词是与颜色词读音相同但字形不一致的词汇(洪、律、惶、栏)。这两部分收集的反应时间作为后面判断的基准反应时间。在此部分被试如果判断错误将不会获得“红屏”提醒。

第三部分实验材料为所有的64个刺激词,实验中将所有64个的刺激材料随机呈现,要求被试根据呈现的刺激词的颜色做出判断并按键反应,红色按“D”键,绿色按“F”键,黄色按“J”键,蓝色按“K”键。实验结束时将呈现结束提示,并对被试表示感谢。

二、结果与分析

以左右偏转和文字材料类型为组内变量,以被试组别作为组间变量对被试的反应时间进行方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上,左右偏转的主效应显著,F(1,27)=6.597,p<0.01。汉字的左右偏转会增加被试的反应时间,造成被试的反应延迟。同时,词形的主效应同样显著F(1,27)=4.733,p<0.01,颜色词与音同形异词的反应时。

平均数的两两比较,不论左右偏转是否存在,音同形异词的平均反应时间都要低于颜色词的反应时间。η?=0.63,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左右偏转与词形存在交互效应。对词形影响下的左右偏转因素进行简单主效应分析,F(1,55)=8.035,p<0.001左右偏转对于被试的反应时间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三、讨论

1.颜色词与音同形异词的差异性解释

颜色词词汇通达实验是一个视知觉过程。它通过视觉对刺激材料字形的识别而通达到心理词典,然后激活相应的语音、语义信息,进而做出一些判断、加工。当被试集中于试验任务时,目标词呈现颜色与读音、词形之间冲突,会造成被试短时间的反应延迟,这是由人的信息加工系统决定的。

平行分布模式模型认为,在此类任务过程当中个体的信息加工系统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通道:一个是对刺激材料的颜色信息进行加工,另一个通道则负责对字词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加工,包括字形、旋转角度、读音的信息。根据Tresiman(1960,1964)提出的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外界环境所呈现的刺激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并且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通道容量是有限的。通常被试会根据实验任务的要求来分配注意资源,一条通路在意识层面选择部分信息进行加工,另外的一条通路则就在无意识的层面对另一部分进行加工。意识层面加工的信息由于分配到更多注意资源的缘故,在实验条件下呈现时,相比无意识层面的信息被试能更快地做出反应。

2.左右偏转与未偏转间差异的原因

对于刺激的识别,人的认知系统是有一定模式的,这样的模式或来自自己的直接经验,或者来自于别人的间接经验。个体总是习惯于从自己熟悉的角度来认识事物或解决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意外情境下会出现手足无措。在实验情境下,未偏转的刺激词是个体所熟悉的,自己的认知系统中存储与之相对应的“模板”,这类刺激词呈现时被试能够做到自动化的加工和迅速的反应。而偏转过的刺激词是被试陌生的内容,被试完成这样的实验任务需要进行控制化的加工:现将刺激词进行心理旋转,变成自己所熟悉的模式,然后依据自己认知系统中存储的模板来进行反应。这也就是左右偏转过的颜色词、异形词的反应时要高于未偏转过的同类词汇的原因。

3.未来实验研究方向

本实验采用了2×2实验设计,尝试将Stroop任务与心理旋转相结合考察左右偏转和词形的各自两个水平对于Stroop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左右偏转后的汉字确实存在反应延迟的现象。Shepard 等人关于心理旋转的研究发现,刺激偏离正位的角度越大,需要做出的心理旋转就越多,反应时间也越长。当旋转角度处于0-180度之间时,被试的反应时间处于最低水平,随着旋转角度向90度集中被试的反应时间也会随之升高,被试的反应时与旋转角度呈线性关系。本次实验中涉及的左右偏转也只有两个水平,其他旋转角度对于此实验结果是否会有影响这是后续实验的研究任务。

四、实验结论

本实验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汉字词的词义与字形存在着直接对应关系,颜色词的反应时大于音同形异词的反应时;二是不管是对于正常的颜色词,还是对于与颜色词音同形异的刺激,左右偏转都会干扰被试对于刺激材料颜色的判断。

参考文献:

[1]Stroop J R Studies of interference in serial verbal reactions[J].Journal of Experiment Psychology, 1935,18:643-662

[2]Spinks J A, Lin Y, et al. Reading Chinese characters for meaning: the role of phonological .information[J]. Cognition, 2000,76:1-11

[3]郭桃梅,彭聃玲,祁志强,徐伦.语音的自动激活及其在汉字语义通达中的作用[J].心理学探新,2004,(1).

[4]陈曦,张积家.汉字词形音义信息在色词干扰中的自动激活[J].心理科学,2004,(5).

[5]刘海燕,陈俊,肖少北.关于Stroop效应的研究进展[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22).

猜你喜欢
词形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高考英语常见词形与词性、词义的相互关系与运用技巧
英汉语中的词性转化
浙南闽语的词形特点
飞行专业英语陆空通话词汇认知特点研究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四川隆昌方言词汇研究
日本“青年用语”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