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锋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083)
当前,设计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迫切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1]。工业设计专业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将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问题。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骨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则是艺术设计教育的肌体。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工业设计的课程体系这个肌体也要相应地进行新陈代谢,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课程体系的优化也是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和课题[2]。这一问题在以“设计表达”为主线的相关课程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经过对各设计单位的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工业设计服务的主要领域集中在消费分析和产品市场定位、工业产品设计、产品结构和工艺设计3个主要方面,这是进行课程优化的主要依据与支撑[2]。
企业对于设计师的要求主要包括:手绘方面重点体现在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创意表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则更倾向于能够进行三维效果展示或动画展示;模型制作上,企业则要求设计师对材料学有基本的了解,并且能够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与协调。这些要求促使学校教育必须紧跟企业的需求。
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主要分为工科生和艺术生两个大类。总体而言,工科生有较好的数理化基础,对于软件的掌握、材料的认知较为擅长,而在手绘能力、艺术表现上则稍有欠缺;艺术生则恰恰相反,他们手绘能力、艺术表现力方面较强,但在软件掌握、建模能力上不及工科生,同时由于对于材料、结构等方面知识的欠缺,他们在与工程人员进行沟通时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学校教育设计出应对方案。
工业设计专业综合了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消费行为学、工程学、工艺学、材料学等学科内容,涉及艺术与科学领域,对于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呈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复合特征。这一要求应该在整个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中体现出来。目前,对于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基本上还是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来实现的。尽管课程的设置是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的,每一门课程关注和解决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全部的课程组合起来,覆盖培养目标所涉及的各方面的要求;但是,在完成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各门课程本身应有的关联性被分割肢解了。从学生的认识过程来看,他们需要学完大部分的课程并且要花费相当多的精力来弥补各门课程之间的裂痕才能从总体上把握设计的综合性。
所以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之前,应着重于课程体系的建设来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知识体系的肢解和割裂,优化相关课程,切实提升学生设计技能的培养。
设计表达能力既是设计师表现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便捷的一种方法,也是设计师进行设计实践、与客户和受众沟通、展现设计成果所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3]。
对于设计师而言,设计表达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表达,二是表现(如图1)。设计表达就是要将设计说清楚,侧重于设计思路与想法的展示,一般用来展示设计创意的结构、形态、方式、尺度等方面的创新之处和构想;设计表现则是要将设计的精彩之处表现出来,侧重于对于设计方案品质的表现,重在能够体现设计创意的颜色、材质、肌理、效果等方面的特征。设计表达在这两个方面的不同任务,决定了教学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必须更加明确清晰,以便学生掌握和实施。
图1 设计表达核心内容的层次划分
为了让工业设计的学生们能够尽快地掌握设计表达的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教师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着重进行目标教学和技能培养。目前“设计表达”课程只针对手绘技能的训练显然是不能满足这一需求的,“设计表达”课程可以根据课程的相关性,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扩充,对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当中一些零散的内容进行整合。如对材料认知和软件学习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材质渲染训练和质感设计训练等,如此形成一个完整的,条理清晰、关系紧密的课程体系,既方便教师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同时也让学生们的学习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结合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的实际情况,笔者从3个方面确立了“设计表达”课程的学习内容:①手绘的练习,包括草图绘制和快速表现两个课程;②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二维软件和三维软件的学习;③模型制作,包括材料认知和油泥模型制作(如图2)。
图2 以设计表达为核心内容的相关课程群
设计表达的核心内容是将设计创意进行清晰地构思表达和优秀品质的表现。基于这个核心定义,在课程设置中,应扩大“设计表达”课的外延,将“手绘”“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模型制作”等课程纳入设计表达的主题下[4],明确表达清楚和表现优秀的差别和重点,据此来优化各课程的教学重点,确立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使学生明确各阶段的学习内容和预期成果。
根据设计表达的核心内容,将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进行详细划分,见表1。
表1 “设计表达”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通过“设计表达”整个课程群的系统学习,力求让学生得到眼、手、脑、心全方面的锻炼和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实际项目,顺利走入社会。
通过对设计单位的采访和调查,可以了解目前社会对工业设计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能力要求最高。根据这个实际状况,可以将“设计表达”课程的各个阶段训练内容和目标要求进行设置和细分,见表2。
表2 “设计表达”相关课程教学训练的内容和目标
手绘阶段主要包括传统的素描、草图训练和马克笔、色粉的效果图训练;CAID方面,教师应教会学生使用photoshop软件以及对Rhino和keyshot的学习和运用;模型课主要分为材料的认知与运用和油泥模型的制作。在课程教学中,除了介绍理化属性以及成型和加工工艺外,还需要介绍材料的情感特征,这是由于工业设计特征所决定的。产品的造型设计要满足人的情感需求,而材料作为产品的外衣,在运用时也要考虑该材料所能产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特征[5]。
设计知识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按照分类标准把这个整体分割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每一部分构成一个特殊的课程,这样便于对每个部分进行深入地探讨,同时也方便教师教学。通过对“设计表达”课程外延的拓宽与充实,将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与强化,与设计表达技能相关的课程群组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具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阶段目标明确、前后衔接紧密等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和目标明确以后,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将更加清楚各自所处整个设计表达课程体系的哪一个教学阶段,该阶段的教学内容和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什么,预计达到的目标技能应该是何种程度的。
只有将不同教学阶段的课程内容进行细化,明确各阶段的目标要求和侧重点,以及所要掌握的技能的难易程度和应该达到级别的高低,学生才能够在预期学习成果清晰可见的前提下进行有效而主动的学习,教师和学生都将会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和学习计划,对提高表现技巧和加深对设计表达的认识都会有很大帮助。设计表达类课程群的内容优化与实施的效果会逐步体现在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竞赛和专利申请以及就业实习等环节中。
[1]李国强.以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31-33.
[2]杨汝权.工业设计课程体系的优化[J].美术大观,2010(6):140-141.
[3]逮海勇.设计表达[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1-3.
[4]程旭锋.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设想[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增1):136-137.
[5]郑铭磊,赵娟.工业设计专业三大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0(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