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欣 侯方淼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课余时间的增多,大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安排与利用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有研究显示,我国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年的上课时间约为190天,闲暇时间约为170天,闲暇时间几乎占到了全年天数的45%[1]。大量的自由时间对于尚不成熟的大学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部分学生能自觉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不知如何安排课余时间,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久而久之,将会形成浪费时间的坏习惯。学者毕瑞[2]曾对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中存在着重视性不够、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学者石嵩[3]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研究了大学生对课余时间的管理,为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提供建议。学者唐点权[4]曾对25所高校1 000多名大学生进行过业余时间行为倾向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业余时间行为呈多元化和积极向上的特点,但在毫无意义的行为取向中消磨时光者也不乏其人。可见,并非每位大学生都能合理地安排好课余时间,处理好学习、生活的关系。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管理其课余时间,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在校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的调查,了解到目前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合理安排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指导大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借鉴。
本文对北京林业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选取的调研对象为大一至大三的学生。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96份,回收有效问卷173份,回收率为88%。调查问卷是在参考相关专业调查问卷并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的,其思路是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所拥有的课余时间、参加的组织活动以及对自身课余时间安排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展开。问卷要求学生以不记名方式独立作答,调查问卷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调查对象
同时,该文还对各个管理部门的部分领导、工作人员及教师、辅导员进行深入访谈,切实了解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说的课余时间是指除去正常教学计划的上课时间、课外作业时间和就餐时间等所剩下的可支配的空余时间。大学生平均每周占有的课余时间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生占有课余时间的情况
由表2可知,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比较充裕的。对比男生和女生所拥有的时间,平均每周的课余时间少于15小时的人数中女生所占的比例要比男生多。相反,多于15小时的人数中男生的比例却比女生多。更为突出的是,有14%的男生课余时间在20小时以上,而有这么多课余时间的女生只占了5%。可见,女生更愿意在学习上多下功夫,她们所花费的学习时间要远远地多于男生。
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具有着多样性和丰富性,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专业知识学习活动(包括上自习和各种辅导班);②社会交往活动(包括学校的社团活动和班级活动);③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各种兼职活动,如家教和勤工俭学等);④体育健身活动;⑤娱乐休闲活动(包括上网游戏、看电影、逛街等)。根据以上课余活动内容的划分,统计目前大学生对课余时间的支配情况,见表3。
表3 大学生支配课余时间的情况
当代大学生业余时间安排呈现多样化,丰富度大有增加。由表3可知,在课余时间内,有51%的学生表示自己会选择上自习或上各种辅导班,通过多种途径补充课内外知识;67%的学生表示自己会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班级活动,有助于增加同学间的交流、增进感情,并且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43%的学生会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如做家教或做其他各种勤工俭学的工作;49%的学生喜欢上网玩游戏、看电影和逛街等休闲娱乐活动;而只有11%的学生会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
在大学生课余时间支配的5个方面的内容中,社团和班级活动是学生参与度最高的项目。这是因为大学社团是由大学生自己发起、管理、运行的组织,是学生们的兴趣所在,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加入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融入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因此,高校要积极引导社团和班级活动的开展,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样助于学生才能的发挥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加强。
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逐渐增多,他们对课余时间的安排与利用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大学生因对课余时间安排不同,导致课余时间安排的满意度也有一定差异。据调查,有72%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课余生活很充实,课余时间安排得比较紧凑;而有接近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余生活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
为进一步了解课余时间在哪些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哪些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做了相关调查,见表4。
表4 课余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从扩大知识面、增进同学友谊、增加社会经验和增强体质4个方面考虑了课余生活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负面影响设置了浪费金钱和时间、沉迷于网络两个方面。校园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包括社团组织、课外科技、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每种活动都会吸引大量的学生参与。从表4可以发现,课余生活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都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大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逐步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使自己的社会经验得到提升,在互助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认为课余生活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学生把课余时间过度地花费在休闲娱乐中,不仅浪费了父母的血汗钱,同时也把大量的时间悄无声息地消耗掉。
1.对课余时间的规划不够重视
在调查中,仅有12%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课余时间有严格的规划;28%的学生表示自己虽然会制定课余时间的安排计划,但是一般很难按计划执行;43%的大学生会偶尔制定课余时间的安排计划;高达17%的学生几乎从不做课余时间的安排计划。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仍以学习成绩为主,对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加分力度不够,导致学生消极地参加社会实践,对课余时间不知如何进行规划;另一方面是有一部分学生对自我认知不明确、进取心不强,得过且过,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很好的规划,安于现状。
2.对课余生活的安排不够合理
由表3可以发现,大学生更喜欢参与到社团或班级活动中,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社团活动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但也不排除是由学校对学生的考评制度造成的。在很多高校里,大学生综合素质分数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参加社团活动。学生为了拿到高的综合素质分,就会积极的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社团活动,甚至不惜旷课也要参加。对而自身健康有益的体育锻炼,很多学生却忽略了。根据调查,只有11%的学生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49%的人以上网玩游戏、看电影、逛街为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这说明,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结构不合理,体育锻炼较少,娱乐休闲较多。
3.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3%的学生每天上网1~2个小时,有21%的学生每天上网2~4个小时。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娱乐,而不是将网络作为一个了解世界、拓宽眼界的工具。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转折期,自控力及自律能力仍然较弱。面对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工具,不少学生面对琳琅满目的信息无所适从,无法抵抗网络的诱惑,继而迷失方向。大学生如果在课余时间内过度沉迷于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自身的正常学习、生活和交往,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现象是高校管理工作中急需关注的问题。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实践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的建设,开办团校、党校,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社会责任感。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系列读书活动,扩大自己的影响,发挥自己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图书馆,为大学生正确利用课余时间创造条件。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偏好,健康的兴趣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同时,大学生应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利用学校里的各种便利条件,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由青春期向成年的过渡期中,生理、心理及社会角色的迅速转换让他们产生了很多需求和困惑,这就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健康引导,使他们的兴趣转化成持久进步的动力。另外,高校学生工作应当在大学生专业学习之外的领域进行,高校辅导员应指导每个学生制定具备自身独特性的大学生涯规划,并根据他们的特性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自主分配合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
[1]周建伟,张美峰.对当代大学生闲暇生活的调查与研究[J].青少年研究,2007(6):23-25.
[2]毕瑞.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10-15.
[3]石嵩.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J].科教导刊,2011(5):72-73.
[4]唐点权.当代大学生业余时间行为倾向分析[J].青年探索,2002(5):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