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大黄斑缺损1例

2013-11-26 10:12:38杨晓莉王海萍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脉络膜右眼巩膜

杨晓莉 张 红 王海萍 高 君

郗某,男,6岁,因家长发现其视物姿势不正确,于2012年5月15日就诊于我院。父母非近亲结婚,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直系亲属患有此病,否认患有结核、梅毒等疾病。全身检查:全身未见明显异常,无手足发育畸形。专科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6,矫正不提高。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晶状体透明,右眼视盘边界清,色淡红,C/D=0.3,黄斑部大片视网膜缺损,约5 DD×4 DD(DD,视盘直径)大小,中间暴露大血管,表面可见色素(图1)。左眼眼底大致正常。眼压:右眼13 mmHg,左眼 14 mmHg(1 mmHg=0.133 kPa)。 超声检查:双眼玻璃体未见明显异常,右眼颞下方球壁局部凹陷约0.6 mm,球壁较薄约0.8 mm,范围约4 mm×3.5 mm(图2)。诊断:右眼先天性黄斑缺损。嘱随诊观察,未予治疗。

讨论

先天性黄斑缺损是黄斑部的先天性发育不全,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分为家族遗传性及散发性两种情况。家族遗传性黄斑缺损属于真正的黄斑缺损,临床极为罕见,其特点为有家族遗传性,家系调查可发现父子、母子或兄弟姊妹间患同样病变。有手足发育畸形,有双眼黄斑缺损及四肢末端发育不良等表现者称为Sorsby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而散发的黄斑缺损病例为黄斑发育异常,与宫内感染关系密切,不属于先天异常。胚胎3个月时黄斑开始发育至出生后3~4个月后发育完善,在此期间胚胎发育停滞或血管形成不全,特别是母亲子宫内受到炎症刺激,如结核、梅毒、弓形虫病等感染导致胎儿脉络膜炎,均可引起神经上皮和中胚叶结构的发育异常,发生黄斑缺损〔2〕。

Mann根据黄斑缺损形态及缺损内巩膜暴露程度与色素多少将本病分为3种类型:(1)色素型缺损,即缺损区有色素堆积,脉络膜毛细血管缺如,但可见脉络膜大血管,视网膜血管跨越缺损区;(2)无色素型缺损,此型底部为白色巩膜,累及视网膜及脉络膜,缺损边缘可见色素沉着,视网膜血管不进入缺损区;(3)黄斑缺损伴异常血管,缺损区表现与无色素型相似,不同的是缺损区脉络膜血管与视网膜血管有吻合,或者血管自缺损区发出后向玻璃体延伸,有时可达晶状体后面〔3〕。

先天性黄斑缺损患眼OCT图像特征:病灶区视网膜脉络膜组织局限性向外凹陷,凹陷区内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层均出现结构异常〔4〕。FFA表现:病变区早期呈低荧光(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及色素遮挡),但可见脉络膜大血管显影,后期巩膜染色呈高荧光。视野表现:患者中心视力严重障碍,有中心比较性和绝对性暗点。

此例患者属于色素型缺损,无手足发育畸形,近亲中均无此病例,考虑可能与宫内感染有关。先天性黄斑缺损病例临床少见,以往报道多为1~4 DD,此例患者黄斑缺损较大,约5 DD×4 DD。目前此类疾病尚无有效治疗,仅予随访观察。

[1]李凤鸣.中华眼科学:中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12.

[2]张承芬.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5-168.

[3]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8.

[4]杨继红,吴子旭.先天性黄斑缺损的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97-99.

猜你喜欢
脉络膜右眼巩膜
掩其右眼
掩其右眼
视野(2023年18期)2023-10-22 14:30:13
巩膜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与近视关系的研究进展
左眼右眼
小读者(2019年24期)2020-01-19 01:51:38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OCT在健康人群脉络膜厚度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