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家系5代6例报告

2013-11-23 11:50方全明
关键词:证者小脑亚型

方全明

1 病例报告 先证者(Ⅲ2),男,51岁,工人。因“步态不稳10年”,于2012-07-25以“脑梗死后遗症”收住作者医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步态不稳,4年前出现左下肢无力,易跌倒。2006年开始就医,曾在外院多次以“脑梗死”治疗无效,且逐渐加重。患者无意识及大小便障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未规律治疗。2008年因跌倒致左胫骨下段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已愈。入院检查:体温36.2℃,心率7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0/94 mmHg。意识清楚,语言欠清晰,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卧床、起床困难,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略增高,深感觉明显障碍。步基宽,扶行,四肢腱反射增强,双侧霍夫曼征、巴宾斯基征阳性。双侧跟膝胫试验、指鼻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阳性。头颅CT检查:右侧基底节、放射冠区梗死,脑桥橄榄核、小脑萎缩(图1)。因装有固定金属义齿,未做MRI检查。诊断:(1)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2)高血压1级高危组。

2 家系调查 见图2。Ⅰ2先证者之外祖母,约于55岁左右起病,缓慢进展,卒殁年龄及死因不详;Ⅱ1先证者之母,50岁左右缓慢起病,64岁时因跌倒致脑挫裂伤而死。Ⅲ1、Ⅲ5分别系先证者姐姐、弟弟,起病年龄、临床表现、进展均类同先证者。Ⅳ1先证者之外甥,34岁,行走稍有不稳约1年,尚能正常工作与生活。

图1 先证者头颅CT检查结果示双侧环池增宽,脑桥萎缩,小脑脑沟增宽,小脑萎缩

3 讨论 SCA是一类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单基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不同位点的三核苷酸重复扩增导致不同的遗传亚型[1]。目前已发现亚型有30余种(DRPLA,SCA1-8,10-23,25-31),各亚型间症状重叠非常明显,仅从临床表现无法鉴别,分子诊断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2]。其共同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小脑、脑干和脊髓变性和萎缩。共同的临床表现是:30~40岁隐匿起病,缓慢进展,也有儿童期及70岁起病者;以下肢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表现为走路摇晃、步基宽、突然跌倒,伴有双手笨拙及意向性震颤、辨距不良、构音障碍、眼球震颤等,一般于起病10~20年后不能行走。查体可见肌张力障碍、锥体束征和深感觉障碍。遗传早现现象是SCA的典型表现,表现为同一家系的发病年龄逐代提前,症状逐代加重[3]。本文患者家系中无近亲结婚现象,男女均有发病,发病年龄32~55岁之间,均以相似症状起病,后代较前代发病年龄减小5~8岁。患者双亲均有一方为该病患者,双亲外显正常者子代无发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图2 先证者家系系谱图

根据共济失调病史及家族史,构音障碍、锥体束征及其他相关伴随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影像学的资料可作临床诊断[3]。目前,通过基因检测可对SCA进行分型。本例患者因某些原因未行基因检查。本例患者长期被误诊为“脑梗死”,反映部分医师对SCA缺乏认识。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以防误诊。

[1]谢秋幼.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分子遗传学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3,26(5):306-311.

[2]崔海燕,李旭光,朱敏霞,等.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9):2958-2960.

[3]贾建平,崔丽英,王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7-389.

猜你喜欢
证者小脑亚型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异常Hb Q的家系分析*
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的家系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6 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型诊断
孕妇及胎儿先天性小脑蚓部发育不全MRI表现
H4 亚型和N2 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动动小手和小脑
一个两次多囊肾胎儿孕育史家系的临床分析及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