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代平
(广东省深圳平乐骨科伤科医院急诊科,广东 深圳 518010)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不及时诊断和抢救可迅速发展为坏死,导致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故其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1]。2005-01—2011-10,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42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4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84例均为我院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18~76岁,平均(45.67±12.67)岁;合并骨折35例,其中胫腓骨骨折17例,尺桡骨骨折14例,跟骨骨折1例,跖跗骨骨折3例;伤后至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时间2~16 h,平均(7.23±2.12) h。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0~78岁,平均(46.97±13.24)岁;合并骨折39例,其中胫腓骨骨折23例,尺桡骨骨折13例,跖跗骨骨折3例;伤后至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时间1~17 h,平均(8.01±2.23) h。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有明确的暴力挤压伤史;患肢普遍性肿胀,触摸张力高,有或无张力性水疱;远端感觉障碍;肌肉(肢端)的主动活动障碍,被动牵拉疼痛;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微细[2]。
1.3.1 对照组 对前臂或小腿骨折者,先行手法闭合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或行跟骨牵引,将患肢置于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流灌注,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239) 125 mL快速静脉滴注,据临床表现,每6~8 h 1次。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药物组成:防己10 g,茯苓12 g,桂枝12 g,甘草6 g,黄芪30 g,白术15 g,泽兰12 g,益母草18 g,丹参15 g。上肢骨折加葶苈子12 g;下肢骨折加牛膝15 g;淤肿疼痛严重加三七15 g、血竭2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3次温服。治疗1 h后开始观察,如局部疼痛减轻或局部张力降低,皮温趋于正常,肢体血运有所改善,皮肤感觉逐渐恢复,继续保守治疗,直到恢复正常;如情况恶化,特别是疼痛和肌肉被动牵拉痛无好转,筋膜室内压力无降低或继续升高,则实施筋膜切开减压手术。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肿胀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治愈时间(局部肿胀明显减轻和消失,局部皮温接近正常,肢体血运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筋膜室内压力逐渐降低或恢复正常[3])及筋膜切开减压手术率。
2组肿胀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治愈时间及筋膜切开减压手术率比较见表1。
表1 2组肿胀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治愈时间及筋膜切开减压手术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治疗组肿胀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治愈时间及筋膜切开减压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与骨筋膜室容积骤减(外伤或手术后敷料包扎过紧,肢体受外来重物或身体自重长时间压迫)、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迅速增大(缺血以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增加、组织水肿及容积增加,骨筋膜室内出血、血肿)有关[3]。骨筋膜室综合征由于肌肉、神经的缺血、变性、坏死和再生是一个渐变过程,缺血程度和范围的不同,演变过程也不完全一样,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原始伤情也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4]。抬高患肢,解除敷料、绷带或石膏等外固定物,同时应用甘露醇静脉快速输入,抗渗出、消肿胀、恢复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改善微循环,降低筋膜室内压,适用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5]。但甘露醇在体内不能被吸收,90%以上从肾脏排泄,导致肾小管细胞肿胀及空泡样变,并对肾血管有收缩作用,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原因导致肾脏损害,且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其半衰期短,代谢快,作用时间短,易出现反跳现象及并发症[6]。另外,对合并心肾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用药更加受限,易出现低钾,不利于病情恢复,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7]。
中医学认为,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与损伤气血津液有关,血行于脉中而营运周身,津液布散于周身而浸淫于脉中环流不息,故有“气血同源,津血同源”之说。气血受损,血离经隧而溢于脉外,瘀滞于筋骨皮肉之间成为瘀肿,津液受损而代谢障碍,不能浸淫于血脉而溢于筋骨皮肉之间,积聚而为水湿之邪,气血瘀滞,水湿内聚成为肿胀[8]。中药方中防己祛风利水;茯苓健脾渗湿利水;黄芪补气利尿退肿;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桂枝温通经络;丹参、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水湿自除,肿胀自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主要有效成分为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结构,体外可竞争醛固酮受体,体内逆转醛固酮效应而不影响醛固酮的合成,进而促进机体的水盐代谢功能[9];白术能够有效地抑制Na+-K+-ATP酶的磷酸化反应,利尿作用显著[10];丹参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减少血管阻力,促进淤血渗出液的吸收[11];黄芪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从而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增加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减少炎性渗出[12]。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肿胀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治愈时间及筋膜切开减压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能够迅速改善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症状,缩短治愈时间,减少手术例数。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具有消肿快等特点,且不良反应现象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1] 张辉尹,尹宗生.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 (9):643-645.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045-1046.
[3] 刘胜伟.胫骨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2):75.
[4] 竺湘江,赵勇,王刚祥,等.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J].中国骨伤,2009,22(11):866-867.
[5] 王进东,申永胜,徐继辉,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中药治疗[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26-2028.
[6] 王凯,车彪,刘俊,等.甘露醇治疗筋膜间隙综合征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2):158-159.
[7] 方楚权,张泽宇,魏小宾,等.加味桃红四物汤降低骨折伤肢骨筋膜室内压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8(5):475-477.
[8] 刘斌,杨军,肖四旺.中医药对骨折早期肿胀研究的新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8,14(8):126-128.
[9] 梁学清,李丹丹,黄忠威.茯苓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0(2):154-156.
[10] 阳柳平.研究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况[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07-608.
[11] 罗彩莲.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1-12.
[12] 杨金泉,何海波.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