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芸
(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皮肤科,河北 唐山 063000)
女性在哺乳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乳络阻塞,乳腺导管不畅,排乳受阻,使乳汁淤积于乳房而出现乳汁排出不畅及乳房胀痛、结块等症状,引发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影响正常哺乳,对产妇造成很大的生理不适与心理压力,严重者常导致哺乳终止,影响母婴的身体健康。2010-06—2012-06,笔者应用按摩联合通乳散结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6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均为我院乳腺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年龄20~43岁,平均29.5岁;产后1个月内发病42例,1个月后发病18例;平均产后24 d发病;单侧病变38例,双侧病变22例;肿块直径最大8 cm,最小2 cm,平均3.7 cm;病程﹤3 d 45例,3~7 d 11例,﹥7 d 4例。对照组60例,年龄22~41岁,平均27.5岁;产后1个月内发病45例,1个月后发病15例;平均产后23 d发病;单侧病变42例,双侧病变18例;肿块直
径最大7.5 cm,最小2.5 cm,平均3.5 cm;病程﹤3 d 43例,3~7 d 12例,﹥7 d 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中急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1]。产后哺乳期妇女,有乳房肿块,排乳不畅,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病初高热,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1.3.1 治疗组 应用按摩联合通乳散结汤治疗。
1.3.1.1 按摩方法 操作者在操作前洗净并温热双手。用热毛巾以环行方式湿敷整个乳房10 min,操作者双手及患者乳房表面涂搽少许润滑剂,首先点按膻中、膺窗、乳根、少泽、合谷、曲池、天池、关元等穴。每穴点按1 min,然后将拇指放于乳房腺体外侧边缘处,由下向上,沿乳头方向推挤,并提拉乳头及乳晕部位,以使输乳管扩张,促进乳汁疏通,经过乳汁淤积区肿块处,依靠拇指和掌指的合力向乳头方向滑动,如此形成向心性挤压式按摩,并以五指指腹施以揉、推、挤、抓等手法,反复多次,最后用右手拇指和示指夹持患侧乳晕及乳头部,并不断进行轻拉、揪、提,使宿乳不断排出,直至乳房肿块消失,积乳排尽[2]。
1.3.1.2 中药内服 予通乳散结汤。药物组成:蒲公英60 g,川楝子12 g,黄芩9 g,路路通12 g,夏枯草15 g,浙贝母10 g,漏芦6 g,王不留行15 g,丝瓜络12 g,干地龙2条,当归12 g,赤芍药10 g,甘草6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并嘱患者充分哺乳。
1.3.2 对照组 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837)4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
1.3.3 疗程 2组均3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1个疗程后,全身症状消失,乳房肿块消散,血常规检查恢复正常,可正常哺乳;好转:治疗1个疗程后,全身状况消失,局部肿块明显缩小,可哺乳;无效:全身局部症状无好转,需外科切开排脓[1]。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通乳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2组通乳时间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治疗组24 h通乳率高于对照组(P<0.05)。
2.3 2组乳房胀痛消除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2组乳房胀痛消除时间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3可见,治疗组24 h乳房胀痛消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
2.4 2组治疗期间哺乳情况比较 治疗组60例,治疗期间正常哺乳58例(96.67%);对照组60例,治疗期间正常哺乳38例(68.33%)。治疗组治疗期间正常哺乳率高于对照组(P<0.05)。
乳汁淤积和细菌侵入是引起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2个主要原因,乳汁淤积常见的原因有:①乳头或乳管异常,如乳头内陷或乳头偏小,婴儿吸吮不便或费力,既往有手术史者,可能导致乳管粘连,而使乳汁排出不畅。②产妇缺乏哺乳经验或婴儿吸乳少,无法使乳汁完全排空。③乳头皲裂,产妇疼痛拒绝哺乳,而使乳汁淤积[3]。细菌侵入的原因有:①产妇哺乳后对乳腺的保健及清洁护理不够。②乳头、乳晕处皮肤皲裂。③婴儿口腔炎乳头感染,细菌侵入。
按摩直接作用于患者乳房,有效排出积乳,避免细菌滋生,并减轻乳腺管的阻力,缓解周围血管及淋巴管的压力,较彻底地疏通了乳络,达到理气散结、宣通乳络的目的,并克服了“吸闭”现象,使产妇能正常哺乳,有利于乳汁的排出和乳房胀痛等症状的消除[4]。
中医学认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为肝郁气滞,阳明胃热,乳汁淤积是病机关键[5]。肝郁气滞,疏泄失职,脾胃失和,致使经络阻隔、乳汁不畅而发病。通乳散结汤方中蒲公英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散结,川楝子善清肝火,共为君药;黄芩、路路通为臣药,催乳通络,清上焦之火。君、臣药合用清阳明胃热,疏厥阴之气,力求乳络通、乳汁畅及乳块消。夏枯草、浙贝母、漏芦、王不留行活血通乳,加用丝瓜络、干地龙增强通经活络之功;当归、赤芍药补血活血以防全方过于寒凉,乳房结块不散。最后以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疏肝清胃,通乳散结,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现代医学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以抗生素为主,但费用较高,副作用大,产妇因对抗生素的副作用担忧而停止哺乳,使用抗生素后形成的结块长期难以消散,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按摩联合通乳散结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有效排出积乳,使肿块消散,减轻患者痛苦,优势明显。
[1] 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8.
[2] 何姣儿,张子言.按摩配合药物治疗产后乳汁郁积症3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6):391-392.
[3] 杨新伟.疏肝通乳方治疗未成脓期急性乳腺炎12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65-66.
[4] 常庆龙,张彦武,贾国丛,等.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诊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166-167.
[5] 韦素娟.催乳方治疗产后缺乳和防止乳汁淤积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