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

2013-11-22 06:46肖冬玉谢笑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20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胃肠功能先天性

肖冬玉 谢笑容 杨 敏

手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提高与改进,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但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由于心脏病体外循环再灌注对肺泡Ⅱ型细胞造成损伤,使得肺弹性下降,进而使肺动脉压力上升,影响患儿的肺通气功能[1];另一方面,由于小儿胃肠功能发育未完善,受手术麻醉和体外循环的双重影响,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肺通气障碍和胃肠功能障碍是导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确保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患儿的死亡率意义重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6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实施矫治手术,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在12 h~3个月,其中1个月以下25例,1~2个月28例,2~3个月15例。体重2.2 ~4.9 kg,平均为(3.60 ±2.96)kg。疾病类型:41例室间隔缺损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1例为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1例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重度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闭锁、右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以及三房心者各1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该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呼吸道的护理 (1)胸部叩击。振动排痰器与胸壁的距离在2.5~3.5 cm为宜,注意防止叩击患儿的脊柱、胸骨、肋弓缘及腹部[3]。(2)肺部红外线理疗。使用肺部红外线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0 min/次,注意与患儿保持30 cm的距离较为适宜[4]。(3)体位引流。术后体位采用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根据重力原理进行体位引流,利用变换体位,其病变部位能够轮流处在高位,可以加快气道内分泌物的顺利排出。按照胸片显示的病变情况,根据肺段支气管走向来确定其体位,通常每2 h变换1次体位。

1.2.2 胃肠功能护理 (1)穴位按摩:注意避开切口,手法要轻柔。按摩患儿的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天枢等穴位,每个穴位揉2 min后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300次,以腹部产生微热感为宜,2次/d。(2)贴敷:在穴位按摩后将芒硝100 g、大黄100 g、干姜100 g、人参50 g、当归50 g混合后研磨成粉末,每10 g装入纱布袋中,持续敷神阙穴,8 h更换1次。

1.3 观察指标 (1)肺通气功能。术后1 d评定其血气分析指标,具体观察并评定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2)胃肠功能障碍。术后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3)并发症。呼吸衰竭、肺不张、低氧血症等。(4)死亡率,住 ICU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1 d肺通气功能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儿肺通气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肺通气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PaO2(mmHg)PaCO2(mmHg)SpO2(%)34 122.34 ±26.56 31.02 ±4.84 95.13 ±2.62对照组 34 95.11 ±22.32 33.79 ±5.38 92.74 ±2.16 t观察组<0.001 0.0290 0.0001 4.4922 2.2319 4.1041 P值值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和住ICU时间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后为胃肠功能、并发症、死亡率和住ICU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 观察组经过处理未发生,对照组有4例发生。

3 讨论

心脏病体外循环的预充液使血液被稀释,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肺水量提高,呼吸阻力变大。主动脉被堵塞后,肺的换气与灌注受阻,肺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现象,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失去正常功能,导致肺萎陷及肺不张现象。据报道显示,呼吸衰竭是先心病患儿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5],因此,术后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做好患儿的呼吸管理能够确保手术成功。

使用叩背、肺部红外线治疗以及体位引流等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刺激患儿咳嗽,防止痰液在呼吸道上的黏着,促进排出。肺部红外线治疗从不同水平调动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使人体肌肉、皮下组织等产生热效应,加速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根据重力原理进行体位引流,按照胸片显示的病变情况,根据肺段支气管走向来确定其体位,由仰卧位转为侧卧位再转变为坐位,每2 h变换1次体位[6]。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 d的PaO2,SpO2均高于对照组(P <0.05),PaCO2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住ICU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预防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术后肺通气效果,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1] 李庆新,易定华,吕国祯.心肺转流术致未成熟肺损伤及其保护的研究现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1,8(4):256 -258.

[2] 杜 杰,高俊娈,宋玉平,等.68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47-49.

[3] Moss E,Taverner T,Norton P,et al.A survey of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n fourteen hospitals in the UK[J].Acute Pain,2005,7(1):13 -20.

[4] 王庆丰,高义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护理及对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3):249-250.

[5] Peters ML,Sommer M,de Rijke JM,et al.Somatic and psychologic predictors of long-term unfavourable outcome after surgical intervention[J].Ann Surg,2007,245(3):487-494.

[6] 申英平,崔 倩.舒适护理在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0):19 -20.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胃肠功能先天性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高压氧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
曲美他嗪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