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锦宜 龚劲松 何玉清
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脑组织挫伤出血,脑血流量改变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患者通常表现为神志不清、异常躁动,此类患者往往需要作急诊CT扫描以明确脑挫伤的部位与程度,争取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后遗症。CT扫描需要患者保持身体稳定,利于采集清晰图像,若患者躁动不安,需制动后才能扫描。冬非合剂可以降低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减少其耗氧量,同时缩小脑毛细血管床的总容量,改善微循环扩张[1],也就是有减轻脑水肿的优点。目前国内文献报道[2-4]常用安定为镇静剂作为急诊CT扫描制动应用,而冬非合剂应用于颅脑损伤低温治疗,未有报道冬非合剂用于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作CT扫描时制动,本研究拟探讨安定与冬非合剂在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作CT扫描时制动效果的对比,并研究相应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在我院急诊CT检查中颅脑损伤后躁动的患者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17~45岁,平均(28±5.6)岁。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应用安定10 mg加生理盐水5 ml,缓慢静脉注射;B组应用氯丙嗪、异丙嗪各25 mg加生理盐水5 ml,缓慢静脉注射。以上两组患者均在急诊科带入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所有患者均在检查床上推注药物,患者由躁动转为嗜睡状态开始扫描。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
1.3.2 Ramsay镇静评分共分为6个等级:1分为患者焦虑,不安或烦躁;2分为患者合作,定向力良好或安静;3分为患者仅对命令有反应;4分为嗜睡,患者对轻叩眉间或强声刺激反应敏捷;5分为嗜睡,患者对轻叩眉间或强声刺激反应迟钝;6分为嗜睡,患者对轻叩眉间或强声刺激无任何反应,充分镇静[5]。
1.3.3 图像质量评分包括12项内容,分别有图像层次对比、是否存在伪影、图像标识、照片排列顺序等[6],相关扣分情况见表1。图像评价满分为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差,<70分为不及格。
表1 CT、MR影像评价内容及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后各项生命体征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后各项生命体征比较(±s)
组别 例数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心率(次/min)呼吸(次/min)血氧饱和度(%)A组30 122±15 69±5 77±7 16±2 97±1 B组 30 126±13 67±4 80±11 16±2 96±2 t>0.05 >0.05 >0.05 >0.05 >0.05 1.059 0.993 1.106 1.373 0.408 P值值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后Ramsay镇静评分比较(例)
表4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比较(例)
3.1 两组药物的药理学分析 冬非合剂中的氯丙嗪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哌替啶、异丙嗪)合用,可使患者深睡,降低基础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增加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并可使自主神经传导阻滞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性降低,有利于机体度过危险的缺氧、缺能阶段[7],因此将冬非合剂应用在颅脑损伤患者中有降低机体代谢、减轻脑水肿的好处,其副作用有直立性低血压、反射性心悸等。安定静脉注射后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与脑组织内的苯二氮卓受体结合时导致GABA受体(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亲和力大大增加,并使氯离子通道开放,大量氯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超极化,使细胞处于静息状态,表现为意识程度减低[7],说明安定只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无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其副作用为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由此可见,冬非合剂对于颅脑损伤患者降低脑组织耗氧,保护脑功能更有优势。
3.2 躁动患者的CT扫描要求 行CT检查时,制动剂对于躁动患者不仅有益,且属于必要的,患者躁动不安所取得的图像影响检查结果,延误抢救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所取得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保证了颅脑损伤患者最初1 h黄金抢救时间。
3.3 两组制动药物的护理配合
3.3.1 呼吸道管理。严重脑挫伤患者大多伴有呕吐,尤其是颅脑损伤患者大部分出现应激性消化道出血,需及时清理呕吐物,舌后坠患者置口咽通气管或气管插管,扫描时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3.3.2 判断镇静程度。理想的镇静水平是既能保证患者安静入睡,又容易被唤醒,在缓慢推注药物(>3 min)的同时判断患者的意识水平,当Ramsay镇静评分为3~4分时,进行CT扫描。
3.3.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大剂量应用安定时密切注意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应用冬非合剂时应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变化。
3.4 存在不足 本次研究对象年龄为17~45岁,未对儿童和老人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CT室停留的时间大概10 min,多数患者6~8 min完成检查,患者争分夺秒进入下一程序的抢救,药物的后续观察与护理欠缺。
[1] 顾 沛主编.外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67-276.
[2] 韦美爱,李 燕.冬眠合剂一号用于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712-1713.
[3] 张翠运,洪国斌,包仕亮,等.颅脑损伤病人急诊CT检查的护理[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13(3):227.
[4] 吴春云,张 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9):6176 -6177.
[5] 王燕梅,余长智,何新雄,等.神经外科躁狂患者CT检查制动方法及安全性临床观察[J].上海医学影像,2011,20(3):243 -244.
[6] 燕树林主编.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50.
[7] 杨世杰主编.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