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英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产痛很难避免,产痛即将伴随母亲的痛苦。约有5%的产妇分娩时感受到剧烈的疼痛难以忍受;35%的产妇感受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尚可忍受;仅有15%的产妇分娩时有轻微的感觉[1]。因而分娩镇痛是产科医护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理想的分娩镇痛必须保证母婴安全,易于给药,起效快且能满足整个产程要求,使产妇清醒地参与分娩过程,且不影响宫缩和产程。椎管内阻滞因镇痛效果满意成为目前最广泛的方法[2]。本院于2011年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住院分娩、愿意接受施行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初产妇76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8±5.3)岁,孕龄(38.3±1.7)周,单胎、无产科合并症、无剖宫产指征、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产痛剧烈(Ⅱ级)以上。选择同期住院与上述条件一致不愿意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7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观察组:开通静脉通路,监测产妇生命体征。于产妇子宫颈口升至1.5~3.0 cm时,取L2-3或L3-4进行硬膜外阻滞操作,头侧置管,硬膜外给予0.125%罗哌卡因溶液15 ml,观察30 min后,接患者自控电子泵,采用硬膜外背景输入0.125%罗哌卡因溶液7 ml/L,患者自控PCA 8 ml/30 min,宫口开全后由产科医师或助产士,依据产妇自身疼痛程度或产妇用力情况,酌情是否关闭镇痛泵。对照组:未给予任何镇痛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产痛程度②第一及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③新生儿阿普加评分。
1.3.1 产痛程度评定标准 按WHO标准及临床表现对产妇的产痛程度进行评定,分为4级:0级:无痛,安静合作;Ⅰ级:轻微疼痛,易忍受,可合作;Ⅱ级:中度疼痛,难忍受,呻吟不安,合作欠佳;Ⅲ级: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叫嚷不安,不能合作[3]
1.3.2 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见文献[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1 产痛程度 观察组:0-1级76例,2-3级0例;对照组:0-1级0例,2级65例,3级11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 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阿普加评分的影响,见表1表2表3。
表1 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产后出血量比较(±s)
表1 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产后出血量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表2 分娩方式比较(例)
表3 新生儿阿普加评分
分娩疼痛是妇女一生中最难忘的痛苦,据调查,产妇分娩过程中90%以上有恐惧-紧张-疼痛综合征。焦虑和疼痛引起的各种应激反应对母婴均不利,影响母婴健康,分娩镇痛的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妇痛苦,给产妇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分娩镇痛是优生医学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文明的进步、帮助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自然分娩才是正常的分娩途径,剖宫产是异常情况的补救措施。2002年美国产科医师协会认为分娩疼痛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主张只要没有禁忌证,应根据产度医院决定何时进行分娩镇痛。
目前认为消除分娩镇痛最完善的方法是持续性腰段硬膜外阻滞[5]。其具有以下优点:①减少疼痛引起的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胎盘灌注②避免因产妇疼痛致过度通气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③减少全身镇痛药用量④孕妇清醒:可配合产程的进展⑤满足整个产程需要,可在剖宫产时直接改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满足手术的需要⑥与全麻相比,误吸风险小。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长效局麻药,较少透过胎盘屏障。其中中枢神经及心脏的毒性低于布比卡因,对子宫胎盘血流无明显影响,在低浓度时对不同的神经纤维产生不同的阻滞作用,可产生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即良好镇痛时不影响肌张力,使产妇在产程中保持直立位不限制行走,减轻下腔静脉压迫,降低胎心异常的发生率,减少尿潴留,防止产后背痛等并发症[7]。
本院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产妇子宫的收缩痛完全消失或减轻,但不削弱子宫收缩。缩短第一产程且不影响第二产程屏气用力。需行会阴侧切胎吸助产时完全可以满足会阴部镇痛需要,需改行剖宫产时,可以迅速满足手术麻醉的需要。降低了剖宫产率,尤其是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而产后出血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罗哌卡因硬膜下阻滞不增加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分娩镇痛方法。
[1]Bonica.JJ,Chadwick HS.Labor pain.//Wall.PD.Testbook of pain,2nd.ed.New York:Churchill Living stone,1996:482-499.
[2]郭建荣,姜虹,崔建军.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度.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程杂志,2004,20(1):61-62.
[3]蒋州梅,蔡嘉慧,等.氧化亚氧吸入阵痛分娩200例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6):362
[4]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8,74,205.
[5]王若楷,李法升,刘长青.现代分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27.328.333.334.
[6]赖中原,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观察,海南医学,2006.17.(1):96-97
[7]Karraz.MA.Ambulatory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the duration of labor.Int J Gynaecol Obstet,2005,80(2):17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