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军
中药熏蒸即通过药物及热力的共同作用对患处或患者全身进行治疗,该治疗方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且作用更加直接,起效较快,因此,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河南省信阳市中医院为提高四肢骨折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对收治的42例患者行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4例四肢骨折患者,男53例,女31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45.9岁,其中43例患者为上肢骨折,41例患者为下肢骨折;54例患者为内固定手术,30例患者为外固定手术。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治疗,即骨折固定后给予患者口服钙片、伤科接骨片。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熏蒸治疗。即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拆线第二天起,给予患者中药熏蒸治疗。上肢骨折患者:给予其桂枝、桑枝、威灵仙、红花、防风、伸筋草、舒筋草、艾叶、川芎各30 g;下肢骨折患者:给予其三棱、舒筋草、红花、木瓜、威灵仙、海桐皮、莪术、牛膝、伸筋草、香加皮各30 g。本次研究使用的是HY2-11熏蒸治疗机,将药物放入是适量水中浸泡,浸泡时间为30 min,利用微电脑进行控制,以工作参数为依据对熏蒸工作模式、治疗时间及治疗温度进行控制,熏蒸时间为30 min/次,一次/d,以15 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肿胀:治疗前后度患者患肢同一部位的周径进行测量,并对周径差进行记录,治疗前后周径每减小0.5 cm则记3分,每增加0.5 cm则记-3分,总分为30分。疼痛:以VAS评分法为依据对患者疼痛改善情况为进行评分,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每降低1分,则记5分,VAS评分每增加1分则记-5分,总分为50分;临近关节活动度:对患者治疗前后临近骨折位置的大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度进行记录,关节各方向活动度综合每增加5度则记2分,每下降5度则记-2分,总分为20 分[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肿胀、临近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肿胀、临近关节活动度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肿胀、临近关节活动度评分对比(±s)
?
骨折主要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2]。患者多为儿童和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患者多位一个部位骨折,部分患者为多发性骨折,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处理则可帮助多数患者恢复原来的功能,但部分患者仍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交通事故伤、高处跌伤等患者逐渐增多,这也就使得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而骨折多发生于患者四肢,极易对其生活、工作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促进患者康复就显得至关重要。
中药熏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也叫做中药汽浴疗法或中药蒸汽疗法。其主要是以内病外治、由表及里、舒筋通络、发汗而不伤营卫等特点而在中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相关专家学者认为血不活者淤不去,而淤不去者骨不能接[3]。由于骨折多伤及筋骨脉络,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气滞血瘀、气血受阻等现象,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骨断筋伤,因此,中医上认为治疗骨折的关键是活血化淤,续筋接骨。
中药熏蒸疗法主要是通过药物及物理热量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大量的中药离子及药蒸汽对患者皮肤产生作用,对皮肤进行熏蒸,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经皮肤及孔窍直达腠理,从而促进细血管扩张,并使血流加速,从而促进患者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组织再生能力及细胞活力,并对患者局部组织营养及身体机能进行改善;此外,该治疗方式还具有疏通经络、消肿散淤的作用,可有效的对患者的局部组织张力进行缓解,并且还能有效的对患者皮肤、肌肉、肌腱及韧带的紧张或强直症状进行缓解,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本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肿胀、临近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给予骨折康复患者中药熏蒸治疗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1]赵玉嫦.骨折康复患者应用中药熏蒸疗法的效果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4(35):178-180.
[2]陆凤梅.中药熏蒸在髌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4(11):120-122.
[3]刘芳.中药熏蒸与康复护理联合用于骨折术后67例.中国药业,2012,3(22):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