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 郭梅
莱芜钢铁集团公司医是一所综合性三级乙等职工医院,现有病床800张,职工1100人,医院整体上与国内大型三甲医院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迎接评审,本院提出了“以评促建,评建并举”的方针,对照标准,逐条整改落实。门诊药房原来在麻醉、精神药品管理;药品分类分类;帐物相符等方面一直做的较好。在全面实施评审细则后,药房按照评审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作了诸多改变。
1.1 医院投资更新his系统。原来的his系统已经老化落伍,新的系统配备了药房读卡、处方打印功能。医师开方后可直接为患者结算,患者持卡到药房读卡、打印处方,药师凭方调配、发药。与原来相比,省去患者在收费处排队缴费的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消除收费处收费过程中造成的录入差错;药房打印处方,正规清晰,彻底杜绝了长期以来医师手写处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现象[1];患者一人一卡,系统长期保存就诊信息,方便药房查找既往用药史。
1.2 新增除湿机和加湿机,自动调控湿度。以前采取的是每天上午、下午定时记录温湿度的方法,湿度过高时开窗通风,过低洒水增湿。这种方法在遇到阴雨天时效果不好,用机器后24 h动态监测,湿度不达标时自动开机,能有效保障湿度合格提升药品养护质量。
2.1 增加药品标示牌 原来的药品标示牌只有品名、规格两个项目,现在增加了易混淆药品标示、高危药品标示、近效期药品标示、遮光标示。易混淆药品包括外包装相似和名称相似药品,是药师容易发错药的高频药物[2]。高危药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高,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多,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3],应该时刻高度重视。这两类药物设立警示牌,每当调配这类药品时都能使药师加倍小心,引起警惕,起到降低差错的作用。近效期标示是把有效期在6个月以内的药品纳入效期药品管理,有效避免药品过期失效,降低药房的经济损失。以上各种标示从多方面起到了药品质量合格,药师调配准确,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作用。
2.2 提高库存周转率 运用ABC分类法把药品分类,A类药品用量大,品种少,周转速度快占库存金额的70%。应以最短采购周期,是控制药品库存周期的关键。B类为临床用药频率较高,价格适中,消耗量偏大的品种,是调整库存结构的重要部分,占库存金额的20%。C类为常用的急救药品和临床普遍应用的一线治疗用药,占库存金额的10%。由于占用资金较小,又是临床必需品种,适当增加库存量,延长采购周期,才能保证临床治疗需要[4]。作者采用“备足C,够用B,勤领A”的原则,再结合滞销药品管理,使库存周转率由原来的19 d下降到现在的11 d,达到了三级医院库存周转率10~15 d的要求。
2.3 开展合理用药监测 以前合理用药分析是每月定期抽取一天的处方,由临床药师逐张分析处方,再汇总的方式,工作效率低下覆盖面小。现在充分利用电脑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PASS)药师通过PASS系统对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审查,对用药错误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临床用药进行干预,改变了许多临床上沿袭下来的不合理用药习惯,体现了药师价值[5]。
表1 评审工作启动前后门诊药房变化表
2.4 开展药品应急供应预案演练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药房原来就有一定的处理经验,但是还不够系统。现在形成制度,有章可循,更加完善,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按制度处理,不会造成慌乱。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患者在药品供应率、取药等候时间、药师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98%以上。
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制定了许多完善的工作制度,带来了新的管理模式,本院通过近一年时间的按标准整改,药房整体面貌有了明显变化。内部环境清洁明亮,药师工作积极主动,服务热情。各种管理制定健全,工作流程合理高效。患者满意度不断攀升。综合说明,医院评审工作不单纯是一项检查评比,它对药房的正规建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李红霞.我院肿瘤患者门急诊处方用药与处方书写情况调查分析.中国药房,2011,22(5):468-470.
[2]张晶晶.易混淆药品的安全应用.中国药物警戒,2012,9(10):631-634.
[3]何忠芳.高危药品单次最大剂量确定及其警示系统开发.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0(20):1733-1735.
[4]牛绍利.ABC分析法在我院药品分类管理中的应用.中国药事,2010,20(2):192-197.
[5]张策.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应用实践与举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