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莉
本文责编:邵满春
为了生存,为了收视率,一些城市电视台不断改版,谋求出路,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每次改版,方案写得精彩纷呈,包装绚丽夺目,轰轰烈烈三个月,收视率会有所上升,但半年或一年以后,又回到起点,一切又如从前,又开始谋划新一轮的改版。一些原本形式和思路都不错但需要一定时间被更多观众看到或接受的节目,随着新一轮改版而消失,刚刚被吸引的观众也流失了。盲目的改版、急功近利的追求收视率、方案没有操作性、缺乏生命力是不少城市电视台的通病。如何改版,怎样改才能更上一层楼,值得好好斟酌和研究。
节目盲目拉长时间,缺乏影响力。以时政新闻为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午间新闻》《晚间新闻》收视覆盖全国,时长30 分钟,而且采取的是滚动播出、滚动更新的形式,反复播出的内容不少。《江西卫视新闻联播》覆盖全省,时长20 分钟,其中还包括几分钟的国际新闻。而有些城市台新闻资源仅仅局限于本地市,却把时政新闻安排了30 分钟,社会新闻一个小时甚至更长。哪来那么多新闻?节目填不满,只好“灌水”,简讯改成长消息,口播加长评论,还不够的话,再穿插小专题。这是新闻吗?最后实在撑不下去了,改版!
一味模仿、照搬别人节目形式,没有生命力。 不断改版的后果就是江郎才尽,怎么办?模仿!当年央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节目出现时,全国的电视台一窝蜂地都上新闻评论节目,现在又是一窝蜂地上电视选秀节目、征婚节目、求职节目、情感纠纷节目。从观众的欣赏角度来看,滥了就烦了。有些节目仅仅模仿高收视率节目的形式而没有考虑它的受众和市场,导致没有生命力。比如求职节目,在今天就业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二线城市的职场有多大?世界500 强企业的老板做嘉宾能邀请到几个?节目的强大气场恐怕也难以达到。
定位不准,缺乏后劲。 一个城市台除了必须的新闻类、专题类、社教类节目外,有些节目是否适宜一个覆盖范围有限的地市台需要慎重考虑。例如,城市台旅游节目的资源局限在本地,受众面又不广,它维持一年半载后就会没什么文章可做了。这时,如果向外地走,投入大,受众少又不合算,只好停播。与其要面对这样的结果,不如在推出一个改版新方案之前就考虑好节目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因为有生命力、有影响力,才会有收视率。
首先,要解决好栏目的品牌影响力与节目创新的矛盾。一个栏目如同一个产品一样有它的生命周期,但生命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它的品质和市场。是做成“百年老店”还是“昙花一现”,在于这个节目的经营者。打出品牌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的投入,观众的认可也是逐渐积累的,品牌凝聚着时间和智慧。当面临市场风云变幻和竞争压力时,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创新,赋予品牌新的内容,而不是撤换它,让过去的心血付之东流,因为你再改时政新闻不能少,社会新闻也不能少,何必在栏目名字上改来改去?南昌电视台社会新闻类栏目《新闻说报》十年前创办时,曾经创下11 个点的收视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停播,十年后重出江湖,仍有许多老观众记得它。虽然收视率因为新媒体的出现不能与往日相比,但仍然在南昌电视台的节目中名列前茅,而曾经为南昌电视台创造辉煌的栏目《南昌人看南昌》《都市直通车》等生活杂志类栏目却成为了永远的记忆,十分可惜。央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虽几经沉浮、调整,形式已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名称仍坚守,是因为它再改也不能缺了评论和深度报道这两种形式。当然,一些资源有限的节目是有它的生命周期的,比如,南昌电视台的《解密南昌》已开办了6年,把南昌所有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名人轶事都写尽了,于是它告别观众,制播分离,包装成册,向外出售。
其次,要协调好节目时长、播出周期与收视率的矛盾。一档1 小时长的节目肯定比一档20 分钟的节目容易被观众看到,这是时长、收视概率的优势。但反过来,能让观众看一小时不换台的节目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这1小时里,20 分钟、30 分钟……必须不断地有吸引人的新信息,否则观众就会流失。收视率与节目时长不一定成正比,以新闻为例,如果20 分钟的精彩新闻硬要拖成1 个小时,观众可能前20 分钟都看不下去了。而新闻评论类栏目则要把握播出周期问题,所谓评论,重大事件、有代表性的事件才值得评论,因此一定要根据城市台新闻资源的多少来确定一周播一次、二次还是三次。如果盲目照搬央视的日播、日评,必然会造成资源枯竭,鸡毛蒜皮都上评论的结果是自掘坟墓。
第三,要协调好投入与产出的矛盾。算经济账是电视经营管理者必须做的事情,否则无法生存。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是最高目标,但不容易做到。大投入、大产出,高风险、赔本的买卖不能做。比如,是否自制娱乐节目对一个不能上星、覆盖面有限的城市台来说就要慎重考虑,因为它投入大,回报小,不如外购。同样,一个1小时长的节目收视率如果只有20 分钟,那就压缩成20 分钟,让节约出来的人力、物力去做别的节目。
当前,正值岁末年初,每家电视台都在规划着下一年的工作,有些成绩不佳的城市台或许又在酝酿改版。穷则思变,没错,但不要脑袋发热,而应立足本台、从实际出发,借新媒体拓展领域,体现自己的特色。我们或许改变不了被新媒体瓜分观众的局面,但仍可以守住或拓展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