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鹏
中国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被世人称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素来以书法著称,并且尤其擅长狂草。他的 《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作品在书法史上自成风格,广受赞誉,成为传世珍品,具有很强的鉴赏和收藏价值。
祝枝山的草书作品辨识度很高,真品赝品辨识较为容易,因为其作品有非常浓厚的个人风格,随心而动,洒脱飘逸,内涵丰富,而模仿之作都不能达到他洒脱的境界,赝品中少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一种灵魂。他的字之所以能够自成一种风格,并且达到如此之高的境界,与他学字经历和人生际遇及性格秉性都有极大的关系。分析他的尺牍的特点和风格,有助于我们总结其经验,更好地理解其人其字,以及在书法创作中取其精华。
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祝枝山学习书法最初是从家中长辈的教导开始的,对他的书法生涯影响最深的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外祖父徐有贞,另外一个是他的岳父李应祯。早年他跟随外祖父学习书法,徐有贞擅长行书,他的字深得古雅之气,沿袭怀素等人的潇洒之风。并且他主张让祝枝山学习晋人的笔风,因此祝枝山小时候临摹了大量晋人的书法作品,并且将其中飘逸随性的精髓发扬光大。后期,祝枝山又师从李应祯学书十余年。李应祯是一代书法家,他的行书横、撇、捺用笔精巧、流畅,这对祝枝山的字影响也极深。祝枝山的行草运笔流畅随性,笔触灵巧精致,整篇作品大小、布局变化自然排陈有致,极具抒情性,这是其草书作品的一大特点。
祝枝山的草书另外一大特点就是笔法变法丰富,拙巧相生。在祝枝山的书法作品中,经常能够见到一个字的笔画拙巧相间,或整幅字中有的字极巧,有的字却极拙,不但不显突兀,反而浑然天成别具一格。他早期小楷的基础练习,使其字功底扎实,笔法精准,在细微之处见端丽;之后他学习行书,字体较楷书少了一分桎梏多了一分流畅,在精湛扎实的基本功的前提下,作品更见气度;中年之后,随着他阅历的丰富,心态的变化,开始在狂草方面形成了奇险、宽博的气势。
祝枝山的草书还有一个特点,看似狂放的布局和奔放的运笔,其中却有章法可循,疏密结合,点画龙腾,并不是肆意妄为,而是胸有成竹,行云流水。因此,他的作品狂而不乱,在潇洒中还透着隽秀,在自由中体现章法。
祝枝山的字能够自成一体,有所建树,是与他的学习过程密不可分的:第一,在他年幼时就掌握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并且家中长辈也影响了他将他的兴趣引向了晋人的书法,对他后来风格的养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他学字并不是拘泥于一种字体或者一朝风格,而是广纳百川,涉猎各朝各代的字体,从中广泛汲取有益的为己所用。第三,他在学习过程中秉承着“扬弃”的心态,对于任何一种字体和笔法,都不盲目崇拜,而是辩证的看待,选择欣赏的并且与他自身风格契合的加以发扬,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则摒弃,就例如他虽然得从怀素等人的字的传承,但是他只是吸收其中“晋韵”的部分,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第四,祝枝山在书法上的成就不是偶然得之,而是长期努力练习积累的成果。因此除了天资以外,他的成功依靠的更多的是自身的勤奋。
祝枝山的笔体能够如此独特的另外一个密不可分的原因,是他善于创新和巧用书写工具。他书写草书通常选用长锋,因此他的草书转折更清晰,行笔灵巧隽秀。另外,纵观祝枝山流传的草书作品,不难发现,在整个布局谋篇的过程中,他十分善于利用点和线条,使整幅作品更加具有画面感和内涵。他利用运笔的力度和方向,创造不同形状、方向及角度的点画以及草书中长短线条交错使用,这些都帮助他进行了情感的表达,让他的作品更加传神。这种方法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个人色彩也很浓烈,这更使他的字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书法对于祝枝山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学问,一种技能,一项流传千古的专长,更是一种抒发感情的方式和载体。祝枝山一生笔法的发展都与他人生的机遇和心境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从他中年开始日渐成熟的草书,也是受到了他仕途际遇的影响。祝枝山的仕途不是十分顺意,他在意气风发之时中举,但仕途却再没有进步,怀才不遇也曾让他深受打击,也是从此,他转向老庄之学,开始有了避世的想法,他晚年自称“枝山道人”表明了皈依道家的心境。虽然,对他个人而言,这样的结局,不能不说是不幸的。但是,这却对他书法的造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也许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挫折,以及对道家思想的研习,使他的心境更加开阔了,更加的不拘小节。不同于官场中对人行事的束缚,或许在这样的际遇中,他寻找到了更自由洒脱的自我,所以从中年时期起,他的草书愈见大气洒脱和鲜明的个性。在祝枝山的草书作品中,我们不仅仅能够看到他精湛的书法技艺,而且能够感受到呼之欲出的感情,可以说,他的字越是随性越是灵动,越能展现他的灵魂和感情,字也愈见丰富。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作假者很容易被识破的原因,因为他们不能拥有祝枝山的胸怀和心境,以及这种将心中所感酣畅淋漓的展现的心情和能力,因此,赝品即使技艺再纯熟也依然少了灵魂和感情。
祝枝山的草书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瑰宝,具有十分鲜明的祝氏特色,从每个笔画的书写到整幅作品的布局谋篇,都精巧独到,别具一格,是后人学习和研究的珍贵模板。最启发我们的是,真正的书法不仅仅是间架结构,最重要的是作者的感情世界的表达。古语云字如其人,是相似的道理。相信在代代书法人的不断努力下,会对祝枝山其人其字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对现实创作有更深刻的启迪,中华书法也一定能够继续经久不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