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群众路线的传承和践行

2013-11-21 23:06□刘
声屏世界 2013年5期
关键词:文风党报新闻报道

□刘 扬

本文责编:曾 鸣

群众路线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1929年,中共中央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一概念,并明确了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内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自然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指导方针。

1942年初,延安地区开始整风运动。当时,《解放日报》刚创办不久,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发了《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报纸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开始改版。这一天的报纸上,刊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并配发了《致读者》的改版社论。社论指出报纸应该与整个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动向密切相联,强调了报纸应该加强党性,成为党的喉舌;加强群众性,成为人民群众的喉舌和朋友;加强战斗性,与种种错误作斗争;加强组织性,密切联系根据地的实际,指导群众运动的发展,并把这些作为改进报纸的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报纸,把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作为优良的传统继承下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媒介也逐步走向了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开始面临市场竞争。于是,新闻的商品属性被重新提出,并涌现出了“读者需求论”“受众中心论”等理论观点,新闻媒体的服务意识、受众意识也受到了空前的关注。这些理论从新闻客观规律的角度提醒党报作为“报纸”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理念,它丰富了此前以“党性原则”为主体的党报理论。与此同时,大量的晚报、都市报开始兴办,这些报纸以占领市场份额为目标,以社会新闻、都市软新闻、娱乐性新闻为报纸的中坚,其目的是“拾遗补缺”:拾党报之不能,补党报之不足,以此占领读者市场。可见新的理论对于这些报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不过,党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遵循传统的党报理论。

2002年,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新闻宣传和新闻改革要坚持和落实“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2003年3月28日,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三贴近”原则。随后,许多中央领导也对在新闻工作中落实“三贴近”原则做了指示。至此,全国新闻媒体以“三贴近”原则为指导方针,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活动,特别是许多党报在改革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可读性和亲和力。

“三贴近”深刻揭示了新闻报道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指导新闻实践工作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其中的贴近群众,也是对党在新闻工作中形成的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深化。

在“走转改”活动中真心践行群众路线

传媒走向市场化经营的道路之后,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政策背景下,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必须追求经济效益。当然,从根本上来说,传媒追求经济效益与坚持群众路线、服务人民群众是密切相关的。贴近群众是新闻的落脚点和新闻媒体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新闻传播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力。贴近群众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与普通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写出群众想读,说出群众爱听,播出群众想观”的新闻精品,这就是新闻工作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只有贴近群众,才能让新闻广泛传播;只有贴近群众,才能使新闻作品的影响力不局限于事件本身的动态变化而成为具有深远意义的经典。因此,任何一个媒介,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真正服务人民群众,才可能赢得广大受众的青睐,从而获得广告商的垂青,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当然,在信息爆炸、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也有些媒体在市场化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走向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低俗报道迎合部分受众低级趣味的道路。还有一些媒体的新闻报道,天天围着领导转,围着明星转,就是缺少了老百姓的呼声。这些现象都背离了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警惕和避免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胡锦涛同志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同时,他还强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这对新时期媒体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 周年大会上告诫全党:“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可见党中央对群众路线的高度重视。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联合发起“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广大新闻人重新上路,奔赴基层,贴近并感受大地滚烫的热度。“走转改”活动是新闻界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在当前的新闻工作中进一步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举措。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认为,世界新闻史上的名作名篇,没有哪篇不是来自社会最深处的。从黄远生、邵飘萍、范长江、徐铸成、子冈,到外国友人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爱泼斯坦……他们都是深入社会深入生活的典范。像范长江当年沿着红军长征路进行的西北纪行报道,斯诺深入延安的关于红色中国报道,已成为现代新闻史上的典范。“勿忘人民”,这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穆青生前最为钟爱、写得最多的信条,他也用自己一生的光辉事迹践行着这一信条。穆青一生六访兰考、七下扶沟、九进辉县、四访宁陵、两上红旗渠……在他的笔下,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等一个个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走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穆青曾饱含深情地说,“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我的目光和笔触时刻也不能离开人民”,“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人民日报已故前总编辑范敬宜谈及穆青的幸福时曾动情地说:“穆青把根扎在最厚的土层里,所以他有最肥沃的养分,他的作品也能代表最大多数的人,他能用最底层的事感动最高层的人。他有我们许多记者都不曾享受到的幸福。”优秀新闻工作者前辈的言行,也将深深激励着我们追随他的脚步,深深扎根于基层,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中,谱写反映人民群众真实心声的优秀新闻作品。

“走转改”活动的开展,既是对广大新闻工作者践行群众路线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指明了方法,即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但是,“走转改”活动要真正取得好的效果,还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有一颗贴近人民群众的真心,不仅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在基层沉得下、蹲得住、坚持好,才能从根本上心系群众,切实转变作风,在新闻和舆论引导工作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坚持正确导向;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多运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和可读性,真正改变新闻报道的文风。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在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单位高度重视下已扎实推进,如人民日报已建立150个基层联系点,派出80 多名编辑记者,采写报道百余篇;新华社已建立380 个基层联系点,派出150 多路编辑记者,播发各类稿件数百篇;中央电视台派出88 路268 名编辑记者,在重要频道、名牌栏目连续推出相关报道……大批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通过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采写了许多优秀的新闻报道,推进了各类工作的进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总之,群众路线是新闻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走转改”活动是新闻战线的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不断深化,持之以恒。2011年9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对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的批示中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体制机制,推动“走转改”活动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我们也相信,在“走转改”活动中,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新闻作品。

1.方晓红:《从“党性原则”到“三贴近原则”——论中国党报理论的发展与党报改革》,《南京师大学报》,2004(9)。

2.史林杰:《新闻使命呼唤“三贴近”》,《当代传播》,2003(5)。

3.刘云山:《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党建》,2011(8)。

4.新华网:《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会召开,刘云山出席并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 -08/09/c_121836184.htm。

5.新华社:《李长春充分肯定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人民日报》,2011年9月10日。

6.贾 宇,牛梦笛:《新闻界和受众热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光明日 报》,2011年8月29日。

猜你喜欢
文风党报新闻报道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