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美学赏析

2013-11-21 19:36:43罗婷
剧影月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阿芙维纳斯古希腊

■罗婷

“米洛斯的维纳斯”(Venus de Mi1o),又称“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Aphrodite of Me1os),是一件古希腊时期的雕塑作品,诞生于公元前4世纪。从雕像基座的铭文中,人们获知雕像的作者为古希腊的亚历山德罗斯(A1exandros)[1],并推断出作品创作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50年左右。同时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该雕像是雅典人普拉克西特勒斯为尼多斯所作[2]。该雕像现藏于法国卢浮宫,为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

一.维纳斯雕塑赏析

在众多古希腊时期的艺术作品中,没有一件作品能够像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样具有典型的希腊古典盛期的艺术特征:斯巴达式的外衣由臀部舒展地经双腿飘然而下,看上去既自然潇洒,又庄重静穆;她的右腿直立,左腿微微向前探出,与整个的躯体构成了稳定的“歇站式”立姿,显得仪态舒展,从容不迫。她以静穆的神态向前注视:既像在严肃地注视着眼前纷纭的人间世界,又像是在平静地等待着人们深刻又富有理性的提问。从她那平静的内心世界里,我们能够充分领略到古希腊人对艺术执著追求的崇高精神——人既应有精神上的完美,也应有体格上的完美,精神上的完美应由体格上的完美来体现。米洛斯的维纳斯虽是一尊半裸的女性雕像,却没有半点的娇柔和羞怯,她所展现的却是贞洁而高贵、典雅且伟岸的艺术形象,远远望去,有着纪念碑一样的气势。

该雕像为大理石圆雕,高204厘米。大理石的材质不仅塑造出优雅的体态和表情,而且也吻合女神冰清玉洁的高贵身份[3]。整座雕像比例协调,其各部分的度量比差为5:8,恰好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整体造型使人感到相当地稳固。雕像高贵端庄,呈现出女性的成熟美。她“椭圆形的脸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上似有似无的笑意,将女性的典雅、纯洁和睿智天衣无缝地表达出来”[4]。她的左臂完全断裂,右臂仅保留有占整臂约三分之一长的肩部。她的腰部和肩部略呈轻微扭动状,使得整尊雕像富于动态感。维纳斯雕像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她不以感官的妩媚取悦于人,而是以理性化的庄严让人肃然起敬”[5]。

二.从希腊美学看维纳斯的内涵

古希腊雕塑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阿芙洛蒂忒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美神、爱神,而维纳斯是古罗马神话中的叫法,后人多沿用此称呼。希腊美学认为神人“同形同性”,将人类的才能、智慧、情感、精神在雕塑中表达出来;造型艺术中的神更是在直观形象上与人相似,裸体艺术在塑造诸神形象时充分地表现了人体美。除这件作品外,它的作者普拉克西特勒斯还创作了许多件以“阿芙洛蒂忒”为主题的雕像,其中一件“尼罗斯的阿芙洛蒂忒”传说是以他的情人为模特;而在雕塑女神时以凡人做模特,恰恰反映了古希腊雕塑中神人同形同性的传统。古希腊哲学、古希腊神话和古希腊宗教三者是相通的。在希腊,不存在一神教,希腊宗教体系是由多神组成的,这些神灵分别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诸事的主宰;希腊人笔下的神灵是具有人性的,人性中的优缺点神灵同样具备,神灵是人类社会中脱胎并抽象出来的产物。古希腊宗教著作《神谱》讲的就是神话体系中诸神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映射的人类社会众生万象。阿芙洛蒂忒(维纳斯)正是这神话谱系中的一员。它象征美,象征爱,是古希腊美学精神的集中表达和典型体现。

阿芙洛蒂忒的设计背后,充满着数学与哲学意味。在古希腊哲学当中,毕达哥拉斯学派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哲学派别。毕达哥拉斯学派以研究数学著称,认为世界万物的本质均是“数”,“万物皆数”,不同的数字象征着不同的涵义;代数上的精确定量与几何上的恰当比例,是“美”的基础。毕达哥拉斯美学的基础是数学,数学的基础是代数与几何的度量。阿芙洛蒂忒的身材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从头顶到腰部引线段后延长与水平面相交,不难发现有一个小小的倾角,这一倾角的存在,使整尊雕塑在具有数学意味的同时又获得了一种动态美感。

古希腊人文科学中,无论是建筑还是雕刻,成功与否均以数的关系来判断。他们从数的关系出发,研究比例的匀称与和谐,创造性地发现了“黄金分割率”和标准的人体比例,从而在形式上确立了美的规范。“人体是由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着”。数的合理运用,是产生和谐与美感的基础。不少热衷于“黄金分割率”的美学家和艺术家,对米洛斯的维纳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构成维纳斯雕像的各个部分,不仅合于希腊人所发现的标准的人体比例,同时完全合于“黄金分割率”的规范。阿芙洛蒂忒的身体处处充满着数学,西方人的“三围”比例观念就来自于对女神(标准与完美的女体化身)身材的一种景仰。

毕达哥拉斯的“数”是一种抽象概念,但是抽象概念可以在物质载体中得到展开与呈现,阿芙洛蒂忒雕像作为古希腊数学—科学—形而上学三位一体精神之表达,恰是“数构成的和谐”这一观念的体现。在柏拉图美学思想中,美来自于对“理念”的摹仿,符合完美的理念之事物为具有“美感”的存在;美的事物必须“分有”那个最高的“美”的形象。阿芙洛蒂忒成为后世“美”的典范,一方面在于它传达了艺术的形式美感,另一方面又借助人体表达出人性的美感,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精神于一炉,成为希腊艺术的典范。

三.维纳斯的相关历史

这尊雕塑的来历充满疑问。一部分学者把“维纳斯在米洛斯岛的山洞中发现”这种说法不加考证地当作“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来历,而美国学者Janson认为“我们对这尊雕像的了解仅仅是通过罗马时期的复制品,而这些复制品充其量不过是对原作的苍白无力的效仿”,并强调“在希腊化时期和罗马艺术中这尊‘阿芙洛蒂忒’曾被复制过无数次”。近年来有人根据19世纪法国舰长杜蒙·居维尔的回忆录试图解释维纳斯的断臂之谜,据称“出土时维纳斯右臂下垂”,“当时法国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收买此塑像……”而在此过程中发生冲突,“混战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但是作者至今尚未找到学术界或官方的任何关于维纳斯断臂之谜的可靠说法,所谓的“法国舰长居维尔”唯独见于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而社会上流传的说法不足为据。因此,维纳斯的断臂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四.从维纳斯看希腊时代艺术特色与审美情趣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风格反映出它所处时代的艺术特色。如丹纳所言,“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8]。希腊时代的古典艺术是充满生命力与内在活力的,不是僵死的数学化的雕版;希腊艺术源于崇尚理性的希腊科学精神,又处处彰显崇尚自由的民主精神,以及崇尚人类、重视现世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三种精神在古希腊时代得到了充分发扬,也成为了后世罗马的精神滥觞,更成为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文明追寻的典范。从诞生时间来看,该作品属于约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一世纪的希腊艺术第三阶段的作品。关于这一时期的名称,有“前希腊化时期”“古典晚期”“希腊艺术第三阶段”等多种说法。若按政治史划分,则可称作“古典晚期”,以区别于亚历山大称霸后的 “希腊化时期”;但若从艺术风格的传承上来看,按照Janson.H.W的观点,“在公元前4世纪末期希腊艺术传统并没有转折性的变化”,“希腊化时期”的艺术“并不是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此之前的50年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希腊化时期’这一概念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所产生的政治、文化后果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目前艺术史界倾向于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前希腊化时期”。但是主张“艺术的风格史并不是总与政治史变迁同步”的Janson对这一观点存疑。他认为“尽管现在普遍认为把公元前400—325年看作‘前希腊化时期’比将其看作‘古典晚期’更有助于理解这一时期的艺术,我们还是很难将其归诸公元前4世纪早期”,Janson认为这是一个“两难的局面”,因此他倾向于使用“希腊艺术第三阶段”这一本原性的名称来指称这一时期。

如果说“古典是用完满的规范统治”(朱青生语,《艺术史》第五版9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那么这一古典晚期的作品则在古典风格之上平添了几分精妙而富于动态感的灵性,实现了“一般风格与瞬间态势的协调”。雕像残缺的上肢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而断臂又使得“其艺术形象由作者与欣赏者共同创造完成,残缺也迫使欣赏者进行二度创造”];维纳斯的S曲线美富于吸引力,正在滑落的衣服塑造出半裸的美感效应;丰满的女性胴体传达出彰显人性完美、崇尚人格独立的希腊精神,以及纯洁、静穆、典雅的审美理想。

但是我们从古希腊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看米洛斯的维纳斯,就不难发现希腊人的审美情趣。在古希腊,由于城邦之间以及更远的异族之间的战争频繁,百姓义不容辞的义务就是保卫祖国,成为一个强健而勇敢的战士,是作为公民必不可缺少的素质。每一个希腊公民要具备这种素质,就必须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在那个时代,体育犹如军事,军事如同体育,军事与体育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为了培养具有坚强体魄的战士,国家出资举办大大小小的各种运动会,在运动场上,人们可以裸体参加竞技,少女也要去参加赛跑、角力、掷铁饼、投标枪——甚至可以不穿衣服。因为古希腊人认为,体格健壮的女性将来所生的孩子能够茁壮发育。在他们看来,能够锻炼出健美的身体是一种无上的光荣,健美的男子,甚至连线条优美的女子都在表彰之列。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他的笔记里曾有这样的记载:“尽管少女公开裸体参加竞技,然而其间却绝看不到,也感觉不到有什么不正当的地方。这一切的运动都充满嬉戏之情,却没有任何的春情和淫荡。”人们在祭祀时,可以裸体而舞,在战斗和竞技时可以不穿衣服。战斗胜利后,人们要为作战勇猛的战士塑像;在体育竞技中,两届以上的获奖健儿会得到特殊的表彰——他的健美的身体要被雕塑家制成塑像。这些人体雕像往往被置于公共场所,以振奋每个公民的心灵。另外,希腊半岛地处欧洲南部,气候温和而湿润,优越的自然环境也为古希腊人裸体参加竞技运动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在希腊人看来,健全的精神必然寓于健全的身体中。因此,象征国家强盛的健美的人体,就成了希腊人心目中最美的形象;欣赏健美的人体变成了希腊人最时尚的精神生活。

后世的艺术家不断创作出以维纳斯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如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11i)的《维纳斯的诞生》、安格尔 (J.Auguste)的 《从海里上来的维纳斯》、布格里欧(W.Bougureau)的《维纳斯出世》甚至达利(S.Da1i)的青铜铸品《有抽屉的米洛斯的维纳斯》等。这些艺术家对维纳斯的再塑造、再诠释“并非只是在做单纯的图解工作”,而是“挖掘出他们所需要的情感价值”,以及通过对维纳斯这一悠远的艺术形象进行富有时代风格的解构,在“狂喜”(Ecstasy)中表达出艺术家对美的不断追求。

“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出希腊艺术所特有的审美境界,几百年来,这种境界一直被西方古典艺术家视为最高境界。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称之为“单纯的崇高,肃穆的伟大”,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认为该作品是 “奇迹中的奇迹”、“古典灵悟中的杰作”,是“理与情的结构,知与灵的合成”;而它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将其作为‘绝对完美’的代名词”。这尊古希腊雕塑昭示出人性的光辉与生命的伟大,正如罗丹所说:“在这座维纳斯像前,我们所得到的印象是真实的生命”。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1]丁宁.《西方美术史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美)Janson.H.W.著,朱青生译.《艺术史》第五版[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3]徐伟.《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的价值及其发展研究的意义》[J].艺术百家,2012年第5期.

[4]王伟峰.《断臂维纳斯》[J].《科学与文化》2007 年 05 期.

[5]李淑英.《试论维纳斯形象的时代美》[J].《国际美苑》2009年07期

猜你喜欢
阿芙维纳斯古希腊
“维纳斯”小像新理论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4:44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艺术启蒙(2018年11期)2018-12-04 05:31:06
当代维纳斯的诞生
优雅(2018年6期)2018-05-29 05:31:08
阿芙:精油护肤品类的十年
有朝气、有活力,给人十足的惊艳 Mcintosh MA6700、Sonus Faber 维纳斯签名版套装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探索科学(2017年5期)2017-06-21 21:16:16
关于导演古希腊戏剧的思考
阿芙的服务
爱你(2015年15期)2015-11-17 14:02:36
折子戏
安徽文学(2015年4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