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菲
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老年文化建设
■王晓菲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会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地处中国最繁华的长江三角洲中心的常州市天宁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济腾飞,百业兴旺,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文化事业也随之得到健康发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遍及天宁地区的大街小巷,唱响了建设小康社会、共创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一支支由离退休人员组成的老年文艺队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他们以极其饱满的精神和热情的姿态,活跃在全区各类文体活动的舞台上,为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的加快,离退休队伍逐渐壮大,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不少企业和国家机关职工内退制度的调整,促使一大批五十岁左右的职工提前加入到老年队伍中来,从而使得中老年队伍越来越壮大。我区的老年舞蹈队伍也随之而扩大,在开展的各类健康文明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同时还大大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无形之中,这对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形成有力的推动。而如何搞好城镇化建设中的老年文化,组织、动员更多的老年人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知识、娱乐的功能,提高全民觉悟和文化素质,对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从根本上促进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则是我们群文工作者所探讨的问题。本人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十分注重利用发挥他们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实践工作中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就如何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老年文化建设谈一点体会。
城镇化进程中,各街道开展老年文化活动不均衡。一般社区里的老年文化活动自发开设的很多,而很多村委上的文化活动却很少。很多村里的老人,精神文化极度缺乏。很多都是白天无所事事,整天修“长城”,直至病倒在麻将桌上,或者为了几毛赌资争得面红耳赤,有些则每天穿东家走西家,无端生有,滋生出许多不安定的因素。针对此类种种不良现象,我反复思考让这些老年人慢慢远离赌台参与到健康文化活动中来的方法。做法为:首先让村委到村里做工作,让部分老年文化爱好者来参加我馆开设的各种免费文化活动培训班,开设合唱课、健身球操班、书画、摄影等课程,让她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课程。每个培训班课程结束后,还专门让村委文体干事在村内进行舞蹈展示、开设书画、摄影作品展等等,让其它村民和居民一起观看她们学习的成果。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培训班从开始的十来个人参加,渐渐地发展到一个班四十几个人,甚至是人满为患,参与村里的文化活动的人也相应增多了。“百人健身气功队”、“百人健身扇队”、“红山茶艺术队”等大型文体团队也相应产生。参与文化活动的人多了,麻将桌上的人少了。事实证明,健康的文化活动还是能深入老人的心,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帮助老年人开展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在提供培训人才,帮助解决困难,组织队伍建设等等方面提供方便,主动服务,使之健康发展,不走歪路。
天宁区地处常州市城乡结合部,本人曾连续四年组织开展“常州市幸福广场周周演天宁分会场”的活动,每年举办将近四十场的大型群众性文化演出活动。参与这些活动的人员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天宁区各街道的老年文体团队,这些团体的人员不仅包括住在天宁区的各村、社区、街道的居民,还有被吸引过来的其它区、市的老年朋友。由于经常有演出任务,这些团队的老人在一起演出,帮忙换服装,戴头饰,走台,忙得不亦乐乎。久而久之,老人们在一起磨合成一个完整的集体,他们代表着一个街道,一个区,那份愉悦和那份自豪从心底里发出。他们无不感慨地说:“谢谢你们给我们提供的这些机会,让我们一起开心、一起感动、一起流泪,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夕阳还真能发出余晖,如果不让我们参与,我们还真不习惯了。”
每逢重大节日,本人还组织各级老年文艺队或走进军营、社区村镇、或以联欢形式跳起秧歌,进行节庆联欢。2010年还选派茶山街道毛胡子健身队代表常州市体育局参加江苏省优秀健身项目比赛,取得了第二名的(老年组)好成绩,为常州市争得了荣誉,赢得了社会的好评,这次比赛是正好是在十月份,好多人都是放弃了已经订好的旅游项目来参加排练与比赛的,却私毫没有怨言。载誉归来后,我问她们是否后悔,她们说:“我们为能代表常州市参赛而骄傲,旅游机会以后有的是,参赛机会绝对不能错过,肯定不后悔!”多可爱的老人啊!他们参与活动均不计报酬,不计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无偿为社会服务。他们参加社会文化活动出于公心,也是来自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正因为这些老人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必须更加爱护他们,保护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文化服务。每当看到这些老年朋友在演出活动中载歌载舞,歌颂改革开放新时代,尽享晚年的幸福生活,我心中就说不出有多高兴、多快乐!
本人曾经编创过《快乐老太出门来》、《咚巴啦》、《绿芽》、《春喜》、《候》等老年舞蹈,努力以最大限度突出舞蹈的美感,让老人们尽情去表现,尽情地去感受。《快乐老太出门来》是一个充满乡村气息的舞蹈,以一群老太太挎着菜篮子出门买菜为主题,生动地再现了老人们幸福的晚年生活,赞美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舞蹈《绿芽》以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为主格调,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春之气息与老人的情感融为一体,美的传递跨越时空,在老人们心灵深处留下难以忘怀的最美好的感受。这种感受确实净化了老人的心灵,陶冶了她们的情操。《候》表现的是一群老人在幼儿园门口等候小孙子、孙女放学的情景,体现出了老人们对孙子辈的疼爱之情。老人们表演自己的生活,情真意切,情感表现尤为真实,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是展现我们自己的生活,是我们自己感情的真情流露。”
本人坚持常年组织并参与各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活动,并与这些老年朋友结下深厚的友谊,每当我在活动中碰到一些困难,需要他们帮助时,如钉演出服装的上的装饰品、制作演出头饰等,每次都是一呼百应,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为之感动,更为之骄傲!
事实证明,老年人是最易动员,最富感情,最具热心,且最乐于奉献公共文化事业的生力军,他们是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加强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最可靠、最踏实的队伍,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地保护好这支队伍,使之不断壮大健康发展,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积极开展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创新思维,着力打造。我想,只要我们能够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和关心这一群体,他们必将会对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发挥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