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羽
进入警校学习已两年多了。今年有幸在假日期间看到了家乡的木偶戏,并走进了木偶表演的后台,对木偶戏的操作表演、舞台灯光、木偶特技等进行了粗略的了解。出于一个警校学生对“动作”的敏感。艺术家们操纵木偶动作的细腻程度吸引了我,使我不得不驻足细观,进而对木偶的动作技艺作了较详尽的了解。
在戏剧剧本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是通过他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其思想性格的。所以有人称戏剧为行动的艺术。而木偶戏对动作的要求更强。木偶本为死傀儡,只有“动作”给了木偶的“生命”。所以木偶“动作”是木偶变“活”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为了木偶面部的表情变化,一改传统木偶的整木所雕,进化为泥塑造型、石膏翻模、纸质脱胎、整理化妆等十多套工序。如今木偶不仅能表演面部的口能张合、眉能上翘、眼能顾盼等,还能摹仿真人戏的“水袖表演”、“鸢子翻身”等传统动作,更能表演上天入地、飞檐走壁、变脸喷火、舞扇耍碟等高难度动作。但是,如果要求木偶面部肌肉张弛自然,是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木偶戏剧本里的台词、唱腔要有动作性。木偶可以借助增强动作来弥补面部表情之不足,从而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冗长繁琐的对白,成套的唱腔(指缺乏动作性)都是不足取的。在木偶戏中借助动作表达情绪、刻画人物的成功例子是很多的。如杖头木偶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因“三打”,遭到唐僧的怒斥,被贬回花果山。当孙悟空洒泪拜别师父时,孙悟空合着低沉的音乐节奏,一步步地走向唐僧虔诚拜别,遭唐僧拒绝。悟空左拜右拜不能如愿,无奈运用分身术,立时化为几个悟空四面参拜;接着又和八戒、沙僧拥抱惜别后,才猛一跺脚,缓缓腾空而去。在这段戏中,运用木偶角色的走、拜、拭泪、拥抱、抽泣、跺脚、腾空等一系列动作,把孙悟空含冤负屈的情绪和师徒、兄弟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深受感染,为孙悟空洒下同情之泪。“此处无声胜有声”,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据述,上世纪60年代,扬州木偶剧团曾排演现代木偶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剧。在《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和《沙家浜》里“智斗”等场次中,因能充分发挥木偶动作性强这一特点,加之杨子荣打虎时老虎栩栩如生的表演和阿庆嫂当场擦亮火柴,胡传魁、刁德一接烟、点烟、吐烟等一组惟妙惟肖的动作,展现了木偶戏能人之所能的高超技艺,深受观众赞赏,但如果让木偶去演《红灯记》里“刑场”这样重头唱功戏,那就扬短避长,令人乏味了。
观看和了解木偶戏动作的表演以后,使我感慨万分。一个小小的木偶,竟“能人之所能”,且“能人之所不能”,这是一件多么不易之事啊!回想我们在警校学习的日子里,老师对我们学生在专业“动作”上所给予的培养,虽严格有加,但艺术家们“培养”的木偶及操纵其动作的精神,应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