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性聚长链α-烯烃共聚物的合成及在柴油乳液中的作用

2013-11-20 03:47沈洪富齐美洲范志强傅智盛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3年5期
关键词:溴化结构单元静置

沈洪富,齐美洲,范志强,傅智盛

(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浙江省杭州市 310027)

21世纪,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全世界都在探索新的清洁性能源,但到目前为止,石化燃料依旧是首选。在整个能源消耗过程中,交通运输方面的消耗是极大的,目前,90%的交通工具是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它们在燃烧过程中必然会排放CO2,CO,氮氧化合物以及颗粒物,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成为世界重要议题。从20世纪20年代起,人们就用水来加强内燃机中燃料的燃烧,向燃料中加水可以形成油包水型乳液,乳液颗粒在内燃机中燃烧,分散在其中的水珠通常会发生“微爆”,从而提高燃料表面积、降低燃料蒸汽分压[1],最终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抑制颗粒状烟尘和没有燃烧的碳氢化合物的排放[2-3]。另外,水的气化能够降低燃烧的最高温度,从而可极大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含水乳化柴油(即柴油乳液)除了能有效地抑制有害气体的排放并提高燃烧效率外,还可以不用改变发动机的机械构造直接使用,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Liu Min等[4-7]通过配位聚合制备了长链α-烯烃(LCO)-对甲基苯乙烯(pMS)共聚物[P(LCO-co-pMS)],再通过后功能化法将端羟基聚乙二醇(PEG-OH)接枝到P(LCO-co-pMS)的主链上,制备了PEG-OH接枝P(LCO-co-pMS)[P(LCO-co-pMS)-g-PEG]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实现了聚长链α-烯烃的功能化。P(LCO-copMS)-g-PEG在烷烃中的溶解性能很好,在汽油和柴油的乳液中表现出很好的潜力。本工作在此基础上,合成了以疏水的1-十八烯(1-oct)-pMS共聚物[P(1-oct-co-pMS)]为主链,亲水的PEG为侧链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1-oct-co-pMS)-g-PEG],研究了它们在柴油乳液中的应用。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及试剂

1-oct,pMS,用4Å分子筛除水后使用;NaH;PEG-OH,数均分子量为2 000:均为分析纯,美国Aldrich公司生产。主催化剂为负载的TiCl4/MgCl2催化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北京奥达分公司生产。三异丁基铝(TiBA)和二乙基锌(ZnEt2),美国Albemarle公司生产,分别配成2.0,0.5 mol/L的正庚烷溶液。质量分数为40%的HBr溶液,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均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异丙醇,分析纯,余杭市高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甲苯,分析纯,杭州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精制后使用。正庚烷,宜兴市第二化学试剂厂生产,精制后使用。CCl4,分析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CMMS),分析纯,湖北华邦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1.2 分析测试

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聚合物的组成采用美国瓦里安公司生产的Varian mecury plus 300 MHz型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氘代氯仿为溶剂,试样质量分数约为4.0%,常温测定。

高温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在英国Polymer Lab公司生产的PL-GPC220型凝胶色谱仪上测试,四氢呋喃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聚苯乙烯作标样,试样质量分数为0.3%,温度为40 ℃。

光散射分析:胶束的粒径大小和分布用美国布鲁克海文仪器公司生产的Brookhaven 90型动态光散射仪(配有粒径分析器)测试。在25 ℃条件下以90°进行探测,每次测试5 min。

1.3 P(1-oct-co-pMS)-g-PEG的合成

共聚合:整个反应采用标准Schlenk技术在高纯氮气保护下进行。先将装有搅拌磁子的100 mL Schlenk瓶用电热枪真空烘烤,再抽真空-通氮气反复置换3次。将瓶子置于50 ℃的恒温油浴中,依次加入正庚烷,1-oct,pMS,TiBA,ZnEt2,CMMS。最后加入负载型TiCl4/MgCl2催化剂引发聚合,其中,n(Al)/n(Ti)为60,n(Al)/n(Si)为25。聚合2 h后将反应产物倒入酸化的异丙醇中,将聚合物沉淀出来,经过滤、洗涤后真空干燥。将干燥后的聚合物用乙酸乙酯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24 h,除去pMS均聚物,最终得到P(1-oct-co-pMS),真空干燥至恒重,称量。

溴化反应:在装有搅拌磁子的2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P(1-oct-co-pMS)和CCl4,室温条件下搅拌使聚合物溶解,将反应瓶置于冰水浴中保持恒温,加入HBr溶液,然后逐滴加入H2O2,约15 min滴完,接着在0 ℃反应2 h。反应结束后,用甲醇将溴化物沉淀出来,然后用CCl4溶解,再用甲醇沉淀,重复3次。将所得产物真空干燥至恒重,称量。

醚化反应:采用改进的Williamson醚化法,即将3 mmol的 PEG-OH溶解在60 mL甲苯中,将该溶液逐滴加至浓度为0.05 mmol/mL的NaH甲苯悬浮液中,室温条件下反应2 h,全过程在氮气保护下,制得聚乙二醇钠(PEG-ONa)溶液。然后,将制得的PEG-ONa溶液逐滴加到溴化产物质量浓度为0.02 g/mL的甲苯溶液中,在氮气保护下于室温反应72 h。将所得产物干燥后,采用透析的方法,以水为透析液除去产物中未接枝上去的PEG,透析时间为48 h,最终得到P(1-oct-co-pMS)-g-PEG。将透析后的产物过滤、洗涤,然后真空干燥至恒重,称量。

P(1-oct-co-pMS)-g-PEG的合成路线见图1。

图1 P(1-oct-co-pMS)-g-PEG的合成Fig.1 Synthesis of P(1-oct-co-pMS)-g-PEG

1.4 含水乳化柴油的制备

以山梨糖醇酐油酸酯(Span8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Tween80)混合物作为表面活性剂,P(1-oct-co-pMS)-g-PEG作为分散剂,用高剪切乳化机制备柴油乳液。将Span80/Tween80的亲水亲油平衡值调至9左右,水与柴油质量比为10∶100,Span80/Tween80质量为油水混合物质量的8.3%,P(1-oct-co-pMS)-g-PEG的质量为乳液总质量的0.5%。以10 000 r/min的强力搅拌进行乳化,乳化时间为5 min。乳化后静置,于室温(22~26 ℃)观察乳液的稳定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P(1-oct-co-pMS)的1H-NMR

在其他反应条件相同的情况下,n(pMS)/n(1-oct)分别为1∶1,1∶2,1∶3,1∶4时,制备的P(1-oct-co-pMS)分别称为共聚物1~共聚物4。以共聚物1为例,从图2可以看出:化学位移为0.85,1.25,1.49的主要吸收峰分别来自于1-oct结构单元中的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中的质子;化学位移为2.29和6.80~7.10的吸收峰来自于pMS结构单元中甲基和苯环上的质子。这表明pMS已插入到共聚物的主链中。Krauss等[8-9]认为,化学位移为6.10~6.80的吸收峰对应于嵌段的聚苯乙烯序列,而6.80~7.40的吸收峰对应于无规的聚苯乙烯序列。pMS结构单元的吸收峰出现在6.80~7.10,说明共聚物中的pMS结构单元是无规分布的,不存在pMS结构单元的嵌段序列。共聚物2~共聚物4的1H-NMR谱图与共聚物1类似。

图2 共聚物1的1H-NMR谱图Fig.2 1H-NMR spectrum of copolymer 1

共聚物中pMS结构单元的含量可根据2.29处吸收峰(对应于pMS的甲基)面积与0.89~1.56吸收峰(对应于1-oct结构单元的次甲基、亚甲基和甲基)面积的比值计算得出。经计算,共聚物1~共聚物4中pMS结构单元的摩尔分数分别为21.9%,17.8%,14.6%,11.5%。共聚物中pMS结构单元的摩尔分数均低于加料比,且随着原料中pMS用量的减少而减少。

从表1看出:原料中pMS的用量变化对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影响不大。

2.2 P(1-oct-co-pMS)的溴化

以共聚物1为例,从图3看出:化学位移为4.45处的吸收峰对应于pMS结构单元中溴化后的苄甲基。由于2.29处的吸收峰(对应于pMS的甲基)基本消失,说明大多数苄甲基都被溴化了,溴化反应很彻底。另外,化学位移为3.00~4.00没有出现宽吸收峰,说明1-oct结构单元及共聚物的主链均没有被溴化,即溴化反应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

表1 共聚物的GPC测试结果Tab.1 Test results of GPC of the copolymers

图3 共聚物1溴化后产物的1H-NMR谱图Fig.3 1H-NMR spectrum of copolymer 1 after bromination

由4.45处吸收峰面积、2.29处吸收峰面积以及0.89~1.56吸收峰面积可计算出共聚物中被溴化的pMS结构单元的摩尔分数。共聚物1~共聚物4经过溴化后,被溴化的pMS结构单元的摩尔分数分别为14.8%,12.0%,10.6%,6.5%,其含量主要与共聚物本身的pMS结构单元含量有关。

2.3 P(1-oct-co-pMS)-g-PEG的1H-NMR

以共聚物1为例,从图4可以看出:化学位移为3.37处的吸收峰对应于PEG的—O—CH3质子吸收峰,3.67处的吸收峰对应于PEG的—O—CH2—CH2—O—质子吸收峰。在化学位移为4.45处没有出现pMS的—CH2—Br质子吸收峰,说明醚化反应很彻底,PEG-OH被成功接枝到了共聚物上。根据PEG和1-oct的特征吸收峰计算共聚物1~共聚物4经过溴化、醚化后制得的P(1-oct-co-pMS)-g-PEG(分别称为试样1~试样4)中w(PEG)分别为23.6%,21.8%,13.3%,6.3%。

2.4 乳液的稳定性能

2.4.1 乳液的分层现象

图4 P(1-oct-co-pMS)-g-PEG的1H-NMR谱图Fig.4 1H-NMR spectrum of P(1-oct-co-pMS)-g-PEG

用试样1~试样4及未添加P(1-oct-co-pMS)-g-PEG的空白试样配制柴油乳液(分别称为乳液1~乳液5)。刚配制好的柴油乳液均未出现分层现象,3 h后,乳液5出现了明显的分层,而其他柴油乳液很稳定,没有出现分层现象。这主要是因为P(1-oct-co-pMS)-g-PEG作为分散剂,可以在水和柴油两相间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强度的界面膜,这样可以将水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柴油中,从而提高柴油乳液的稳定性。

2.4.2 柴油乳液中水珠的粒径

从图5可以看出:静置22 h后,乳液1~乳液4中的水珠粒径为600~4 000 nm(600 nm以下的水珠应该是Span80或Tween80发生乳化作用生成的,这部分水珠的数量不多),这直接证明了制得的P(1-oct-co-pMS)-g-PEG能有效地将水分散在柴油中。另外,乳液中水珠粒径的大小与P(1-octco-pMS)-g-PEG中PEG的含量有关。随着PEG含量的减小,水珠粒径逐渐减小,之后变大。当w(PEG)为13.3%(乳液3)时,柴油乳液中水珠粒径最小(为600~1 700 nm)。当PEG的含量过高时,P(1-oct-co-pMS)-g-PEG在柴油中的溶解性差,而PEG含量过低时,P(1-oct-co-pMS)-g-PEG在水中的溶解性差,这都会降低水和柴油两相间的相容性,降低乳液的稳定性。因此,P(1-oct-copMS)-g-PEG中PEG的含量有一个最佳值。

图5 静置22 h后乳液中水珠粒径分布Fig.5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water droplets in emulsion after being standed for 22 hours

从图6可以看出:静置46 h后,乳液1~乳液4中水珠粒径变化不大,但是粒径分布变窄。这说明在静置过程中一些小水珠发生了融合,而较大的水珠在乳化剂和分散剂作用下,解离成为更小的水珠。总的来说,经过46 h的静置,乳液的状态非常稳定,没有发生明显地变化。之后的观察表明,四种乳液在室温下静置6天均未发现两相分离。

图6 静置46 h后乳液中水珠的粒径分布Fig.6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water droplets in emulsion after being standed for 46 hours

3 结论

a)通过共聚合、溴化反应、醚化反应可以制备P(1-oct-co-pMS)-g-PEG,该制备方法具有反应效率高、选择性高的优点。

b)以P(1-oct-co-pMS)-g-PEG为分散剂、Span80/Tween80混合物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制备稳定的柴油乳液,乳液在室温的条件下可以保存6天以上,具备了提高柴油的燃烧率、减少排放的潜力。

c)柴油乳液中水珠粒径为600~400 0 nm,粒径的大小与P(1-oct-co-pMS)-g-PEG中PEG的含量有关,有一个最佳值。w(PEG)为13.3%时,柴油乳液中水珠的粒径达最小,为600~1 700 nm。

[1] Talisman L V, Semenova I N.Development of water-gasoline emulsions[J]. Chem Tech Fuels Oil, 1980, 16(8): 524-527.

[2] Kadota T, Tanaka H, Segawa D, et al.Microexplosion of an emulsion droplet during leidenfrost burning[J]. P Combust Inst,2007, 31(2): 2125-2131.

[3] Kadota T, Yamasaki H. Recent advances in the combustion of water fuel emulsion[J]. Prog Energ Combust, 2002, 28(5):385-404.

[4] Liu Min, Fu Zhisheng, Wang Qi, et al. Study of amphiphilic poly(1-dodecene-co-para-methylstyrene)-graft-poly (ethylene glycol). Part I. Preparation of poly(1-dodecene-co-paramethylstyrene)copolymer and its molecular weight regulation[J]. Eur Polym J, 2008, 44(10): 3239-3245.

[5] Liu Min, Fu Zhisheng, Wang Qi, et al. Study of amphiphilic poly(1-dodecene-co-para-methylstyrene)-graft-poly(ethylene glycol). Part II. Preparation and micel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amphiphilic copolymers[J]. Eur Polym J, 2008, 44(12): 4122-4128.

[6] Fu Zhisheng, Liu Min, Xu Junting, et al. Stabilization of water-in-octane nano-emulsion. Part Ⅰ. Stabilized by mixed surfactant systems[J]. Fuel, 2010, 89(10): 2838-2843.

[7] Fu Zhisheng, Liu Min, Xu Junting, et al. Stabilization of waterin-octane nano-emulsion. Part II. Enhanced by amphiphilic graft copolymers based on poly(higher α-olefin)-graft-poly(ethylene glycol)[J]. Fuel, 2010, 89(12): 3860-3865.

[8] Kraus G, Rollmann K W. Some effects of monomer sequence on the viscoelastic behavior of random copolymers of butadiene and styrene[J]. Die Angewandte Makromol Chem, 1971, 16(1):271-296.

[9] Smith S D, Ashraf A, Clarson S J.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S-PI and PS-PBD random copolymers and "random-block"copolymers via anionic polymerizations[J]. Polym Prepr, 1993,34(2): 672-673.

猜你喜欢
溴化结构单元静置
一种纳米材料复合溴化丁基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静置状态蓄冷水箱斜温层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静置过程中茶汤感官品质及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的研究
芳胺类化合物的原位氧化溴化工艺研究
溴化丁基橡胶成套技术升级
一种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桥梁群桩基础压力注浆静置时间预测试验
基于ANSYS的某型航空发动机轴承试验器支承刚度研究
溴化氧铋(BiOBr)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两个基于二噻吩乙烯结构单元双核钌乙烯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