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军 闫固宁 杨元华 施意鸿 何亮亮 王树斌 (固原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宁夏 固原 756000)
老年肌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疾病,由于其股骨粗隆间部位的骨质肌较疏松,加之身体机能下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临床中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取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和动力髋螺钉固定以及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术,分析其手术效果。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录的6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63~82岁,平均(68.3±2.3)岁;AO分型:A1型5例,A2型10例,A3型5例。B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61~82岁,平均(69.7±2.2)岁;AO分型:A1型6例,A2型9例,A3型5例。C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62~82岁,平均(68.9±2.3)岁;AO分型:A1型7例,A2型10例,A3型6例。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法 患者均取仰卧位,全麻醉。在患侧髋关节外侧作切口,以股骨大粗隆下缘3~5 cm位置作为中心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使大转子与股骨上端完全显露,进行手法复位。从近端自大粗隆向股骨颈给予3枚克氏针进行固定处理,顺着导针依次拧入拉力螺钉进行固定。对于远端螺钉孔进行钻孔拧入锁定螺钉与固定螺钉,取下克氏针向股骨颈中打入自动带锁螺钉,冲洗伤口,留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术毕〔1,2〕。
1.2.2 动力髋螺钉固定法 患者均取仰卧位,全麻醉。从患者髋关节外侧入路作8~10 cm的切口,使大转子与股骨上端完全暴露,实施手法复位。然后在患者股骨前方插入克氏针进行判断前倾角度,采取导针通过T形角导向器将其导入粗隆下3 cm小粗隆的水平位置,经股骨距打至其股骨头的软骨下方。同时,顺着导针扩孔旋入拉力主钉,套入滑动钢板进行固定处理。最后,冲洗伤口,留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术毕〔3〕。
1.2.3 解剖型钢板固定法 患者均取仰卧位,取全麻醉。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作用下将骨折复位。从患者髋关节外侧入路作8~10 cm的切口,使大转子与股骨上端完全暴露,实施手法复位。在其近端自大粗隆向股骨颈取3枚6.5 mm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处理,同时,尽可能复位小转子,并在其股骨近端实施螺钉固定。最后,冲洗伤口,留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术毕〔4〕。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
1.4 疗效评定 此次临床治疗效果依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判断,主要分为4个等级〔5〕:优: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治疗优良率=优%+良%。
1.5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1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A、B、C组患者1年后优良率分别为90.0%、95.0%、95.6%,其中优12 vs 13 vs 14例,良6 vs 6 vs 8例,可2 vs 1 vs 1例,差均无,优良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665,P=0.717)。
2.2 三组术中与术后观察指标 三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3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其中血肿、伤口感染、骨不连、髋内翻各1例;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其中松脱、伤口感染、骨不连各1例,髋内翻2例;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松脱、断针、髋内翻各1例,伤口感染2例。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150,P=0.928)。
表1 三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比较(s)
表1 三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w)住院时间(d)A组20 111.2±22.4 334.3±45.6 15.3±2.3 15.7±2.3 B组 20 113.5±21.6 307.4±46.6 14.7±2.6 15.8±2.0 C组 23 109.3±22.7 312.4±44.7 15.2±2.0 14.9±2.1 F值 0.190 1.991 0.396 1.168 P值0.827 0.145 0.675 0.318
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法主要是以拉力螺钉和固定螺钉以及钩板而形成的一种立体框架结构,并加上锁定螺钉,从而有效构建了三维立体的结构,避免骨折移位等情况发生〔6〕。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尤其在抗张和抗压以及抗弯与抗剪切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的常见方法〔7〕。而动力髋螺钉固定方法主要是通过股骨颈的拉力螺钉进行有效固定其近端,而另一端采取板状结构进行固定,这样治疗具有静力加压和动力加压的全新效果〔8〕。临床汇总常常采取动力髋螺钉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而且这种治疗方法对骨的把持作用较好,具有一定的抗旋转功能。同时,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大皮质骨块的稳定性〔9〕。但是,其抗剪力的作用比较差,临床中常常选取此方法治疗需要掌握手术适应证,从而提高其临床有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中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是可行的,而且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安全性。
1 焦 竞,黄玉成,李 涛,等.不同内固定方式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4):300-2.
2 袁高翔,王 蕾,张伟滨,等.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限元比较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10):876-82.
3 刘复安,孙乃坤,杨 俊.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11):1093-5.
4 高 平,令狐克成.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5):766-7.
5 Sheng S,Jun RY,Jin CF.The application in different fixed method treatment of seni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clinical analysis〔J〕.J bone biological materials and clinical research,2011;(4):533-4.
6 赵振营.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2(16):670-1.
7 Wang FF,Mao ML,Yu KG.3 different operation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compared〔J〕.guide to Chinese medicine,2012;22(20):686-7.
8 侯永洋,庞施义,赵家宏,等.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9;16(2):221-2.
9 郭 鹏,段广斌,吴 悦,等.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疗效的比较〔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2):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