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措占堆
【摘 要】奶牛养殖是西藏农区、半农半牧区的主要的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也是农牧民走向小康致富的主要有效途径之一;为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逐步推广“科学化、规模化、园区化、基地化”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畜牧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的牲畜饲养习惯,有效加快了奶牛规模化养殖,西藏个体奶牛养殖专业户规模小、成本高、奶源销售渠道不广、饲养管理条件跟不上等原因。
【关键词】奶牛;养殖;专业户;推广
西藏黄牛形成的历史较早,千百年来受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体型小、生产性能底、成熟晚、抗逆性强的以长乳为主,乳、肉、役兼用的原始地方畜种,历史悠久,在全区家畜结构重的比重占3.79%。主要分布海拔高度3000—4200米,集中分布在3500—4500米高度。西藏黄牛的退化是一个全区性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前进步伐。
按照自治区政府的要求,根据西藏奶牛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已初步形成奶牛协会专业合作社,解决农牧民在奶牛养殖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奶牛协会专业合作社还对奶牛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各项技术服务,在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奶牛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1.发展个体奶牛养殖户初步形成小型规模
“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是中央提出的西藏发展战略定位。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战略定位,决定了特色产业成为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方向。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着重指出,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对推动西藏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加快西藏特色农牧业发展,在农业部指导下,西藏编制了《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并在2001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援藏工作座谈会上,以援藏项目的形式签订了援藏协议。西藏自治区则提出了“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先发展”的基本思路;我区不断创新畜牧业工作发展思路,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把“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作为目标任务,强化领导,整合资源,突出壮大奶源基地建设,把发展奶牛养殖业作为推动全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之一,有效促进了全区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以拉萨、山南、日喀则为中心,小规模散户养殖向专业户发展,重点发展奶牛规模养殖,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奶牛养殖增收致富。为提高奶牛产业的经济效益,自治区相关部门发动黄牛改良户按照自愿的原则组建奶牛协会,对奶牛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生产等环节的技术服务,及时解决农牧民在生产、销售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依靠科技培养农牧民科技明白人
多年来,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结合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科普活动的形式宣传养牛对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向农牧区农牧民提供科普读物和各类科普资料20万余份,对畜牧生产实用技术在全区的应用和辐射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全区农牧民群众进行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达25万余人。
在与国内外科研合作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高度重视与国际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先后累计接待外国专家和访问学者200余人,先后委派30多人次赴国外有关学院、研究所进行考察学习,启动了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项目的实施为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经济,推进全区奶源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3.为农牧民养殖专业户提供有力保障
自治区还将以改善民生、保护环境为核心,按照“奶牛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为目标,加强奶牛规范管理,完善牲畜良种补贴政策,加快奶牛基地建设,预防奶牛疫病疫情,确保全区奶牛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各地市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畜牧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努力开展优质饲草饲料作物的种植、加工和秸秆微贮铵化储藏,不断提高饲草利用率,降低了养殖户的饲养成本,通过发展奶牛养殖小区,确保奶牛养殖快速发展;同时,各地区成立了农牧民奶牛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管理、分户饲养、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种草、统一销售”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奶牛养殖户,培养奶牛养殖专业户、重点户、示范户,大大增加了农牧民群众的现金收入;建立奶牛养殖基地,在政策上要倾斜产业化、支持产业化、帮助产业化、鼓励产业化,相关管理部门要有明确规范的管理体制,明晰的职能和分工,促进奶牛养殖业产业化,从而保障高原奶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科]
【参考文献】
[1]张翠梅.我区畜牧水产养殖业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式.养殖技术顾问,2009,(05).
[2]李成富,郭道英,温寒,李爱芬,姚荣华,张蕾,惠朝俭,刘湍忠.奶牛养殖专业户在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中兽医学杂志,1996,(02).
[3]闫瑞瑞,辛晓平,杨桂霞,张宝辉,吴宏军.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奶牛饲养现状及养殖效益分析.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09,(04).
[4]钟代术,刘代莉.奶牛新养殖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中国牛业科学,2007,(02).
[5]陈志远.奶牛养殖专业户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效益流失漏洞.当代畜牧,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