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群杰
(商丘市中心血站 河南商丘 476100)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上较为重要的支持疗法,能够很好地预防并治疗因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1]。血小板制剂的种类很多,譬如浓缩型、单采型和冰冻型等[2]。尽管机采血小板有很多优点,但采集过程较长,导致血小板捐献量少[3]。现阶段我国血站的单采血小板数量严重缺乏,为了研究混合浓缩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100例患者分别输注单采血小板和混合浓缩血小板,具体情况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商丘市各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100例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1.2 方法
1.2.1 混合浓缩血小板悬液制备方法:首先从400 ml新鲜血液中提取白膜和悬浮,成功提出白膜混匀后放入恒温振荡保存箱中10 h;然后分离和过滤收集到的血小板,从中分离出的上层血浆就是浓缩血小板,根据过滤器要求对其进行过滤,最后得到少白细胞汇集浓缩血小板。
1.2.2 研究方法:对照组输注单采血小板,观察组输注混合浓缩血小板,所有患者均在输注前后检测血液中血小板数,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1.2.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输注后,两组血小板数量均有升高,以观察组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n,(%)]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业务范围的拓宽,各种疑难手术如移植手术的比例在逐步上升,临床的用血量需求日益增多,特别是血小板的需求量在临床输血成分中的比重逐渐增加。现阶段我国临床用量最大的是单采血小板[5],但是单采血小板不能在街头献血中完成,预约到站内捐献花费时间较长,所以血小板捐献数量有限,仅依靠单采血小板无法满足逐渐提高的临床需求。很多欧美国家通过手工采集全血制备的血小板能够满足总使用量的50%以上,并且还在不断提高[6]。为了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治疗需求,本研究参考了欧美国家手工采集血小板投入临床应用的成功经验,利用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制作浓缩血小板,投入临床使用,发现血液病和肿瘤放化疗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2.0%,产妇和外科术中出血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通过白膜法制作的浓缩血小板输入患者体内容易导致输血相关传染病。现阶段最易于操作且安全的是过滤法,本研究通过过滤法有效去除血小板中的白细胞,符合国家制定的关于残余白细胞的标准,但也会导致血小板一定程度上的损失。长时间以来临床输血工作中的难题就是血小板输注无效,而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键因素则是多次重复输注产生了抗体,所以要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应当科学控制血小板的输注。单采血小板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患者多元化的治疗需求,也能有效避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问题,缺点是花费大。因此,需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可以使用单采血小板,而对于大出血需要急救的患者则采用混合浓缩血小板,能够有效缓解需求大于供应的矛盾,更好地满足患者不同的治疗需求。
综上所述,混合浓缩血小板较单采血小板更便捷,安全性更高,能够一血多用,易于制作且节省血源。因此,去白细胞汇集浓缩血小板能够很好地弥补单采血小板数量的缺乏,对大出血患者的急救发挥较好的效果。
[1]陈红霞,赵凤绵,王毅,等.白膜法汇集血小板的现状和前景[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9(2):189-192.
[2]熊燕,胡俊,魏立繁.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0):915-916.
[3]牛媛,罗广平.35例机采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疗效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5):515-516.
[4]赵阳,罗广平,骆宏,等.两种白膜制备汇集血小板方法的比较[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4):99-101.
[5]杨小猛,刘仿,赵丹,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数与T细胞凋亡率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9):559-560.
[6]马建宏,李广华,周东铭,等.血小板聚集功能生物参考区间验证[J].血栓与止血学,2010,(6):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