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菊艳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 221600)
清洁肠道处理是在进行妇科手术前比较关键的准备工作之一,其目的是预防肠道遭受伤害,帮助确保手术部位不会出现污染情况[1]。临床上对于肠道清洁处理方法较多,目前大部分医院还是选用灌肠方式。但是灌肠存在一定缺点,如:获得清洁效果不显著,在灌肠过程中病人承受较大痛苦。近年来,我院选取甘露醇帮助清洁肠道,获得临床疗效较好,副反应发生较少,现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12 年7 月~2013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4例需要进行妇科手术的病例,患者年龄均处在25 ~65 岁,平均年龄为36. 5 岁。其中实行手术类型有:卵巢肿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以及会阴阴道修补手术,还包括有子宫肌瘤切除术。全部病例在实行手术之前均给予食用流体食物。随机将病人分到观察组42 例,对照组42 例,全部病例都没有表现出严重脑部、心脏以及肝脏等其他疾病,也没有出现消化道出血情况,无肛裂、人工肛门以及内痔等其他影响手术治疗的禁忌病症。
2. 方法
(1)观察组:选用250 ml 甘露醇,浓度为20%;1L 生理盐水,温度保持在21 ~30℃。甘露醇服用时间为:手术前1d 下午。用药前2h 禁食水,服用药物过程中应缓慢,不可太快,避免出现反胃呕吐情况。用药之后2h 内也应该禁止禁食,尽可能减少说话,预防空气通过口流入胃肠道内部,病人可以进行适当活动,如散步。通常在用药后15 分钟之后,病人可以自行排便,3h 内大约可以排便约6 次。晚上9 点钟时给予患者注射镇静剂帮助入眠,第二天清晨采用温开水进行肠道灌洗,可一次获得清洁肠道的效果。
(2)对照组:手术前一天我晚上八点时采用1000 ml 肥皂水,浓度为0. 1%,温度39℃的温开水实行灌肠处理2 次。灌洗后于晚上九点时给予病人镇静剂注射,保障患者睡眠质量。并于第二天早上六点时,继续采用温水多次灌肠清洗肠道,直到将患者体内粪便排除干净。
通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清洁肠道后,对比两组病人肠道不干净例数、排便情况以及术后五天后排便情况。
3. 疗效标准:判断肠道是否清洁:①清洁:手术过程中查看发现肠管呈现瘪状,肠道内杂物很少,表现为澄清液体。②不清洁:在进行手术时,发现患者肠管膨胀,肠道内杂物较多,存在残渣物质。
4. 统计分析:所得数据选用SPSS14. 0 统计学软件帮助分析数据,对于计量资料采用" 平均数± 标准差" 来显示,选用t 检验进行比较,对于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1. 两组肠道清洁程度比较
表1 两组病例对比肠道清洁情况比较
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采用甘露醇清洗肠道,42例病人中在清洗过程中腹部出现轻微不适,没有表现出虚脱情况。对照组42 例中,由于灌肠操作而引起腹痛、出现心慌和冒冷汗情况者4 例;出现严重腹痛者2 例。
目前,在临床进行肠道清洁处理上没有统一的药品或是处理措施,各医疗机构均是按照各自临床经验来选择清洁方法。在实行妇科手术之前采用较多的是传统灌肠手段,但因为其刺激神经反射作用,容易使患者出现便意,需要进行排便。所以,大部分病人在进行肠道灌洗过程中因为不可抗拒原因需要中途停止操作。所以每次在实行灌洗处理时,出现灌肠量较少,使灌肠溶液长时间滞留在结肠以及直肠下方位置,在没有进入结肠上方就出现排便情况。所以,达不到软化结肠内存在的粪便,出现最先排除出来的是液体,最后才是粪便。虽然进行多次灌肠处理,但是仍出现清洗不干净的情况,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加上治疗效果差。现今,也有一些医院选择甘露醇帮助清洁肠道,这是以往内甘露醇物质属于高渗液体,人体服用该药物之后,进入肠道中,容易被吸收,引起消化道内部出现晶体渗透压升高情况,造成水分吸收手动阻断。然后刺激一小部分水分流入肠道中,增高肠腔压力,起到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的作用,进而实现肠道清洁效果[2]。本组研究材料表明,采用甘露醇进行清洁肠道的患者,五天之后排便率(90. 5%)相对于采用传统灌肠组病人排便率(57. 1%)较好。观察组经过肠道清洁之后完全实现肠道清洁情况者(35 例),对照组实现肠道清洁目的者(24 例)。从本组数据分析可知,甘露醇帮组清洁肠道获得临床效果较优于对照组,而且清洁之后观察组病人出现负面作用者较少,表明甘露醇应用于肠道清洁处理过程中,获得临床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患者在实行妇科手术治疗之前均要对其进行肠道灌洗,帮助排除肠道中存在的粪便以及其他杂物,防止出现手术部位遭受感染、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我院采用甘露醇辅助清洁肠道,获得清洁效果较好,有助于肠道灌洗处理。患者服用甘露醇药物之后,可实现一次性清洁肠道的目的,且病人灌洗之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非常小,值得临床采用。
1 王丽娜. 甘露醇在妇科手术前清洁肠道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193 - 194.
2 李万恩. 甘露醇作为清洁肠道药物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