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芳
(福建省福州市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自杀是指通过一种有意识(受精神症状支配与负性心理活动影响)的行为来伤害自身的身体,最终实现结束生命的目的。精神科病患的自杀行为是精神科内十分常见且后果最为严重的意外事故。WHO 资料明确指出,精神病病患的自杀率为正常人自杀率的10-30倍,这决定了精神科护理的首要任务即预防病患自杀[1]。研究分析精神病病患自杀行为原因及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有自杀行为的49例精神病病患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精神病病患自杀行为原因并通过相应措施进行干预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有自杀行为的49例精神病病患,49例病患共21例男性病患,28例女性病患。病患年龄13-56岁,病程2个月-14年。病患婚史:已婚24例,离异13例,未婚9例,丧偶3例。病患职业:学生4例,农民11例,工人22例,干部8例,其他人员4例。病患受教育程度:大学14例,高中19例,初中11例,小学3例,文盲3例。全部病患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与分类第3版的诊断标准(CCMD-3)。[2]
1.2 统计学方法:依据49例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自杀诱因、自杀方式、自杀工具、自杀时间”。数据以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
2.1 自杀诱因,见表1。
表1
2.2 自杀方式:49例精神病病患共19例自缢,9例撞头,6例服药过量,2例自焚,2例吞食异物,3例咬舌,4例割腕,2例割颈,1例跳楼,1例触电。
2.3 自杀工具:19例自缢病患所使用的工具为:8例被服类,5例绳索(裤带与鞋带),3例保护带,2例毛巾,1例钢丝衣架。剩余自杀工具为药物、玻璃、打火机(自焚)、塑料碎片、指甲剪、发夹。
2.4 自杀时间:13例白天,15例上夜,21例上夜。
自杀的发生是有诱因的,并非无缘无故的发生。临床数据显示 “精神症状、情感障碍、不良生活事件”为精神病病患自杀行为的主要诱因,自杀时间上夜晚(下夜高于上夜)高于白天[3]。医护人员对于精神病病患自杀行为应充分认识其诱因与规律性,并通过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进行防范。
3.1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多与病患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耐心的倾听了解病患的内心感受,以 “尊重、理解、关心、鼓励”的态度帮助病患分析其企图自杀的原因并进行心理疏导,增强病患的生活自信心。
3.2 落实安全检查:临床资料证实精神病病患自杀方式复杂多样,自缢、服药过量、吞食异物、割腕较多,对此,医护人员应在病患住院的全过程中落实安全检查工作。病患入院时,医护人员应检查其随身携带物品,“剪刀(指甲刀)、钥匙、镜子、鞋带、腰带”等病患普遍选择的自杀工具应严禁[4]。病患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不定期对病房内物品进行检查,防范病患使用被服类与保险带自缢。对于服药的病患,应在病患服药后检查其口腔,防范病患聚集大量药物后一次性吞药自杀。集中管理有家族精神病的病患。
3.3 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交接班:医护人员对于病患中存在自杀倾向的应集中管理并重点巡视,尤其是厕所洗刷间与走廊两头,让病患时刻处于自己的视线之内。临床数据证实,病患自杀时间上夜晚(下夜高于上夜)高于白天,这就需要值班人员在夜晚、午休、交接班等值班人员较少的时候更加密切对病患进行巡查。对于情绪突然好转的病患需要特别注意,病患往往在自杀决心与计划都安排好时会有情感的释放,并在医护人员放松警惕后寻找时机自杀[5]。此外,医护人员在交接班时对于有征兆的病患应及时进行汇报交接,防范于未然。
3.4 安排病患进行健康教育,督促病患参加有益活动:健康教育能够帮助病患处理逃避社会与缺乏自信心等问题,树立病患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医护人员应鼓励病患多参与集体活动,通过运动分散病患的注意力并消除其悲观感。打扫卫生等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能够有效帮助病患释放紧张情绪,促进病患对生活的参与度,并增加其自身的成就感与价值感。
[1] 王妍妮.1例康复期精神病病人自杀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1(23)
[2] 费惠慧,阮秋香.精神病患者自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01)
[3] 欧辉兰,黎玲.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美容医学.2012(14)
[4] 付莉.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20)
[5] 丰淑君.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