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湘妹
导致乳房胀痛、乳汁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产后的最初几天没有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由于母婴分离,产妇的乳房不能得到及时、有效、频繁地吸吮,导致乳腺管不畅而产生乳房胀痛。另一方面,母婴分离时,产妇过多担心新生儿,精神紧张、焦虑、心理压力过大,致食欲下降、抵抗力降低,也直接抑制下丘脑及垂体功能,使催乳素分泌量减少,影响乳汁的分泌[1]。我科于2012年3月引进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并应用于母婴分离产妇的乳房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2年4~12月在本科室住院分娩,且新生儿因各种原因转入新生儿科治疗的产妇80例。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7±4.15)岁,孕周28~41周,平均孕周(35.5±3.41)周。纳入标准:产妇认知能力及语言交流能力正常,未用过催乳类药物,新生儿出生评分>7分。排除标准:产妇患有乳腺疾病和传染性疾病或其它原因不宜哺乳者。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2组产妇年龄、产次、分娩方式、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产妇常规产后护理,包括:产后饮食、活动、卫生指导,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宣教,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时反馈新生儿病情发展和转归,鼓励产妇家属尤其是产妇丈夫给予社会家庭支持等护理措施[2]。重点指导产妇乳房护理,包括:乳房清洁、按摩和热敷方法,正确挤奶手法,每天挤奶的次数,每次挤奶的时间,保持泌乳的方法以及促进乳汁分泌的方法。实验组在常规产后护理基础上,于产后当日采用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对产妇乳房进行刺激,具体方法如下。产妇回病房后2小时即开始第1次吸乳。首先用温热毛巾清洁双侧乳房,将清洁吸乳器保护膜罩贴紧产妇乳房皮肤,罩住乳头及乳晕部分,打开吸乳器开关,调节治疗强度,由“1”开始(最高强度为“5”),逐渐增加至产妇舒适无疼痛感。首次使用时间持续5~10min。产后当天每2~3h使用5~10min,24h内共使用8~12次。24h后,指导产妇使用手法挤奶和吸乳器交替进行,每2~3h使用15~20min,或乳房有胀痛感时吸乳1次。夜间均使用吸乳器吸乳。
科室选定1名具有主管护师资格的责任护士负责对2组产妇评价资料的收集。观察产后3天内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程度、肿胀硬度、乳汁分泌量。乳房胀痛程度分级采用五指疼痛评分法[3],由产妇根据疼痛程度自评。小指为无痛,无名指为轻度疼痛,中指为中度疼痛,食指为重度疼痛尚可忍受,大拇指为触之即痛无法忍受。乳房肿胀程度分为3度:Ⅰ度触之如嘴唇,为正常或轻度胀痛;Ⅱ度触之如鼻尖,为中度胀痛;Ⅲ度触之如额头,为重度胀痛[4]。乳汁分泌量评价方法:先将2组产妇双侧乳房吸空,间隔3h后,再用吸乳器吸引双侧乳房30 min(每侧15min),比较所吸出的奶量。
表1 2组产妇产后胀痛程度及硬度比较
表2 2组产妇乳汁分泌量比较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程度、肿胀硬度比较采用χ2检验,乳汁分泌量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实验组产妇的乳房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1),乳汁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2)。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联合国爱婴组织提出早吸吮、勤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有效措施。产妇产后3天内,因淋巴管和静脉充盈,乳腺管不畅,乳房逐渐胀实、变硬,触之疼痛,可有轻度发热[5]。由于母婴分离的产妇暂时失去正常的母亲角色,其乳房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频繁吸吮;另一方面,因产妇过多担心新生儿的健康,情绪易焦虑、抑郁,使食欲下降,泌乳时间推迟。而产后乳汁淤积、乳房胀痛、母乳分泌不足等问题加重了产妇的不良情绪的[6-8]。由此可见,做好母婴分离产妇的乳房护理至关重要。随着全国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开展,产科病区全面实行整体责任制护理模式。对于母婴分离产妇,责任护士对产妇的乳房护理更加的关注并给予了全面指导。然而,尽管责任护士将乳房护理知识全面、详细地进行了指导,但是,在对产妇进行乳房护理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诸多的影响因素,如:责任护士工作较繁忙,没有足够时间协助产妇挤奶;乳房护理主要是产妇自己进行或家属协助;产后的最初几天,产妇因为腹部或会阴伤口疼痛,活动受限,睡眠不足,没有精力自己挤奶或不想挤奶;产妇、家属挤奶的手法不正确,不能有效达到挤奶的目的。
从表1、表2结果可见,实验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乳汁分泌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在产后2h即开始使用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进行乳房吸吮,解决了因上述因素所致的乳房胀痛等问题。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由吸乳器及与其相连通的负压产生器组成,其特征在于吸乳器由喇叭状乳托和带收缩口的柱状缓冲腔组成,吸引压力可根据产妇感觉自行调节,且喇叭状乳托可以模拟婴儿吸吮方式自动将乳汁吸出,产妇舒适度良好,省时省力,操作简单,产妇及家属可自己操作和控制,同时也有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1] 罗万英,罗碧如,郭秀静,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作用研究.护理研究,2009,23(6C):1635-1636.
[2] 陆琼,应红华,吕淑芳,等.夫妻参与孕期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520-1522.
[3] 戴文英,於霞,莫文梅,等.五指疼痛评分模型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B)B:11-13.
[4] 麦小妮,叶瑛,钟荣婵.穴位按摩对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A):42-43.
[5]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0.
[6] 汪贵姣,陈广秀,邹玉珍,等.发酵面粉加湿热敷治疗乳汁淤积性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护理研究,2007,21(5B):1256-1257.
[7] 郝孟花.急性乳腺炎特殊护理方法的研究.护理研究,2011,25(5B):1271.
[8] 魏卫红,韩新,徐晓波.普林格尔仪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疗效观察.全科护理,2010,8(6B):1518-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