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13-11-18 03:13李春霞蔡淑珍黄春燕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肢体下肢血栓

谢 鸿 李春霞 蔡淑珍 黄春燕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灌注障碍而发生的变性坏死,常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生率占脑血管病的60%~70%,且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是导致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脑梗死患者因其运动功能障碍血液循环相对减缓,易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为瘫痪、肢体深静脉血栓(DVT),尤其是下肢DVT较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导致肺栓塞,易威胁患者的生命及造成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为了降低DVT的发生率,我们对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66例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旨在为脑梗死患者寻找预防DVT的有效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66例患者中,男97例,女69例;年龄(63.1±6.36)岁。全部经头颅CT或 MRI确诊为脑梗死。其中基底节脑梗死58例,脑栓塞29例,大面积脑梗死19例,小脑梗死9例,脑干梗死11例,腔隙性脑梗死27例,多发腔梗13例。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96例,冠心病38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糖尿病28例。入组标准:①脑梗死首次发病;②意识清楚,病情稳定;③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史。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临床用药、社会支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2组均采取药物预防措施。对照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1周内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患者病情稳定24h后即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病情、疾病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常见并发症和预后;详细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尤其对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复合伤的患者,更要详细讲解;讲解DVT的常见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师、护理人员。

1.2.2 饮食护理

嘱患者进食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因用力排便引起腹压增高而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发 DVT[2]。

1.2.3 早期功能锻炼

①肢体功能训练。发病早期帮助患者在床上做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包括关节屈曲、内伸、外展、内旋、外旋等,以不引起患者疲劳或疼痛为原则,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通过肌肉收缩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促进淤血排空,防止血栓形成,达到预防的目的。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自主活动,提高关节运动的协调性,包括抬头、握拳、抬腿、床上翻身、床上坐起等。同时根据患者的能力指导、鼓励患者自己做由轻到重有节律的按摩。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患者劳累。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鼓励患者进行更衣、刷牙、进食、如厕等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条件许可者,鼓励其多使用患肢。在治疗和护理时护理人员可由患侧协助患者,以强化患侧的刺激[3]。③行走训练。逐步从下床直立、单腿扶拐行走到独立行走、走平路、上楼梯等,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训练内容,并根据进展情况适当调整训练目标,使患者保持训练的积极性,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4]。

1.2.4 保护静脉

选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尽量避免采用下肢静脉输液或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以预防静脉炎。若必须使用下肢静脉,应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减少不必要的股静脉穿刺。

1.2.5 加穿弹性压力袜套

患者使用弹性压力袜套可通过压迫瘫痪肢体的浅静脉促使瘫痪肢体深静脉的血液回流,降低DVT的发生率。

1.3 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如下肢肿胀、疼痛、代偿性浅静脉曲张等,结合辅助检查,如肢体容积描记、多普勒超声、静脉压力测定、静脉造影检查等其中一项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发生DVT。

1.4 统计学方法

将相关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第8天、第15天进行DVT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第8天、第15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表2。

表1 2组干预后第8天患者DVT发生率比较 例(%)

表2 2组干预后第15天患者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十九世纪中期Virchowt提出的DVT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停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为各国学者所公认[5]。在上述三个因素中,每一因素都与血栓的发生密切相关,历来得到公认的观点是,单独一种因素并不足以引起血栓形成,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6]。老年脑梗死患者有很高的致残率。由于以运动障碍为主,脑梗死后因肢体瘫痪而卧床的患者,成为DVT发病的高危人群。脑梗死患者发生DVT多在脑卒中早期1~2周内。其DVT高发原因:①肢体肌肉瘫痪无力,其深静脉失去血液回流的主要动力,血流减慢,血液瘀滞;②由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措施中脱水剂的使用,造成血液粘滞度增高,易形成血栓;③深静脉置管术和介入性操作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纤维蛋白原与血液中有形成分易于粘附、聚集而形成DVT。

基于上述容易诱发DVT的发病因素,采用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肌肉按摩促使瘫痪肢体深静脉的血液回流;加穿弹性压力袜套,可通过压迫瘫痪肢体的浅静脉促使瘫痪肢体深静脉的血液回流。上述措施可使静脉血流停缓情况得到改善。一系列静脉保护措施可将血管壁受损程度降低。清淡的饮食和针对性的抗凝治疗可缓解或预防血液高凝状态。

老年脑梗死患者由于不可逆的中枢神经元损伤,其功能不可能只依靠单纯的药物治疗而获得,积极创造损伤神经的修复或代偿条件,可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下重新建立起来。欧美及日本学者早就提出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观点。有研究表明[7],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及其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重组。早期康复干预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实施护理干预,可以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恰当的帮助和指导,让患者通过训练活动掌握脑梗死相关知识,了解通过积极的训练可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患病后的不良情绪,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达到尽快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8-128.

[2] 李钰.护理干预在预防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6):854-855.

[3] 李金艳.21例脑梗塞患者应用降纤酶治疗的观察及护理.天津护理,2010,20(4):231-232.

[4] 陈勤佩.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40-41.

[5] 徐芳,任喜凤.2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5(18):195-196.

[6] 杨丽娟.实用心血管疾病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5-175.

[7] 杨微,李欢利.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4B):26-27.

猜你喜欢
肢体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