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
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在股骨骨折中约有5%左右的患者是远端骨折,该处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高,如所选择的治疗方式不恰当或无法达到有效治疗目的,则容易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极易出现不良预后[1]。本文作者通过对本院部分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实施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配合逆行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1~62岁,平均(35.27±6.58)岁,包括14例交通事故伤、9例跌伤、4例高处坠落伤及3例其他伤;另选取同期入院实施切开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0~61岁,平均(34.96±6.28)岁,包括交通事故伤13例、跌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及其他伤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均符合外伤所致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均已证实确诊;排除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病理性骨折患者,血液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患者,主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或丧失意识、完全无法自理患者等,及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2]。所有患者在本次试验前均对试验有充分的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患者常规硬膜外麻醉、消毒后,在牵引下进行骨折端手法整复,通过C形臂的X线机进行透视证实是否已经复位成功,如已复位成功则在髌骨下方直至胫骨结节作正中纵向切口,充分暴露患区视野,使用扩髓器根据骨折移位的情况扩髓至骨折的近端,将主钉置入复位固定并安装定位器。
1.2.2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直接于股骨下段作外侧切口,对骨折部位进行直视下复位,复位成功后与观察组同样进行逆行交锁髓内钉的置入固定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时间、出血量、骨痂出现及骨折愈合时间。
1.4 评价标准 使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包括疼痛感、活动度、功能情况、肌力、关节稳定性及屈膝畸形等方面,满分为100分,超过85分为优,85~70分为良,70~60分为中,低于60分为差)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3]。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检验可知,观察组患者术中时间、出血量、骨痂出现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情况比较(±s)
组别 术中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骨痂出现时间(周) 骨折愈合时间(个月)观察组(n=30) 74.6±7.4 148.0±46.0 3.3±0.8 2.0±0.7对照组(n=30) 113.8±8.9 573.0±87.0 7.4±1.5 3.3±1.0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股骨远端骨折在骨科临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提高,交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也逐渐增多,该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临床医师与相关学者也开始逐渐重视对该病临床治疗方法、技术、器械的相关研究。股骨远端骨折附近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以往临床通常使用的钉板内固定技术需要较大的切口以充分的对术区进行暴露,同时需要剥离附近较多的软组织,对其骨折区域的局部血供有较大影响,治疗难度较高,对患者形成的手术创伤严重影响其愈合效果。随着近年来我国内固定技术及器械的快速发展、完善及应用与普及,目前临床上对该病患者主要使用髓内钉固定技术等外科内固定复位术式进行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更为符合人体自然生理特性,可以对远端骨折后方及旋转移位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促进恢复、维持股骨轴线,以保障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性锻炼,同时对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剥离、血供影响较小,降低股四头肌粘连、感染等术后并发症,能够加速骨折愈合,促进膝关节恢复[4-5]。与其他内固定方法相比,其具有如下优点:(1)可视为一种低弹性的内夹板,并通过负重产生间断性动力加压;(2)采用闭合复位,骨折周围骨膜及软组织不用剥离,保留了外周血运[6];(3)系外骨痂成骨,几乎不用植骨,且易于X线观察愈合情况;(4)术后早期活动和负重,减少了骨折并发症及骨关节综合征的发生[7];(5)能有效地控制缩短、旋转、成角畸形及膝关节挛缩等;(6)减少了使用钢板类内固定所致应力遮挡,很少发生骨折;(7)降低了卧床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8)可一期治疗某些难冶的复杂疾患,如假关节,骨干的缩短、延长或旋转矫正截骨,病理性骨折及股骨干骨折合并髋或膝关节骨折等[8-9]。这种内固定技术实施闭合复位相对切开复位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及创伤;对进针的定位加大准确度;减少对膝关节的干扰,以及对附近组织结构的伤害,有效降低各相关组织粘连[10];有效地保护了骨膜,有助于对骨折碎片的辅助复位,缩短愈合时间;保留骨折断端血肿以诱导生成新生血管并促进成骨,加快骨痂的生成等[11]。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术中时间、出血量、骨痂出现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且闭合复位治疗相对切开复位,手术时间、骨痂出现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更为安全可靠,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1]刘伟,熊浩,林伟文,等.逆行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2,8(3):156-158.
[2]孔劲松,阮建伟,韩建华.关节镜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J].医学新知杂志,2011,21(1):41-42.
[3]李衡,张世强,李一鹏,等.微创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河北医药,2008,30(8):1141-1142.
[4]李景伟,王文志,冯世庆,等.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181-183.
[5]邓钧,王晓,张登峰.C臂引导下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A型股骨远端骨折[J].中国医药指南,2009,7(3):91-92.
[6]韩万举,李寅峰,孙诚.逆行交锁髓内钉(GSHN)和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41-42.
[7]Agathangelidis F,Boutsiadis A,Karataglis D,et al.Reverse cutting guidewire for intramedullary nailing:A solution for a common yet undocumented and unresolved complication[J].Injury,2013,44(8):1140-1142.
[8]王中杰.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3,23(1):124-125.
[9]蒙家辉,黄家基.逆行交锁髓内钉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4):6-8.
[10]Chen S H,Chiang M C,Hung C H,et al.Finite element comparison of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nd locking plate fixation with/without an intramedullary allograft for distal femur fracture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The Knee,2013,31(5):241-242.
[11]苏星华,寇莹.股骨远端骨折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