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护理干预对产妇出血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13-11-16 06:37:22李顺芝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31期
关键词:出血量产后病例

李顺芝

胎儿娩出后产妇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为产后出血,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之内[1]。此次本科针对胎儿娩出后2 h内出血大于500 mL的病例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产妇出血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中产妇在产后2 h内出血量均超过500 mL,符合产后出血诊断标准[2]。参与研究的5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20例和试验组36例,所有患者产后2 h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价内容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常规组20例中初产妇12例,经产妇8例,平均(28.9±1.3)岁,产后2 h平均出血量为(720±50)mL,睡眠平均指数(18.6±1.1)分;试验组36例患者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16例,平均(29.2±1.4)岁,产后2 h平均出血量为(790±40)mL,睡眠平均指数(18.1±0.9)分。所有患者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无药物过敏史,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分娩方式以及母婴健康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知情情况下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所有产妇产后实施常规药物治疗。护理方案为产后2 h后常规组20例进行产后出血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试验组36例产妇在在常规组护理方案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3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产妇实施护理措施48 h的继续出血量,针对出血情况制定护理疗效标注:(1)出血量超500 mL为护理无效;(2)出血量为200~500 mL为护理有效;(3)出血量为小于200 mL为护理显效。根据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编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两组患者产后1周内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调查统计[3],按0~3等级计分,总分范围为0~2l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睡眠质量疗效评价标准为:0~7分为护理显效;8~14分为护理有效;15~21分为护理无效。总有效率=(总病例-无效病例)/总病例×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48 h出血结果比较 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后在产后48 h出血结果比较中,总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由此可得试验组出血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产后48 h出血结果比较

2.2 两组睡眠质量调查比较 两组患者进行上述护理方案后一周,依照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价表对所有患者进行睡眠指数调查,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有效护理病历进行统计,计算总有效率。试验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质量调查比较

3 讨论

产后出血为妇产科生产病例中较常见的术后疾病之一,该疾病预后严重[4]。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而产妇的精神、心理状况是影响子宫收缩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后出血预后通常与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相关,故临床中在药物以及护理方面应特别重视防治。

当今护理干预作为疾病诊疗的方式之一,在妇产科的应用中也存在临床价值[5]。产后出血的恢复不仅与分娩方式、个人体质以及临床用药有关,护理干预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通常产妇产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暴躁或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类因素可通过心理疏导进行缓解[6]。产后这类情况对母婴均有不良影响,如睡眠质量较差时对于产后母亲身体恢复以及喂养婴儿造成影响;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影响更加严重,产后出血作为产后严重疾病之一,必须在治疗基础上保证足够且良好的睡眠,当患者护理措施不足时可能使患者睡眠质量差,从而威胁母婴健康。通常院内妇产科常规护理内容有:(1)保证产妇充足睡眠,加强营养、多食富含铁的食物;(2)病情稳定后鼓励下床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加;(3)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清洁、抚摸、喂养等护理;(4)观察记录产后子宫收缩情况以及产后出血量;(5)母婴同室、喂养与饮食指导,每日会阴抹洗2次;(6)保证产妇睡眠环境良好,无噪音、灰尘,病房温度适中[7]。此次本院开展的研究,综合大量临床数据,实施的护理干预内容主要如下:(1)保持环境清洁,室内通风30 min每天两次对病房环境进行消毒,保证患者住院环境舒适整洁,防感染。(2)指导产妇自我按摩子宫,给新生儿早哺乳、勤哺乳以促进子宫收缩。(3)加强基层护理如做好口腔护理、及时给产妇擦身、更换干净衣物等,使产妇舒适。(4)详细记录每日出入量,针对产后6 h不能自主排尿的病例及时上报主治医生[8]。产后48 h留置静脉留置针,备好缩宫素、欣母沛等药物,以便一旦发现出血增多征象,及时用药。(5)加强心理护理,尽可能多的了解产妇不良情绪来源,消除产妇产后焦虑情绪,增强产妇对自己信心以及医生的信任。(6)针对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进行睡眠指导,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大睡要放在晚间。(7)可对患者实施按摩、推拿等促进睡眠方法[9]。此外指导患者最佳睡眠姿势以及睡眠前注意事项,避免导致睡眠质量的饮食以及不良习惯等对保证患者良好睡眠具有重要意义[10-11]。

此次本院针对产后2 h出血大于500 mL的病例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产妇出血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后在产后48 h出血结果比较中,总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由此可得试验组出血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4-159.

[2]郑新军.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4-65.

[3]曾馨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16):1456-1457.

[4]梁朝霞,陈丹青.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和流行病学新特点[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11):897-899.

[5]颜建英,徐霞,徐榕莉,等.产后出血不同时段出血量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3):201-204.

[6]李蓉.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2):233-234.

[7]金凤玲,霍云.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3):171-172.

[8]代红花.产后出血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2):250-251.

[9]雷树菊.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8):2284-2285.

[10]谭言玲.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19-220.

[11]陈尚轩.探讨产后出血的有效预防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1-52.

猜你喜欢
出血量产后病例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病例”和“病历”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 11:22:01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右江医学(2014年1期)2014-03-22 23: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