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留一点不知情权

2013-11-16 10:38:39朱铁志
四川文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跑马经典著作废话

因为在杂志社工作,社会联系较多,各种赠阅报刊和书籍应接不暇,整天沉浸在广泛的阅读之中,真可谓手不释卷,无所不知。

起初还为自己的 “博学”而得意,时间长了便发现,杂多的信息并未使我充实;相反,常常在经历了头晕眼花的苦读之后,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海量信息过分满足了人们的 “知情权”,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剥夺了 “不知情权”,我真切地感到了 “选择”的必要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如果失去选择的能力和自制的毅力,我们的头脑很可能成为 “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开卷”不仅无益,而且常常有害。冷静地想一想,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信息吗?给头脑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以便填充更必要、更有价值的东西,不是更好的选择吗?索尔仁尼琴说过:“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这是极有见地的观点。在我看来,如今泛滥在各种媒体上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信息是 “废话”和 “空谈”,它们既不提供任何新知,也缺乏足够的思想和智慧含量,不能对丰富人们的思维起到丝毫积极作用。在 “后出版时代”,特别是网络微博时代,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为 “作者”,“日子”固然可以成书, “月子”当然也未尝不可。一个不假思索的读者如果放弃选择,就会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生命放任在别人的 “日月”之中,将自己并不宽敞的头脑任由混乱的思想跑马。问题在于,他有 “跑马”的自由,难道我们没有不让他乱跑的自由吗?没有选择的权利吗?

当然有,但我们常常轻率地放弃它。为什么?因为我们经常是懒惰的、被动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久而久之,逐渐丧失了应有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以网络阅读为代表的“浅阅读”省时、省力、轻松、好玩儿,但鱼龙混杂,少数有价值的信息总是淹没在大量垃圾信息之中,不待挖掘出来,早已令人疲惫不堪,忘了自己的目标。虽然表面上是无所不知的“知道分子”,但很难掩饰 “博学的无知”的本来面目。

其实,一个人想搞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不难,难的是弄明白不要什么。因为人的本性原本贪婪,凡是好事当然多多益善,何况读书又有 “好学多思”、 “博雅俊逸”的美誉,撒开读呗。岂不知, “撒开”就是 “束缚”、就是 “枷锁”,从此让你失去自我,成为任人摆布的傻瓜。不 “撒开”怎么办?当然就要选择,就要有所读,有所不读。谁来选择?自然可以请教饱学之士,可以借鉴 “推荐书目”之类。问题在于,真正有学问的家伙往往不喜欢向青年推荐书目,也不屑于某些以权威自居的人推荐的书目。那怎么办?只好靠自己,靠博览基础上的 “慧眼”和 “专精”吧。

笔者不揣浅陋,想倒卖一点别人早已说过,而本人比较认同的读书经验,算是与朋友共勉:一要读一点看家的书。不管你是干什么的,那个行当总有一些为本行打基础、定规矩的书,后来的书都是这些书的翻版和解读,读书就得读这样的书,它是你的家底儿。二要读一点经典著作。除了读好自己看家的书,为了扩大知识面,还要读一点别人看家的书,其实就是各门学问的经典著作。这个环节不能省略,有没有“根底”,这是一个标志,只读二手货肯定是不行的。三要读一点磨脑子的书。它可以不是看家的书,也不是经典著作,但它有思想和信息量,不下功夫、不动脑子,还真读不懂。这种书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增长知识水平,也值得一读。四是少看报、少上网,多读书。我不反对看报、上网,也不否认阅读方式的革命性改变。但我仍然力主朋友们多把时间分配给传统阅读,其中好处,您读后自有体会。

最后罗嗦一句:到什么时候都不要丧失对书本的热情。罗曼罗兰说过, “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威胁,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情的减退。”没有热情,一事无成。而读书这件事,恰好最需要热情。惟有热情,才能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乐而忘忧,终有所得。

猜你喜欢
跑马经典著作废话
走进经典著作的深处
舒服的关系,是可以说“废话”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24
大学生经典文献阅读情况调查
“废话”里也有不“废”的“话”
废话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24
非洲学生中国“跑马”赚取生活费
“跑马”跑出经济盛宴
中国名牌(2016年23期)2016-12-26 23:14:00
“跑马”当心4种险情
大众健康(2016年1期)2016-05-26 21:52:31
德国小镇“跑马”过圣诞
环球时报(2015-12-25)2015-12-25 08:01:50
先验的废话与功能的进路
东南法学(2015年2期)2015-06-05 12: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