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足癣80例病原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2013-11-15 07:50蒋逸云浙江省奉化市妇幼保健院奉化3155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足癣革兰氏葡萄球菌

蒋逸云 浙江省奉化市妇幼保健院 奉化 315500

刘伦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足癣为皮肤科常见多发病,尤其在南方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高发,在某些特殊人群其患病率高达80%以上[1]。其中水疱型及趾间糜烂型易并发细菌感染,称为复合型足癣。在我国约40%的足癣患者发生以足癣继发细菌感染为主的并发症[2]。2008 年8 月—2009 年7 月我科对80 例复合型足癣患者进行了病原细菌分离培养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 例复合型足癣患者,男78 例,女2 例;年龄18~65 岁,平均(25.7±8.94)岁。诊断标准:经临床和真菌镜检确诊的足癣患者,同时伴有浸渍糜烂、脓疱、脓液或混浊分泌物、疼痛等症状体征。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者;已知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或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入组前4 周内曾系统应用过抗真菌、抗细菌药物和/或2 周内曾局部应用过抗真菌、抗细菌药物;怀孕、哺乳或使用不适当避孕措施的妇女;有药物滥用史者。80 例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

1.2.1 标本采集 以3、4 趾间或4、5 趾间为取样点,刮出鳞屑进行直接真菌镜检确诊足真菌病。局部用无菌盐水冲洗,并用无菌棉拭或纱布擦干局部冲洗液,用无菌拭子深入脓疱或糜烂处,采集样本作细菌培养鉴定。刮除局部皮屑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

1.2.2 真菌镜检 取皮屑于载玻片上,加1 滴10%KOH,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加热往返数次,以加速角质溶解。在显微镜下观察,找到菌丝或孢子为阳性。

1.2.3 细菌检测和鉴定 取样的无菌拭子涂布血琼脂平板,将血平板上生长的细菌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VITEK2 进行鉴定。

1.3 真菌培养鉴定

1.3.1 斜面培养基培养 用取菌针取皮屑少许,接种于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用取菌针尖端稍向下穿刺,将皮屑带入培养基内部,置于25℃孵箱培养,于10 天后观察菌落。

1.3.2 普通平板分离培养 将斜面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转种于沙氏平板培养基上,于25℃孵箱中培养4 天后,观察菌落特点,初步确定真菌菌种。

1.3.3 小培养法 制作小培养基,挑取普通平板上的菌穿刺接种于小培养基上,于25℃孵箱中培养4天后,直接镜检观察菌丝与孢子的特点,确定菌种。

2 结果

2.1 真菌培养结果 80 例中真菌培养阳性65 例(81.25%),分离出病原真菌65 株。其中红色毛癣菌48株(73.85%),须癣毛癣菌10 株(15.38%),白念珠菌5 株(7.69%),石膏样小孢子菌及红酵母菌各1 株(1.54%)。

2.2 细菌培养结果 细菌培养阳性70 例(87.5%),分离出病原细菌99 株;革兰氏阳性菌97 株,占97.98%;革兰氏阴性菌2 株,占3.02%。细菌培养阳性的70 例患者中培养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4 例(62.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48 例(68.57%,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41 株及溶血葡萄球菌7 株),链球菌4 例(5.71%,分别为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马链球菌及粪肠球菌各1 株),干燥棒状杆菌(1.43%)1 例,革兰氏阴性杆菌2 例(2.86%,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各1 例)。其中有4 例患者同时培养出3 株不同细菌,21 例患者同时培养出2 株不同细菌。

2.3 99 株细菌对几种常见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 见表1~2。

表1 99 株细菌对几种常见药物敏感性情况 株

表2 临床97 株分离革兰氏阳性菌对8 种检测抗生素的耐药数 株

3 讨论

复合型足癣典型表现为炎症,足趾间浸渍、糜烂及裂隙,常伴有瘙痒、疼痛及臭味[3]。臭味可能与病灶部位的细菌产生的硫化物有关,而这些硫化物则是足癣病原真菌不易清除的原因之一[3-5]。Leyden 等[6-7]研究表明,随着疾病加重,复合足真菌病患者的病灶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比例逐渐增高,而这些菌在正常人群或单一的足真菌病患者中存在比例极低。由于皮肤癣菌能产生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在趾间异常增长的细菌往往是耐药的定植菌[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达62.86%的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病灶部位分离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总分离菌株的比例高达44.44%,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8.64%,对红霉素的敏感率亦仅为36.36%。所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同样高达80.43%,对红霉素的敏感率亦仅为35.42%。同时,我们分离到4 株链球菌及2 株致病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分离到的革兰氏阳性菌中,92.78(90/97)对8种抗生素的其中1 种以上耐药,大部分的菌株存在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情况,其中1 株对6 种抗生素耐药。我们在患者病灶部位分离到的细菌为高耐药率的暂住菌或定植菌,与国外的报道结果类似,这些细菌可能是造成患者足癣症状严重的主要原因。

复合型足癣的临床治疗存在一定挑战,对红霉素的高耐药率表明红霉素等常规外用抗菌药物不适合用于治疗复合型足癣。庆幸的是所分离的细菌对头孢唑林的敏感性较高,达90.8%,而系统应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症状较轻的复合型足癣尚待商榷。联合外用抗真菌药及抗生素治疗复合型足癣的疗效及患者依从性需临床研究确定。目前市售含抗真菌药及抗生素的复方制剂均含皮质类固醇激素成分,不适合复合型足癣的治疗;今后可能有必要研发涵盖抗真菌和抗细菌作用的复方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复合型足癣。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5-556.

[2]廖万清,吴绍熙,王高松.真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85.

[3]Leyden JJ.Progression of interdigital infections from simplex to complex[J].J Am Acad Dermatol,1993,28:S7-S11.

[4]Leyden JJ,Kligman AM.Interdigital athlete’s foot:new concepts in pathogenesis[J].Postgrad Med,1977,61:112-116.

[5]Guttman C.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 often accompanies interdigital tinea pedis[J].Dermatol Times,1999,4:S12.

[6]Leyden JJ,Kligman AM.Interdigital athlete’s foot.The interaction of dermatophytes and resident bacteria[J].Arch Dermatol,1978,114:1466-1472.

[7]王爱平,王晓红,万喆,等.趾间型足癣患者细菌菌种分布特征[M].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5:265-267.

[8]Smith JMB.Interdigital athlete’s foot:the battle for survival occurring between our toes[J].New Zealand Med J,1983,26:799-800.

[9]Kates SG,Nordstrom KM,McGinley KJ,et al.Microbial ecology of interdigital infections of toe web spaces[J].J Am Acad Dermatol,1990,22:578-582.

[10]Leyden JJ.Tinea pedis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M].J Am Acad Dermatol,1994,31:S31-S33.

猜你喜欢
足癣革兰氏葡萄球菌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某部新兵足癣发病情况调查及防治措施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夏季“脚气重”,用醋泡真的有用吗?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所致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后心肌酶变化的比较
蓝光漂白使葡萄球菌黄素降解
得了足癣真的没什么大不了吗
兔舍内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群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