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六个抓手” 解决农机维修难

2013-11-14 08:41:02宁都县农机局郭明晖
江西农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宁都县维修点网点

文/宁都县农机局 郭明晖

宁都县近几年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年递增率在12%以上,越来越多的高效节能新型农业机械被广大农民群众所青睐,各种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走入农户家中,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至2012年10月底,全县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48%,农机总动力62.5万千瓦,全县农机具保有量9.7万台(套)。从总体来看,该县农业机械维修难问题较为突出,难以满足农民对农机维修日益增长的需求。宁都县农机维修难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一、宁都县农机维修难现状分析

据统计,宁都县现有农机维修点196个,从业人数483人,其中二级维修点11个,29人,三级维修点96个,253人;专项维修点89个,201人。无一级维修点。农机维修点分布以乡镇居多,维修点分布与农业机械保有量分布大体一致。农机维修有较强的季节性,春耕生产、双抢、秋收冬种期间业务量较大,占到90%以上,冬季业务很少,仅占10%。普通农机具维修主要是换件、校油泵,修柴油机等。高性能大型农机具如联合收获机、大功率拖拉机、水稻插秧机出现故障主要依靠代理商及厂家来进行维修等售后服务。购置补贴机具在“三包”期限内出现问题,大部分由销售企业通过售后服务解决,超出“三包”期限,简单性问题多数是农机手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农机驾驶操作的经验自行解决,不能自行解决的就近去维修点维修。从总体来看,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数量、质量远远跟不上农业机械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机维修网点服务设备简陋 个体经营是该县农机维修市场的主力军,约占农机维修网点数量的90%以上。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短缺,分布不均匀。在交通便利的村,一个村有多家农机维修网点;在交通不方便的边远区村,尽管有各种农机具数百台,却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点,农机出现故障,往往跑到镇上甚至县城去修理,导致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在现有网点中,大部分是小规模修理点和从事简单电气焊、轮胎修补充气等低技术含量的专项修理点,这些维修点场地狭小,设施简陋,一般只有1-2个修理人员或家庭人员辅助修理。这些维修点大都属于修理和配件销售兼营,大多数农机维修以换件维修、手工维修、露天维修为主,维修质量不高。

2.农机维修行业人员专业素质低 大多农机修理工没有参加正规技术培训,许多修理工靠师傅“传帮带”或有农机出了小故障自己动手修复,长期积累经验干起来,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持证上岗更是寥寥无几,对维修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机械无能为力。据统计,宁都县现有从事农机维修人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8%,由于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较差。

3.农机“ 三包”维修不到位 “三包”期内的维修由农机生产厂家负责,但由于生产企业很多,“三包”维修站一般设在县一级农机销售单位,而镇村两级一般没有”三包”维修站,每逢春耕、三夏、三秋农忙季节,农机维修难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维修站位置较远,企业“三包”服务人员大多数没有专用的交通工具,不能及时维修,农民需等待很长时间。由于时间紧,作业期短,为修理农机,有时农民不得不付出很大的精力、财力,把机械拖到”三包”维修站去修理。“三包”期以后的农机维修问题表现更为突出。

4.农机维修经营效益较差 由于农机维修点规模小,效益低,且收费标准不统一,存在无序竞争。对农机维修行业监管除工商、税务、农机外,还有其他职能部门,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增加了维修点负担。由于农机维修业苦、累、脏,从事农机维修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造成农机维修后备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5.农机维修监管难到位 宁都县有24个乡镇299个行政村,而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只有40多人,且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农机管理队伍严重老化,没有专门的农机执法检查队伍,很多农机维修网点管理工作无法深入开展。

二、解决农村农机维修难应突出“六个抓手”

1.以加强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为抓手 县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做到“四结合”: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结合起来;与“阳光工程”培训结合起来;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更好地就业和创业;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结合起来,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即方便农民,又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在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方法上,要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边操作,让学员听了就懂,学了就会。技术培训考核要集中考核,统一发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2.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抓手 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尽快出台农机维修网点补贴的优惠政策,补贴对象为纳入农机部门管理,证照齐全、条件达标的维修点,主要补贴维修设备、工具及检测仪器等。通过补贴政策的引导,促进维修设备的更新换代。农机维修网点应合理布局,一是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即农机维修达到“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二是考虑农机维修人员的经济效益原则。即每搞一个维修网点建设,都应根据农业机械分布状况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成本估算和盈亏分析,应保证维修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一般一个村级农机维修点服务辐射范围在5~10公里比较合适。

3.以加大维修点监管力度为抓手 县、乡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审定、修理工考核、维修质量监督检查等工作。农机执法人员要每年深入乡镇、村组各维修网点开展年度审验,重点检查维修质量、安全生产、设备技术状况、配件质量、持证上岗情况,严格执行维修资格准入制度,多部门配合,对违规开设的维修点加大查处力度,责令其整改,拒不整改的,一律取缔,逐步淘汰一批落后网点,促进农机维修网点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4.以加强农机维修管理队伍建设为抓手 建立完善农机维修管理机构,特别是县、乡两级,要明确机构和人员,解决必要的办公设备和业务经费,同时加大对农机维修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努力提高农机维修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行政执法能力,确保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5.以制定完善农机维修质量标准为抓手 根据农村的实际,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完善大中型拖拉机、柴油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维修质量标准,以提高维修质量和防止维修质量界定不清引起的纠纷,维护农民或农机维修人员的合法权益。

6.以转变为农服务方式为抓手 一是积极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修理设备和仪器,提供信息服务,尽可能为维修点提供维修信息,增加农机维修业务渠道,增加农机维修点效益。二是向农机维修人员传授农机维修技术,帮助解决维修中的难题。农忙时巡回田间地头维修机具。三是推广科学合理的农机维修制度,即推广季节性检修制度,对投入春耕、“双抢”、秋收冬种的农机提前进行检修,把农机故障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技术状况良好;推广农机技术状态检测维修制度,应用检测仪器对农机的技术状态进行及时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不拆卸检查,根据其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四是鼓励农村农机维修点实行维修与零配件供应一体化服务,建议农机生产厂家、销售商在村级农机维修点设立“三包”服务点,这样,把农机维修服务工作前移到村级,方便农民。农机部门要成立农机消费维权监督站,依法受理消费者对农机产品的投诉,监督农机生产厂家、销售商根据《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承担“三包”期间的责任和义务,及时提供免费修理义务和优质零配件,使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猜你喜欢
宁都县维修点网点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18
宁都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困境与思考
种子科技(2021年14期)2021-09-14 21:21:22
宁都县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6:16
宁都县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乡村科技(2020年23期)2020-09-16 12:01:40
浦江开展农机维修点安全生产检查宣传活动
现代农机(2018年5期)2018-10-11 01:17:14
我国农机维修人员达92.8万人
数字
甘肃农业(2018年18期)2018-01-18 08:13:36
共享单车能骑多久?
南方周末(2017-02-23)2017-02-23 11:02:41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
现代金融(2016年7期)2016-12-01 04: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