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铺”的地名密码

2013-11-14 13:29:43文/张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柳林文书店铺

文/张 港

关于“铺”的地名密码

文/张 港

赵本山的家乡—铁岭那儿的人,初次与人见面常问:“你是哪铺子的?”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有“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的诗句……我国带“铺”字的地名随处可见,如十八里铺、二十里铺。有的人误以为这个“铺”的意思就是店铺的“铺”,其实,这个“铺”跟店铺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古代邮递制度留下的印迹。

我国的邮递制度在周代就有了,但主要是传递国家、军队的消息。秦代实行“车同轨”,驿传有所发展,驿道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唐代以后,驿传鼎盛,唐律规定了驿使的级别、驿传凭证、乘传速度。到了宋代,驿传机构称为“急脚马递铺”,简称“急递铺”或“铺”。递送文书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水递四种。军情急件交急脚递,其余分缓急程度交步递、马递或水递。递铺距离不等,长的二十五里,短的十里。到了元朝,递铺兼管政府公文投递,并成为常设部门。

明朝时,铺递已经在全国确立了。明朝人叶子奇著的《草木子》卷三记:“传命,陆有马站,水有水站。州县凡十里立一铺。大事则遣使驰驿,起船马有札子。小事文书以铺兵传送。”可见铺的设立是十里一铺。三十里铺,并不是铺与铺之间有三十里的距离,而是从某州县所在地算起的第三个铺。也有的是在地名后加上“铺”,如张家铺、清河铺。

到了19世纪末,随着铁路、公路的建设,西方现代邮政制度传入我国,铺递驿站被废除,铺递制度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关于“铺”的地名却保留了下来。

关于“铺”的地名多数是在北方,南方则不多。这是因为铺递属于陆地传邮方式,而南方水网密集,递送多用船,所以铺递较少。后来,有的地方将“铺”写成了“堡”,但是读音多数是“pù”,一般不读“bǎo”。

(刘旺金摘自广西人民出版社《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一书)

猜你喜欢
柳林文书店铺
太行山文书精品选(17)
老店铺杂事
监狱执法文书规范探讨
苏轼的店铺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中英双语阅读 柳林风声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08
柳林风声(节选3)
柳林风声(节选2)
柳林风声(节选1)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中“砲”类文书再讨论
西夏学(2019年1期)2019-02-10 06:22:40
2015五道口店铺回访
创业家(2015年3期)2015-02-27 07: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