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强(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多次出现建设图书馆的高潮,但都是“面子工程”的产物,一阵风过后,要么消失得无影无踪,要么只剩下空壳成为摆设。对此,很多人或者归因于基层财政困难,无力持续稳定地保证乡村图书馆的建设经费,或者归咎于《公共图书馆法》的缺失,导致乡村图书馆建设缺乏制度保障。笔者认为,这些理由不无道理,但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第一,体制障碍。众所周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实行的是部门行业管理和地区行政分级管理,在这种体制背景下,导致出现多头管理、资源浪费及一级政府建设一级图书馆,乡村政府无力建设图书馆。第二,需求障碍。长期以来,政府多次送书下乡,效果甚微,究其原因,是决策者不顾农民需求,不搞调查研究,“一厢情愿”地送书,结果是农民朋友不领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要弄明白,农民才是乡村图书馆建设的主体,政府不能“越位”,农民更不能“缺位”。第三,政策障碍。根据现有政策,乡村图书馆独立建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这势必会影响到图书馆服务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由此可见,乡村图书馆建设并没有纳入国家级规划。
关于基本文化权益的范围界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说得很清楚,即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读书看报的权利。笔者认为,“看电视、听广播”由广电部门负责实施,与图书馆无关,“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一般由文化馆、群艺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负责实施,一般与图书馆无关。只剩下“读书看报”由图书馆来提供。可见,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在目前是无法享受到图书馆的专业化服务的。
其实,欠发达地区的图书资源并不匮乏,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党员远程教育工程、村图书室、中小学图书馆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之所以效果不理想,是由于行业分割、条块分割的结果。因此,农村图书馆建设要秉承“上面纵有千条线,下面只有一根针”的思路,基层政府应打破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以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为依据,推动跨部门项目合作,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坚持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
当前在欠发达地区乡村普遍建立独立图书馆显然不切合实际,但可以考虑通过远程访问的方式提供读者服务。这并不是天方夜谭。首先,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网点多,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上网场所。根据《全国公共图书馆“十二五”规划》,农村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农村中小学均可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网点。其次,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具备。“十二五”期间,基层信息化设施建设正在普遍推开,根据《通信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宽带基本覆盖行政村,基本建成“一乡一库、一乡一站,一村一点、一村一品”的“四个一”信息服务体系,结合“家电下乡”、“电脑下乡”,促进信息终端进村入户,实现自然村通电话。再次,数字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将建成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海量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互联互通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到“十二五”末,以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为通道,借助数字电视、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使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覆盖全国省、市、县、乡镇、村(社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的形成。最后,数字资源极其丰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将建成海量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数字资源总量将达到1000TB。“文化共享工程”通过广泛整合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院团、博物馆、教育、广电、农业、科技等部门的优秀数字资源,向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全天候、无差别的服务,“十二五”期间资源总量将达到530TB。
流动服务是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口密度小的偏远地区来说尤其适用。如西藏、新疆的农牧区,一个县的总人口不过数万人,有的县仅有万人左右,这些地区的每个乡村都设立图书馆显然没有必要,这时流动图书馆就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当前,图书馆开展流动服务已经具备了物质条件:根据《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十二五”期间,中西部地区每县配备2台流动文化车。《全国公共图书馆十二五规划》指出,依托已有的图书馆阵地服务,大力推动流动图书馆设施建设,建立流动书库。因地制宜开展流动服务,提高流动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建立起灵活机动、方便群众的流动文化服务网络。
为了农村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有针对性地服务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成立县市级农村图书馆委员会是非常必要的。县市级农村图书馆委员由县市级政府设立,由县市级文化部门主管,可以挂靠在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它们的职能包括:制定农村图书馆的发展规划,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执行政府的决策;接受政府委托,统一调配、整合当地各系统、各类图书馆的资源;维护各级图书馆正当权益;组织当地图书馆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推动全民阅读,维护读者的阅读权益;深入农村基层,调研乡村读者的需求;向广大农民宣传图书馆的核心理念,使图书馆意识深入人心,推动农民积极使用图书馆、走进图书馆。
只有通过立法才能避免农村基层图书馆建设陷入建设→垮掉→再建设→再垮掉的怪圈,这在学术界已经达成了共识。笔者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应把农村基层图书馆建设在《公共图书馆法》中单独设置成一节,以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在这一节中至少应包括这些内容:农村基层图书馆建设的主体是地方政府;保证农村图书馆建设经费的持续稳定增长;各地应为农村图书馆馆员落实编制,解决待遇问题;农村图书馆应该有效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建立农村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开展相应的评估工作;将农村图书馆建设纳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体系;逐步推行总分馆制;各省(市)应制定相应的实施《条例》或《规章》,以保证《公共图书馆法》落到实处。
根据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乡镇和村级管理机构无力持续保证农村图书馆建设经费的稳定来源,在欠发达地区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也无法成为农村图书馆建设的主体,因此,要根据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因地制宜地安排农村图书馆的建设主体,既可以是省政府、市政府,也可以是县政府,还可以是中央与地方共建。应将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情况纳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问责和考核体系积极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公共图书馆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应将农村图书馆日常运行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以保证公共图书馆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公共文化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经费保障体系。此外,还应科学制定各地农村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并将图书馆事业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首先,完善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努力促进区域间文化均衡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使基层百姓能享受到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其次,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建立一支热心公益、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积极奉献的志愿者队伍,提高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贯彻落实《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精神,把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志愿者招募办法,依托各级图书馆协会组建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志愿者电子档案。开展常规培训与岗前培训,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组织志愿者到欠发达地区农村图书馆协助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首先,落实编制,稳定基层队伍。适应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要求,科学制定农村图书馆的编制额,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逐步提升基层馆员的待遇。其次,加强基层馆员的岗前培训,逐步实施基层馆员职业资格制度。各省市图书馆或者图书馆协会要开展大规模的农村图书馆员的培训工作,强化职业道德、业务知识、管理能力、文化素质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对象可以包括大学生村官、农村文化积极分子、在职的图书馆员等,经培训合格的,发给相应的结业证书和资格证书。再次,开设图书情报专业的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可以定向培养农村图书馆员,通过定向招生,委托培养的方式为农村图书馆事业储备源源不断的后备人员,这些学生毕业后将直接从事农村图书馆工作。
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图书馆意识普遍不强,他们不了解图书馆,很少有人走进图书馆或者利用图书馆,这直接导致了农村基层图书馆利用率低下甚至成为摆设的尴尬局面,也为农村图书馆事业敲响了警钟,缺少读者的图书馆将直接影响其生存与发展。因此,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尤为重要。首先,要让农民意识到平等利用图书馆是每个人的权利;其次,要开展读者活动,让农民切身体会图书馆;再次,根据实际情况,为农民送去需要的图书杂志,服务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首先,促进文化系统内部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比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政策措施,促进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惠民工程的协调发展。这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在组织实施上要统一规划;在资源建设上要突出特色;在技术平台和网络建设上,要做好协调;在标准规范上要统一规则。其次,促进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文化项目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促进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例如,加强与农家书屋工程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联系,试行一个场所挂数块牌子。
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应用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渠道。首先,继续建设并完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形成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互联互通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海量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完整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借助“三网融合”工程,实现全国图书馆资源的无障碍共享。其次,加强移动通讯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的应用,探索通过手机、便携式计算机等移动终端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
以自然条件、服务人口、覆盖面积等为依据,突出地域特点,推进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设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对公共图书馆布局的统筹规划,按照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建设原则,实现基层图书馆全覆盖,形成比较完备的国家、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
总分馆制在欧美发达国家搞得如火如荼,经验也很丰富,值得我们借鉴,但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地区差异等实际情况,有差别、分步骤地实施。总的来说,总分馆建设要做到二个统一:建设主体统一,即政府要保障总馆和分馆建设经费;管理主体统一,即总馆要对分馆的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笔者要强调的是,总分馆建设必须纳入法制轨道才能行之久远,否则,即使是有政策作保障也难免会影响到总分馆的建设,原因很简单,政府在各个时期出台的政策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笔者对总分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考察,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国内各地总分馆建设中基本没有法律作保障,它们要么是协议型(如苏州模式),要么是政府主导型(如嘉兴模式),要么是松散型(如吴江模式),这些模式是名义上的总分馆,只能被称之为“准总分馆”,即没有严格按照“二个统一”的标准来建设。对此,笔者担忧的是一旦一方不履行协议,或者政府换届,总分馆建设就可能难以为继。因此,总分馆建设有待进一步观察。
1 国务院.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EB/ OL].http://www.gov.cn/jrzg/2012-02/15/content_2067781.htm,2013-03-01.
2 文化部.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 http://59.252.212.6/auto255/201302/t20130205_29554.html. 2013-03-01.
3 工信部《.通信业十二五规划》[EB/OL].http://wenku.baidu. com/view/ee0351d2b14eee0351d2b14e852458fb57d2.html,2013-03-01.
4 文化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http://59.252.212.6/auto255/201112 /t20111201_27528.html?keywords=十二五,2013-03-01.
5 文化部.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EB/OL].http://59.252.212.6/auto255/201301/t20130 121_29512.html,201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