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中林
《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2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院校;56%的毕业生3年内有过职位晋升,略高于本科毕业生职位晋升的比例(52%)。(据7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
高职院校本身的生源远远不如其他高校,而能够连续五年在就业率上高于普通高校,首先在于学校在学生发展上做足了文章。它们能够针对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强调技术技能。这样,使学生的所学专业能够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变化,又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一毕业就能够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岗位。这种贴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设计,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的契合点,自然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其次,高职生的自我认知清晰。由于对就业环境和薪金的心理期望值不高,这样使他们在就业时少了挑挑拣拣,只要满足基本的期望就能够很快入职。蹲下身,做好事,安定才是根本。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他们轻松地找到了工作。而这其实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心理素质,但是一般高校毕业生忽视了这一点,自然就形成了就业的瓶颈。
再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这也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而一些普通院校,在专业设计和培养上往往与现实需求存在着脱节的情况,许多毕业生就业前还需要一个补课的过程,怎么能保证他们的就业呢?
最后,行业的人才结构也决定了高职生就业率高于一般本科院校。人才的结构是成金字塔形的,对高层岗位人员需求量少,而且趋向饱和。一般本科毕业生心理期望值高,岗位又少,自然就形成了就业困难的局面,而高职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中下层岗位,岗位多,需求量大。
也许有人说“高就业”并不能代表“就好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高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只有先就业才能成事业。一个人如果没有职业的支撑,自身都不能养活自己,还何来“就好业”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