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与脑梗死后抑郁的关系研究

2013-11-13 10:04程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脑梗死心理评分

程波

脑梗死发病率高,且多数在治疗后遗留不同程度认知、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其中以抑郁、焦虑最常见,对患者身心健康可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为期4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并对比评价其心理健康状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接受治疗的76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有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和体征,经CT、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无明显失语和意识障碍;既往无精神病史;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观察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6~72岁,平均 (63.4±5.6)岁。对照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4~75岁,平均(62.8±6.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职业分布等方面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控制血压,降血脂、血糖,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应用脑细胞保护剂,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等。及时复查血常规、凝血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脑梗死的基础上,由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同时实施全面、个体化心理干顶,方法为每隔1日的上午、每次持续半小时。根据患者社会背景、文化水平差异,采取不同的交流技巧,有针对性地面对面沟通。医护人员态度和蔼,语言可亲,主要内容包括:(1)倾听患者述说,并通俗易懂的讲解有关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子、主要症状、一般病程、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等知识;(2)逐一回答并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减轻其心理压力,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帮助其克服悲观、失望心理;(3)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和每一点好转,多用鼓励性言语,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4)在心理干预时视情况要求家属是否在场,并对家属进行相关的心理教育,嘱其多关心、关注患者。

1.3 评价指标 采用症状自评表 (SCL-90)评定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1]。SCL-90量表包含9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5分5级评分,本研究主要评价与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相关的6个因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在心理干预前,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心理干预4周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SCL-90其他4个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3 讨论

联合降压、降脂、降糖及抗凝治疗后可有效治疗脑梗死,使其伴随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脑梗死患者存在的不同程度情绪障碍可影响其肢体、认知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研究表明与健康人群相比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2]。这些患者除承受疾病本身所伴随的躯体痛苦之外,还要承受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脑梗死所伴发的心理障碍严重限制了患者的社会活动,影响其工作、生活与人际交往。本研究结果显示,及时的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发生。我们认为,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可及时调整其与他人交流的技巧,提高其对治愈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还使患者认识到家庭的温暖,继而更积极地配合治疗,改善预后。

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倾向于生物学机制,可能系早期梗死灶及继发性脑水肿、高颅压等病变,造成多巴胺代谢障碍和肾上腺素功能不足,抑制神经兴奋物质释放,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和焦虑等[3-4]。脑梗死后抑郁易导致中枢和周围神经功能严重障碍,患者觉得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下降,难以继续发展个人事业的机会,甚至成了家庭的包袱,巨大的丧失感是此类患者真实的情感体验,藉此甚至可产生自责自罪心理。抑郁状态下的血液中皮质醇浓度增高,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的活性,免疫力下降。情绪焦虑时进食少,睡眠差,抵抗力下降,常诱发其他并发症[5-6]。为防止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发生、发展,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及时全方位的心理干预是综合治疗措施的关键环节。此外,除了定期进行全面的心理辅导外,还应让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精神支持和关心,以减轻其心理负担,改善抑郁、焦虑状态[7-8]。

表1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SCL-10评分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CL-10 valu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SCL-10评分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CL-10 valu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抑郁干预前 4周末焦虑干预前 4周末偏执干预前 4周末精神病性干预前 4周末强迫症状干预前 4周末人际关系敏感干预前 4周末观察组 38 2.43±0.56 1.42±0.43*△ 2.59±0.61 1.47±0.46*△ 1.69±0.46 1.59±0.41 1.29±0.31 1.18±0.29 1.49±0.51 1.46±0.44 1.56±0.47 1.44±0.42对照组 38 2.49±0.55 2.24±0.54 2.54±0.58 2.29±0.55 1.67±0.45 1.61±0.46 1.27±0.33 1.20±0.44 1.48±0.52 1.42±0.46 1.57±0.47 1.46±0.41

综上所述,脑梗死后抑郁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一个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患者、家属及医师的高度重视,及时给予恰当的心理干预治疗措施。

1 朱凤玲,刘琳,曾昭详.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8):707-709.

2 杨新荣,王正银,董艳琼.西酞普兰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6):457-458.

3 徐伟,周燕.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J].医学综述,2009,15(1):88-92.

4 张哲,蒋国卿,吕静静,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2715.

5 冯继贞,张晓明,李新立,等.脑卒中后抑郁对远期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5):18-19.

6 付伦姣,罗成宏,胡庆菊,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393.

7 周秀云,章义利.家属支持辅导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1):1092-1093.

8 许洁,吴毅,刘文斌,等.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及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167.

猜你喜欢
脑梗死心理评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感受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