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研究

2013-11-13 10:04李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心房房颤左心室

李陟

高血压长期作用机体会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病理改变,心房纤颤 (简称房颤)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二者均对心血管产生严重影响并进一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二者的具体相关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高血压合并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其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危险性,旨在为高血压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6例,依据1999年修订的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分级。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房颤分为高血压合并房颤(房颤组)64例和高血压窦性心律 (无房颤组)62例,房颤患者诊断标准依据参考文献[2]。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且无合并冠心病、心瓣膜病及其他严重心律失常等器质性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入院各项常规检查,如体格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等实验室检查。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进行一些血生化指标的检测,如空腹血糖、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并测量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及体质指数(BMI)等。所有患者均行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动态血压检查。特别是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的测量方法,采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和两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IMT)。所有资料采用回顾性查阅病历的方法,列表记录相关数据。心功能分级按照美国纽约心脏学会 (NYHA)的分级标准。IMT及粥样斑块诊断标准依据参考文献 [3],进行分级,颈动脉正常组:血管内膜面光滑,IMT<1.0mm;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组:1.0mm≤IMT≤1.3mm;突出于内膜表面或IMT>1.3mm为粥样斑块。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和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性别、BMI、高血压病程、高血压级别和合并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TG、LDL-C、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其他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2.4 两组颈动脉IMT和斑块检出率比较 两组患者左侧IMT、右侧IMT、平均IMT及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注:*为t值,余为χ2值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 高血压病程(男/女)(岁)(年)BMI(kg/m2)糖尿病发生 脑梗死发生 高血压分级率〔n(%)〕 率〔n(%)〕(Ⅰ/Ⅱ/Ⅲ)NYHA(Ⅰ ~ Ⅱ/Ⅲ ~ Ⅳ)无房颤组 64 31/33 59.9±10.2 10.8±9.2 29.41±11.52 4(6.2)3(4.7)6/10/48 38/26房颤组 62 29/33 63.7±11.1 10.4±10.6 30.16±10.83 5(8.1)12(19.4)8/9/45 20/42检验统计量值0.692 0.011 0.817 0.002 0.034 2.032 0.204 0.376 0.156 6.460 0.403 9.321 P值 0.852 0.044* 0.838* 0.707*

表2 两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cardiac ultrasound examination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cardiac ultrasound examination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 例数 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mm)室间隔厚度(mm)左心室后壁厚度(mm)无房颤组 64 62.47±12.03 32.58±8.72 12.37±2.12 12.69±1.83房颤组 62 51.35±11.62 41.62±9.51 12.81±2.04 12.96±1.95检验统计量值5.275 5.564 1.186 0.801 P值0.000 0.000 0.237 0.424

表3 两组血生化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biochemical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表4 两组颈动脉IMT和斑块检出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arotid artery IMT and detection rate of plaque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房颤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相关研究显示随年龄的增长人群的患病率逐渐的增加。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因房颤入院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经研究证实,房颤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为高血压与年龄的组合[4-5]。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另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约40.3%的房颤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并且高龄与高血压的组合最为常见[6]。为此分析可知,高血压与房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临床上预测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发生对于患者疾病的防治和改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发现,高血压是否伴有房颤在年龄上存在明显差异,房颤患者年龄显著高于无房颤者,可见年龄是高血压合并房颤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相关研究报道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心肌僵硬度增大,心肌的能量代谢和神经体液因素调节功能相应下降,心脏结构的变化引起心脏节律的变化导致房颤的发生。

高血压常可导致房颤发生,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左室后负荷压力升高,左室代偿性增大及左室顺应性下降,以及与左房继发性的结构与功能改变有关。机体在高血压状态时,由于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和机体神经内分泌代谢反应的综合作用致使心脏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左心房与左心室从最初的细胞学到最终宏观的解剖结构均发生明显心肌重构改变并导致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最后进展为解剖学重构即心肌的肥厚和 (或)心腔的扩大。心房肌远少而薄于心室肌解剖上的差异性和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性改变,使得心房肌代偿能力明显不及左室,左房扩大常出现在左室的结构改变之前。据相关研究报道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测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患者均无心肌肥厚且左房室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无异常[7-9]。

本组所有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提示,房颤组左心房内径高于无房颤组,而高血压出现早期心脏重构征象之一就是左房扩大。本研究在心功能方面结果显示,房颤患者的心功能较差主要体现在房颤患者的心功能级别较高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此外本研究提示,房颤组颈动脉IMT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无房颤组,高血压患者发生房颤易导致AS的发生,主要考虑其由于心率增快使得心脏循环周期的缩短,导致血管壁弹性回缩时间的减少,最终引起血管壁的损伤和动脉弹性的减退,此外还有氧化应激和炎症作用[10-12],房颤患者hs-CRP明显高于无房颤患者,进而促使AS的发生和形成。房颤易导致机体血栓栓塞的形成,进而使患者易发生猝死、卒中,本研究显示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房颤。相关研究报道: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可能较其他房颤更高,主要由于高血压导致血管的病变,需要密切注意[13]。

总之,高血压与房颤之间在年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上关系密切,且易出现AS和斑块形成,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

1 林文辉,邵健智,王齐增,等.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 [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4-76.

2 孙伏清,陈平,周晓兰,等.高血压病患者心房颤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12):1015-1019.

3 陈忠,马根山,冯毅,等.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早发冠心病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5):610-612.

4 石雪,杨万松,李振莲,等.1294例心房颤动患者临床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1):120-121,127.

5 Yang JF,Liu B,Liu DG,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retetminal inpatients aged 60 years and over[J].Chin Med J,2008,121(20):2046.

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2):913.

7 谈剑诚,张天贶,查晴,等.社区心房颤动患者易患因素的性别差异 [J].中国医药,2012,7(1):23-25.

8 Ariansen I,Reims HM,Gjesdal K,et al.Impact of alcohol habits and smoking on the risk of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ECG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the LIFE study [J].Blood Press,2012,21(1):6 -11.

9 李静,高淑萍,石桂良,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房颤动易感性与C-反应蛋白-717A/G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6):1020-1022.

10 刘慧平.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血栓前状态标志物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6):60-61.

11 葛晓兰.稳心颗粒联合培哚普利等治疗高血压并发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96.

12 丁也,郭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房纤颤诊断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6):1873.

13 丁雪燕,秦永文.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预防[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1,6(4):325-328.

猜你喜欢
心房房颤左心室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左心房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花开在心房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