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信贷政策实施现状及其效果检验——基于造纸、采掘与电力行业的经验证据

2013-11-13 02:22蔡海静
财经论丛 2013年1期
关键词:银行借款信贷政策借款

蔡海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一、引 言

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在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贯穿“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强力推动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以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1][2]。2002年10月,国际金融公司与荷兰银行等9家银行,在伦敦召开的会议上讨论了如何构建一套适用于全球各行业针对项目融资中的社会与环境问题的指导方针体系,并在会后联合起草了“赤道原则”。根据这项原则,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时,应该就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利用金融杠杆引导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绿色信贷源于赤道原则,近年来已被全世界银行普遍采用。在金融产品市场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金融机构管理层希望在考虑传统金融风险的同时,适当引入环境和社会风险来降低其可能承担的环境责任等风险。

同样,在我国推行绿色信贷政策有其客观的需求。首先,推行绿色信贷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导资金投向有利于环保的企业;其次,推行绿色信贷体现了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最后,推行绿色信贷能提升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绿色信贷已成为国际潮流,我国商业银行只有推行绿色信贷,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取得国际社会和同业的认可。基于此,我国在2007年7月12日,由原国家环保总局、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以绿色信贷机制为主要手段来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盲目扩张,这标志着我国赤道原则的正式启动。如今,我国绿色信贷政策已实施五年之久,其效果如何?已有文献中尚未有专门文献对此问题作出针对性的回答。与此同时,在实施期间全球均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的出现为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提供了契机,还是阻碍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呢?此外,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是否会体现在借款结构上,还是会体现在信贷成本上呢?本文以绿色信贷政策实施五年来的研究为样本,对信贷结构与信贷成本,以及金融危机对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为进一步推广绿色信贷政策提供全面而直接的经验证据,也为我国银行业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二、实施背景与文献回顾

绿色信贷代表一种新兴的金融理念,是金融机构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的体现,是实现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经济手段,也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绿色信贷也是各国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绿色信贷常被称为可持续融资。可持续融资即银行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便利,从而达到通过信贷手段引导可持续发展的目的[4]。绿色信贷的核心内容是在银行信贷审批中加入环境风险的评价,已有众多银行构建了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道琼斯可持续性群组指数等。在环境责任主体明确的情形下,商业银行适当引入环境金融风险的评价标准可以避免其贷款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时,不影响其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银行社会声誉。我国自2007年开始提出绿色信贷机制,其主要目的也是利用优惠的信贷政策(包括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等)鼓励企业实行绿色经济,达到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但也有学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绿色信贷相关政策体系的不完善,对绿色信贷的实施效果非常不利,无法针对绿色信贷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不能建立绿色信贷引导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5][6]。而经验证据也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决策与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有关,环保企业能获取更优惠的银行信贷,但其效果仅表现在环境信息披露不过度及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的情形下[7]。在我国,绿色信贷的具体实施还属初创阶段,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于飞研究发现我国环境状况形势严峻,推行绿色信贷可帮助银行加强环境风险的管理,绿色信贷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6]。李东卫认为我国现行绿色信贷机制中还存在许多缺陷,并提出了众多完善我国绿色信贷政策的相关建议[8]。与此同时,尹钧惠也指出,我国缺乏以低利率为核心的绿色信贷政策,银行信贷的短视行为使得大量资金投入高耗产业[9]。为此,有学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借鉴国外绿色信贷实施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信贷评价体系[10]。

从上述文献可见,定性分析是关于绿色信贷研究的主要手段,且大部分研究局限于对国内绿色信贷制度实施现状及国外绿色信贷制度发展状况的简单介绍,缺乏直接效果的研究成果,分析方法单一,研究结论缺乏经验证据的支撑,使得结论的可信度下降。我们认为相对于短期借款而言,企业更愿意获得长期借款,而商业银行出于风险等因素的考虑,在审批长期借款较短期借款更为严格。借款期限就成为企业和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也成为了绿色信贷实施效果的外在表现。此外,借款成本也是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的直接体现,按照《意见》的要求,环保和社会责任履行较好的企业应获得更为优惠的贷款。

三、研究设计与样本筛选

由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行为可以在一年中任何时候发生,它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会集中体现在企业下一年的银行借款融资能力上,为此,本文采用企业下一年新增银行借款合约中总借款金额来衡量企业的银行借款融资能力。根据研究需要,设立如下模型(1)来检验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银行借款融资能力的影响:

其中,Loadj,t+1包括三个具体因变量,即TLoadj,t+1是企业t+1年新增借款合约中总借款金额/期初总资产、LLoadj,t+1新增长期借款总金额/期初总资产和SLoadj,t+1新增短期借款总金额/期初总资产。自变量中Environj,t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得分。通过手工搜集企业报告,并通过对报告中环境信息的污染控制、环境恢复、节约能源、废旧原料的回收、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其他环保信息等六个方面进行评分,将企业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分为货币化信息、非货币化信息和无信息三种,并分别赋予其分值为2、1、0,最后获得一个总分即环境信息披露得分。结合已有研究,本文加入如下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j,t)、资产负债率(Levj,t)、盈利能力(Roej,t)、利息保障倍数(Intj,t)、增长率(Growthj,t)、筹资需求(Cashj,t)和资产期限(Amj,t)。自变量的定义和计量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自变量定义与计量方法表

①本文采用企业平均利息率(Ratej,t+1)度量银行借款融资成本。参照已有的债务成本研究,本文加入了常用的一些控制变量,它们包括企业规模(Sizej,t)、资产负债率(Levj,t)、盈利能力(Roej,t)、和企业风险(Betaj,t),其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检验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银行借款融资成本影响的模型如下所示:

本文选用2006年~2010年A股造纸、采掘和电力三大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②其中前两者为环境重污染行业,后者为较早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行业。,根据研究的需要,在样本选取时剔除了变量数据缺失的企业,最终选取样本475个,其中2006年94个、2007年93个、2008年97个、2009年96个、2010年95个。行业分布为造纸业187个、采掘业98个、电力190个③样本的年度选择主要考虑到自2005年国家电网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使得自2006年开始我国更多的上市企业开始关注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信息的发布,同时也考虑2008年以美国为主的金融危机波及我国企业的信贷资金融资的实际情况。。样本的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得分是从年报中手工整理所得,数据处理均由Stata 11.0和Excel软件完成计算和分析过程。样本的主要变量的初步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从表2可见,样本的主要变量分布较为均衡,基本符合正态分布,适合OLS的回归计算。

表2 主要变量的初步统计分析表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环境信息披露与银行借款融资规模

本文用模型(1)分别分析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新增银行借款、新增长期银行借款和新增短期银行借款总额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银行借款融资规模回归结果表

从表3可见,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整体借款规模和短期借款规模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长期借款规模之间呈现不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说明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做得越好,越容易从银行获得必要的银行贷款,特别是短期借款,但长期借款并没有受到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即绿色信贷政策仅体现在企业的短期借款行为上。可能的解释是,银行对于长期借款的审批更多会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对于短期借款而已,长期借款的风险更大,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更多,银行更多会关注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而从表3中易见,控制变量中除资产期限外其他变量对银行借款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能的解释在我国信贷软约束的情形下,银行在信贷审批中不太会关注上市企业的财务信息。

(二)金融危机前后银行借款规模对比分析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波及到中国金融业和实体行业,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实体行业的融资问题。为此,将2008年作为一个分界点,借以考察金融危机前后信贷政策实施是否受到影响。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金融危机前后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银行借款融资规模回归结果表

从表4可见,金融危机前后,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整体借款规模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做得越好,越容易从银行获得必要的贷款。同样,说明绿色信贷政策在整体上是有效的。但环境信息披露对长期借款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前后仍不显著,其解释如前述及,不再赘述。企业的短期借款在金融危机前,并没有与环境信息披露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出现在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很多实体经济的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短缺行为,特别是出口依赖度较高的企业,影响更为严重,此时在信贷市场就出现了供少于求的局面,银行在选择信贷对象时除了会考虑偿债能力等必要的财务指标外,也会更加关注企业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和环境保护问题,这不仅符合绿色信贷政策的要求,也是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要求,更符合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而从表4中易见,控制变量中企业的盈利能力在金融危机前与企业的长期借款呈显著的正相关,这一方面印证银行在审批长期信贷时更趋向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在金融危机之后银行对信贷审批时的重点由传统的对财务指标的审查,逐渐转向非财务信息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审查。

(三)环境信息披露与银行借款利率

表5 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银行借款成本回归结果表

从表5可见,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整体借款成本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做得越好,并未获得银行较低利率的银行贷款。同样,环境信息披露对借款成本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前后也均不显著。可能的解释,由于银行贷款利率中长期借款利率较高,且差异会较大,相反短期信贷的利息率较低,且差异并不显著。而依据前文的结论可见,绿色信贷政策的效果仅体现在短期借款上。为此,在借款成本上绿色信贷的效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并未表现为环境信息披露好的企业能获得更优惠的贷款。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控制企业不同特征和其它影响企业银行借款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因素,在回归方程的控制变量中又加入了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变化值,结果与表3和表4基本一致。此外,还采用了序数回归的方法,即首先对被解释变量、环境信息披露变量和控制变量分别按照大小排序分为5组,每个变量从1至5取值,序数回归的结果基本与原始数据回归的结果一致。

五、研究结论

本文针对我国实施五年来的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整体借款规模和短期借款规模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长期借款规模之间呈现不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在金融危机前后,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整体借款规模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环境信息披露对长期借款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前后仍不显著。企业的短期借款在金融危机前,并没有与环境信息披露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出现在金融危机之后。本文认为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大多数实体经济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短缺现象,特别是出口依赖度较高的企业,影响更为严重。此时,在信贷市场就出现了供少于求的局面,银行在选择信贷对象时除了会考虑偿债能力等必要的财务指标外,也会更加关注企业本身的环境保护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整体借款成本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做得越好,并未获得银行较低利率的银行贷款。同样,环境信息披露对借款成本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前后也均不显著。

从经验证据中不难发现,我国绿色信贷实施效果还具有一定局限性,仅仅表现为短期借款,对于长期借款和借款成本的效果不明显,这不利于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保护的激励效果。为此,建议一方面仍需加强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和监管,尽快启动企业环境报告规范,通过社会监督促使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在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尚需加强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审批制度,逐渐从传统的财务指标审批转变为环境审批和财务指标审批相结合的信贷审核制度,为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提供更好的平台,促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和谐发展。尽管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我国绿色信贷政策深化实施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和启示,但是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环境保护中的贡献有可能存在差异,有时环境信息披露得分较难准确衡量企业的环境保护贡献。我们将根据以上不足展开后续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寻找更为客观的替代变量。

[1] 蔡海静,汪祥耀,许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企业整合报告研究[J].会计研究,2011,(11):18-26.

[2] 郝云宏,唐茂林,王淑贤.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理性及行为逻辑:合法性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7):74-81.

[3] 陈柳钦.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J].金融发展研究,2010,(7):3-8.

[4] Jeucken,M.Sustainable Finance and Banking: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M].UK: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2001.

[5] 原庆丹.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急需政策发力[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6):14-16.

[6] 于飞.浅谈“绿色信贷”与环境风险管理 [J].经营管理者,2008,(9):10-14.

[7] 蔡海静,许慧.市场化进程、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信贷[J].财经论丛,2011,(5):79-85.

[8] 李东卫.赤道原则与绿色信贷政策的完善[J].节能与环保,2009,(6):16-1.

[9] 尹钧惠.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探讨 [J].金融与经济,2009,(9):21-23.

[10] 陈海若.绿色信贷研究综述与展望 [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8):90-93.

猜你喜欢
银行借款信贷政策借款
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债务融资关系的实证研究
借款捆绑婚姻关系致诉讼
不一样的借款保证人
中东铁路与三喇嘛借款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政策调整及风险防控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债务融资与公司投资效率关系的研究
银行借款与公司业绩相互关系的研究
国际货币体系和俄罗斯的货币信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