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毅(江苏省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江苏连云港222006
电子政务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工具,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以及对政府所需的及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和廉洁程度,节约政府开支,改善政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的为社会公众提供超越时间、空间的优质、规范、透明、高水准的管理和服务。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信息公开的负效应问题。
关于电子政务中信息公开负效应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负效应的扩散(传播)角度进行研究。信息公开负效应的表现形式很多,负效应的扩散(传播)机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在研究中主要借鉴了SARS的传播扩散模型[1]。信息公开负效应的形成和扩散过程就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负效应的扩散程度代表了负效应的影响程度,本文用信息公开后累计获知信息的人数来表示负效应的扩散程度。
本文把公众对信息的传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热衷期、平稳期和淡漠期。热衷期是指人们一旦获得某新闻信息,第一时间一般热衷于传播该新闻信息,以显示自己消息的灵通和关心时事,还有的热衷于把自己刚刚得知的新闻信息作为谈资等,希望尽快告诉周围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再时事的新闻信息人们也会变得厌倦和不再热衷,而是开始平静地对待该信息,这时公众就进入了信息传播的平稳期;再经过一段时间,人们大多数都知道该信息后,就开始对该信息无意识的淡漠和淡忘,这时信息传播就进入了淡漠期。三个阶段的时间长短与信息本身的新闻性、重要性、涉及范围、以及与公众利益的相关度等因素有关。据研究,人们对一个信息热衷的心理反应时间是三天[2]。
设N(t)表示累计获得信息的人数,N0表示信息公开初始时刻t0获得信息的人数,K表示平均每人每天可传播而使其获得信息的人数,t是时间系数(一般用天数表示)。本文用累计获得信息的人数N(t)表示信息公开负效应的大小。则初步建立信息公开的负效应模型为:
该模型说明信息的负效应与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N0,表示信息公开初始时刻t0获得信息的人数。这说明刚信息第一次公开时,获知信息的人数越多,即N0值越大,则负效应越大。
第二个因素是平均每人每天可传播的而使其获得信息的人数K。如果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越高、社会风俗热情好客,人们传递信息越方便,即人们每人每天接触的人数越多,相应平均每人每天可传播的获得信息的人数K则越大,导致信息的负效应越大。
第三个因素是信息公开后的时间因素t。本文假设信息者在刚开始得到信息时,其传播热情很高,随着时间t的增加,其传播热情逐渐降低,即不愿再拿过去发生的新闻信息老生常谈,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其传播信息的热情降至极小,这时称其传播信息过程进入到淡漠期阶段。
图1负效应扩散曲线
图2改进的负效应扩散曲线
函数N(t)是一指数函数。其图形曲线近似为图1。假设人们在信息淡漠期不再传播信息,设信息公开到信息传播者进入淡漠期的时间是T,根据这一假设,上面的负效应曲线变为图2。
上面的模型并没有考虑政府对信息公开的人工控制作用,因此是自然状态下的信息公开负效应模型。下面本文引入政府人工控制因素后,来改进上述模型。
政府对信息加以人工控制以后,上述负效应曲线的斜率将减小。政府的人工控制措施包括:合适的言辞披露信息、合适的时间公开信息、合适的渠道公开信息、合适的信息公开范围、合适的信息公开策略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政府采取的这些人工控制负效应的措施并非隐瞒信息,而是保证把正确、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合适的公众,减少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误传、谣传和个别媒体误导所造成的负效应,并减少非相关公众获得信息后造成的不必要的负效应,从而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务中信息公开的正效应。这些政府人工控制因素对信息负效应模型的影响,相当于模型中降低了第二个因素K的数值。所以考虑到政府人工控制作用的影响,在上述模型中引入另一个新的系数G,改进上述模型为:N(t)=N0(1+K-G)t.
相应的信息公开负效应曲线由P1变为P2,如图2所示。
[1]DING Guang hong,LIU Chang,GONG Jianqiu,WANG Ling,CHENG Ke,ZHAN GDi.SAR Sepidemical fore cast research in ma the ma tical model[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4,49(21):2332-2338.
[2]林国基,贾珣,欧阳颀.用小世界网络模型研究SARS病毒的传播[J].北京大学学报,200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