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坐位体前屈的中小学生柔韧素质的年龄特征研究

2013-11-12 07:02杨丽敏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年龄特征年龄段均值

杨丽敏,张 波

坐位体前屈是测量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其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1]。长期以来,坐位体前屈都被作为衡量大中小学学生柔韧素质的重要指标,2007年开始在我国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欧美国家的体质健康测试[2]也普遍用其评价学生的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以及运动时关节活动的范围和幅度[3]。柔韧素质关系到肌肉的力量与速度、动作的协调与舒展,对于提高竞技成绩[4]、减少运动伤害[5]、增强身体灵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小学柔韧素质的研究多集中在绝对值的纵向比较[6-8]、训练方法[9]以及测量方法[10]等方面,但关于中小学柔韧素质的年龄特征研究较少[11]。本研究通过6~18岁男女学生坐位体前屈均值的比较研究,分析随年龄增长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规律,为中小学生发展柔韧素质提供理论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测试对象

从连云港市城乡共6 所中小学按比例随机抽取5 654名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对应6~18岁)学生为测试对象,具体分布如表1。

表1 测试对象分布表

1.2 测试时间

2010年9月13日~25日。

1.3 测试方法

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手册》中关于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方法进行。

1.4 数据处理

利用Mocrosoft Excel 2000 和SPSS11.0 对数据进行图解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城市男生柔韧素质的年龄特征

如图1 所示,城市男生坐位体前屈均值在6~8岁时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到8岁时达到5.7 cm(如表2);8~9岁时有一个小幅回升,随后又开始下降,到11岁时下降到6~18岁整个年龄段得最低;从11~15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坐位体前屈均值快速上升,到15岁时达到12.3 cm,比6岁提高了45%;15~16岁又出现一次快速的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大,即使16岁的均值也比6岁时提高很多;16岁以上,再次出现均值上升的情况,达到18岁时,均值达到整个年龄段的最高值。

图1 2010年连云港市6~18岁汉族男生坐位体前屈均值-年龄走势图

2.2 乡村男生柔韧素质的年龄特征

从图1 可见,乡村男生坐位体前屈均值在8~10岁区间,随年龄的增长呈总体下降态势,但6~7岁下降幅度较大,7~8岁有一个小幅上升,到10岁时下降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点(表2);10~15岁开始回升,到15岁时达到一个高峰,而11~12岁时出现一个小幅的下降;15-17岁时,又有一个下降,但即使到17岁时其均值也比6岁时有很大地提高;17岁之后恢复上升,到18岁时达到整个年龄段的最高位。

表2 2010年连云港市6~18岁汉族男生坐位体前屈均值与方差

2.3 男生总体柔韧素质的年龄特征

综合城乡男生两组数据,可见6~10岁随年龄的增长,坐位体前屈的均值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图1),到10岁时达到最低点,且与6岁差异显著(表2)。期间6~9岁有一个小幅回升,但均值均低于6岁水平;10~15岁开始快速上升,15岁时达到一个高位,是整个年龄段的次高峰,并显著高出6岁时的均值;之后,又开始小幅下降,到16岁时下降到一个低点,但其均值仍显著高于6岁;16~18岁恢复上升,到18岁达到整个年龄段的最高值。

2.4 城市女生柔韧素质的年龄特征

如图2 所示,城市女生坐位体前屈均值在6~7岁时有一个提升,但提升的幅度不大(表3),随后即开始下降,到11岁时降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点,期间在9~10岁时也伴随着一个短暂的小幅升高;11~15岁区断,随年龄的增大,坐位体前屈的均值开始快速提高,在15岁时达到整个年龄段的最高值;之后在此出现下降,到16岁时形成第二个低值,但该值仍显著高于6岁水平。大于16岁时,均值又开始回升,到18岁时形成第二个峰值。

图2 2010年连云港市6~18岁汉族女生坐位体前屈均值-年龄走势图

表3 2010年连云港市6~22岁汉族女生坐位体前屈均值和方差

2.5 乡村女生柔韧素质的年龄特征

6~12岁区间,乡村女生坐位体前屈的均值随岁数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图3),到12岁时达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值,期间在7~8岁、9~11岁两个岁数段均有一个小幅升高;从12~16岁,均值开始回升,到16岁达到整个年龄段的最高值;从16岁开始,出现一段下降,到17岁时止降,随后开始回升,但17岁时的均值也高于6岁水平(表3)。

2.6 女生总体柔韧素质的年龄特征

综合城乡女生的坐位体前屈均值来看,在6~11岁区间,随年龄的增加女坐位体前屈均值缓慢地下降(图2),到11岁时降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值,但该值与6岁相比差异并不显著(表3);11岁后开始快速升高,到15岁时升到整个年龄段的最高值,该值显著高于6岁水平;15~17岁时又出现一个小幅回落,到17岁时降到14.3 cm,略高于6岁水平;17岁过后又再次升高,到18岁时达到整个年龄段的次高峰值。

3 讨论

3.1 6~18岁年龄段男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素质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本研究表明,在16~18岁年龄段,男女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虽有波折,但总体呈现提高的态势,男生在18岁、女生在15岁(乡村女生在16岁)时达到最大值,第二个峰值男生在15岁、女生在18岁,且均比6岁水平有提高,这与前人的结果有显著的不同[12];也与有人[13]认为年龄越小柔韧素质越好,一般在13岁前柔韧性最好,13岁后开始下降的结果不同。笔者认为,应将柔韧与柔软进行区别。青春期前的学龄儿童骨骼钙、磷等无机物含量少,而有机物和水分的含量较高,因而其骨骼的弹性大,比较柔软[14];而柔韧性水平则取决于关节、肌肉和韧带的综合发展水平。

3.2 6~18岁年龄段男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素质出现“双降双升”现象。从本研究结果看,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6~18岁区间,坐位体前屈的值均呈现“双降双升”现象。第一次“降升”发生在6~15岁,即男生在6~10岁、女生在6~11岁呈现第一次下降,并分别在10、11岁降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值,之后开始回升,到15岁时达到一个高位,形成了区间的第一个“V”型;第二次“降升”发生在15~18岁,即15岁过后,男女生柔韧素质开始第二次下降,到16岁(男生)、17岁(女生)时降到一个低位(但该值仍高于6岁水平),之后又开始回升,形成区间的第二个“V”型。柔韧素质“双降”的特点是,第一次下降幅度大,持续的时间长;第二次下降幅度小,时间短;男生“双降”现象明显,女生的“双降”趋势比较柔缓;男生“双降”的两次低点均比女生提前一年(这与男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比女生晚一年相一致)。宋启灿等[11]综合转肩、体前曲、纵叉、横叉等指标衡量少儿的柔韧素质,发现了少儿发育过程中柔韧素质的两次下降与提高的过程;文国瑜[9]也曾指出,10岁以后儿童的柔韧性有所下降,但青春发育期又会有所提高,发育成熟后又逐渐下降,均与本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3.3 6~18岁年龄段男女生柔韧素质的“双降双升”现象是少年儿童整体身体素质发展的反映。柔韧素质的第一次下降基本发生在6岁~青春期开始前的时期(本研究另外两组检测数据即男生初次遗精、女生月经初潮的检测结果表明,女生从11岁陆续出现月经初潮,到15岁全部出现;男生从12岁陆续出现初次遗精,到15岁全部出现),此时期在幼儿发育的基础上,新陈代谢旺盛,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体格发育平稳,如身高、体重等平缓增长;骨骼弹性大,硬度小;肌肉发育不完全,肌纤维呈纵向生长,显得细长、柔软,含有较多的水分,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较少[14-15]。即总体上该时期幼儿的骨骼发育较快,而肌肉、神经系统发育相对滞后,使得关节的灵活性、韧带与肌肉的延展性反而略有下降(女生)或显著下降(男生),所以造成此阶段学生的柔韧素质随年龄的增长不升反降。另有研究表明,男性尿17-酮类固醇的含量在6~8岁有一个下降的过程[16],是否说明柔韧素质的改变也与人体性激素的生成规律有关。

6~18岁年龄段男女生柔韧素质的第一次大提升在陆续进入青春期开始到全面进入青春期时,并在15岁时出现第一次高峰。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身体增长全面进入人生的第二个发育高峰期。如骨增量在12~14.5岁生长最快[17];身高的发育高峰82%的男生出现在12~14岁、90%的女生出现在9~13岁,而体重的发育高峰90%的男生出现在10~16岁、90%的女生出现在11~15岁[18]。说明身体整体的快速发育与柔韧素质的发育相一致。

至于6~18岁年龄段男女生柔韧素质的第二次降、升(15~18岁)原因尚不清楚,是否与机体发育无关,而与刚进入高中学习出现由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外界条件影响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4.

[2]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6:96-97.

[3]王瑞元.生理学[M].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6-337.

[4]李晓鸿.柔韧素质在竞技运动中的作用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7):152.

[5]许汝霞.浅谈人体柔韧素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2):83-84.

[6]雷少华,张亚平,郭卫,等.甘肃省天水市城乡中小学学生四项素质比较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5):108-110.

[7]张亚杰,姚蕾,冯全,等.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学生体质状况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2):62-64.

[8]刘晓军,张一民.1985-2000年陕西省小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913-915.

[9]文国瑜.中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柔韧素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6(3):67-68.

[10]徐玉明,张国海.柔韧性测量方法及其预测属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484-485.

[11]宋启灿,董平.儿童、少年柔韧素质发展规律初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6(1):78-80.

[12]王晨杰,金辉,邢连军.健身与健康[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9:28.

[13]刘传进.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24.

[14]阮芳赋.小学生科学性教育[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3:54.

[15]李清亚,王晓慧.小学生健康方案[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

[16]张德浦,胡巧云,娄晓民.6~17岁男性24 小时尿17-酮类固醇含量的测定及其与青春期发育关系的探讨[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87,22(4):396-397.

[17]肖新才.影响青春期骨量发育的因素[J].国外医学卫生分册,2004,31(1):45-50.

[18]任弘,徐刚,祁国鹰,等.对青春期生长发育高峰年龄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762-772.

猜你喜欢
年龄特征年龄段均值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素描头像四分之三、侧面正面、年龄特征等画法解析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分析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运动技术教学衔接性与年龄特征
对偶均值积分的Marcus-Lopes不等式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