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监督倒逼机制探析

2013-11-12 06:53黄丹丽高维新广东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4088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舆论权力

文 黄丹丽,高维新(..广东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湛江 54088)

在网络政治时代下,公众在网络舆论监督的带动下与政府部门持续互动,产生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网络舆论监督倒逼案例。网络舆论监督力量通过强化舆论压力,将社会外部压力转化为政府内部改革动力。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倒逼机制”,它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学术语,现已广泛被应用到其他学术研究中。本文将其引用到网络舆论监督研究中,通过创新性地构建模型,从现象到本质以探讨网络舆论监督的倒逼运行机制。它的出现快速地推动各种体制的完善,倒逼现有监督体系的优化和创新,开辟民主监督体系新格局,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生态环境,使民主监督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事实上,网络舆论监督有正反两面作用,本文将从其积极方面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如何发现网络舆论监督倒逼规律,并且利用和发展其机制来更好地建设社会。

一、网络舆论与舆论监督

(一)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是一种新型的舆论方式,变革着公众话语的结构、手段和环境,活跃着整个现实政治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增长迅速。网络舆论在基本立场、思想观点以及价值取向上呈现多元、自由的特点,其舆论主流仍是现实社会的反映。“网络舆论是以互联网为载体,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与社会影响力的公众意见。”[1]关于网络舆论的定义,本文将其总结为以下四点:主体是广大网民公众,也包括网络媒体;客体是网民所能涉及的一切机构组织及公众人物等;对象是公共事务以及私人事务;目的涉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所以,网络舆论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公民自由,有其相应约束。

(二)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新词汇,首见于1987 年的中共十三大报告。其概念可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主体是公共权力的赋予者,舆论监督具有权利属性,不应只由新闻媒介行使这项权利,公民个人也可以直接行使舆论监督权[2];客体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对象是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国家、社会事务;目的是保证公共权力的正当运行和维护公共利益。总的来说,舆论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民主权利,有其相应义务。

(三)二者关系

网络舆论的内容和目的比一般的舆论方式更宽阔,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民意”,也不能将其仅仅视为网民意见的自然表达。[3]网络舆论为实施舆论监督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式,网络舆论监督也成为当今极其重要的一种监督手段。网络舆论监督的形成:首先要求网络舆论具有政治性,客体仅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其次是公共性,即对象和目的要涉及公共利益;最后是监督性,网络舆论确实发挥了监督的功能。所以,只有当网络舆论主体将其公民舆论自由与民主监督权利结合起来并行使舆论监督权;网络舆论才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也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舆论监督。因此,本文所探讨和理解的网络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网络技术与媒体,对公共权力行为及公共利益相关事务进行了解、评判,从而监察与督促其修正行为以符合公共利益。

二、网络舆论监督对公共权力的影响

随着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加强,网络舆论监督日益成为公民实现民主监督权利的重要途径。其自身也彰显了越来越多的优点和特性,对公共权力的影响越来越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约公共权力与促进廉政体系建设

廉政体系建设是我国反腐倡廉的重大举措,但当前存在着体制不完善、法规不完备、问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公共权力异化现象。滥用职权、权力寻租、渎职失责等越位、缺位、失位事件不断出现,导致公共权力运行失效。究其原因,既有行使者的官僚主义和功利主义、制度缺陷和制约机制的不完善等。网络舆论监督时刻关注公共权力的运行状况,使公共权力行使最大限度公开及透明,对行使者形成巨大的震慑力,进而促进权力的正当行使,抑制权力腐败。网络舆论监督大大减少权力异化现象,有着维护公共利益的特殊作用,从而加强了整个廉政体系建设。

(二)促使公共权力部门转变危机管理观念

公共权力部门通常采取政府主导模式来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缺乏公众的视角。一方面由于危机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政府对危机管理的信息具有垄断性,公众很难参与;另一方面是政府急于给予回应,过于注重引导而忽略民意。如果未能继续深入解决实质问题,则会引发相关子议题累积公众的不满,使政府的权威受到怀疑。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公众不再只是公共危机事件的围观者,他们自发加入到危机管理中。这就要求政府转变危机管理观念,意识到要重视网络民意,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在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中把握舆论诉求并广泛汇集民智。

(三)常态监督公共权力与构建民主监督新体系

我国监督方式多样,已初步形成内外结合的监督体系,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公共权力监督主体多元无序,各监督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其次,权利监督力度薄弱,难以形成对公共权力制约的强大合力;最后,监督低效,出现监督空隙。而网络舆论监督是一种常态的监督形式,能够及时、迅速发挥积极作用,全方位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显示,重大网络舆论监督事件所涉阶层,以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首当其冲,相关案例共67 起,约占总体的36%。可见网络舆论监督多涉及公共权力问题,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权利监督方式,极大地丰富了现有监督体系。

由此看出,引入网络舆论监督这种新型民主模式,可以有效制约公共权力的运行。网络舆论监督事件不断通过其倒逼机制来起作用,丰富与优化现有监督体系,逐渐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监督生态环境。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公共管理生态学的概念,它强调公共管理活动是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展开的,要素与环境之间存在和谐的互动关系。[4]网络舆论监督系统中监督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即公众与政府也存在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它最终形成网络舆论监督生态环境,倒逼出民主监督体系新格局,如图1。

图1 网络舆论监督生态环境下的民主监督新体系

三、网络舆论监督倒逼机制分析

在网络舆论监督的生态环境下,网络舆论正发挥出强大的监督作用和倒逼推力,每个事件的事态演变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倒逼范例。网络舆论监督热点不断地变化,网民的监督对象随之转移,如何才能达到整个网络舆论监督生态环境的平衡需要发现并深入研究其规律。从表面上看,此类事件的爆发是偶然的、个别的;但从本质上看,是各种社会矛盾互相作用的反应,同时也是网络公民现实社会中积聚的情绪变化、相关利益以及信息不对称碰撞的结果。每一个网络舆论监督热点经过萌芽、形成、壮大、消逝的生命周期,总的来说,网络舆论监督倒逼机制的一般运行程序如下:问题的出现→形成强大网络舆论→反复修正偏差行为以符合公意→促进社会改革与创新,这其实就是利用网络平台的官民互动的过程。本文将从公共热点事件分析网络舆论监督的倒逼性,及其折射现实民意诉求,探讨网络舆论监督的演化规律。就2012 年而言,网络舆论热点及突发公共事件层出不穷(如表1),集中呈现了2012年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本文将选取其中一个舆情作为切入点,了解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情况,并从公众与政府两个角度具体分析其倒逼运行机制。

表1 摇2012 年网络舆论监督热点及突发公共事件列表

(一)公众反应机制

网络舆论监督使得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行使,其权利监督意识空前高涨。当前,我国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和信息披露法律法规的建设不断完善,以及网络技术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使网络舆论监督的生态环境愈加全面且和谐。如今一切公共管理活动都是在网络舆论监督的生态环境下进行的,关注的是最新的公共事件,具有前沿性。猎杀候鸟事件屡禁不止,引发舆论极高关注,2012 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东方白鹳遭毒杀一事就引发相关新闻报道2130 篇,网民跟帖评论9.2 万条,涉及网站248 家,除了新闻报道外,该事件涉及相关论坛主帖454 个,相关博客文章83 篇。[5]从网络舆论走势来看,公众形成强大的网络监督、舆论导向与倒逼压力,网民的态度从哀痛到问责,舆论矛头指向政府监管缺失,呼吁国家林业局尽快督查。在倒逼过程中,公众一方面谴责猎捕者和买卖者,建议加大对滥捕滥杀和野味交易的法律惩戒力度;另一方面则质疑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司法不健全,期待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部门能拿出有效举措,加强对鸟类保护,切实实施十八大的“生态文明”精神,认真建设“五位一体”的“美丽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倒逼政府反思“千年鸟道”等生态保护问题,驱动生态文化建设,促使两省三地(湖南桂东县、炎陵县,江西遂川县)等地政府建立保护候鸟协作机制。可见,公众的政治诉求与利益表达有着天然的合法性和正义性[6],网络舆论监督越是紧迫、强烈和持久,倒逼推力也就越大,公意也就更有望转化成政治实践。

(二)政府反应机制

网络舆论监督考验政府如何化解外部压力,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将倒逼压力转化为政府内部改革动力。政府意识到要顺应倒逼程序,重视网络民意,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在公共管理中把握舆论诉求并广泛汇集民智,从而做出正确的政策调整。系列猎杀候鸟事件中,国家林业等部门的应对颇有成功之处,值得借鉴。2012 年纪录片《鸟之殇,千年鸟道上的大屠杀》引起网民高度关注,在网络舆论监督的倒逼作用下,政府认识到候鸟频遭猎杀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政府监管缺失。根据网络民意表达的聚焦点,结合官员问责等制度,政府首先对自身权力运行的偏差行为进行了修正,给公众一个初步回应:国家林业局紧急查处湖南罗霄山脉等地的猎杀违法行为。由于事件如果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任何负面子事件的出现都会累积公众的不满,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政府继而将深入实质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紧紧围绕公众的政治诉求,进行主动回应、收集舆情与调整政策,督促各地方迅速部署整顿。政府认识到短期的运动式打击行动只是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确保候鸟迁徙的安全的阶段性工作,一方面需要长期保持强大的宣传力度,从思想源头上杜绝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部门联动、地区协作,成立联合应急行动组织,遇突发事件立即行动。在倒逼机制的持续作用下,湖南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出要加大对候鸟法律保护,将投入100 万元建立10 个候鸟保护站[7]。最终倒逼政府进行创新管理,将保护候鸟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主动与民间应加强协作以建立多元化的环保网络,在立法、管理机制、宣传教育等方面建立保护候鸟的长效机制。

从以上两个维度分析可见,网络舆论监督通过强化舆论倒逼力量,将社会外部压力转化为政府内部改革动力。网络舆论监督倒逼机制的运行,强调由“公众主动—政府被动”向“良性的官民互动”转变,两者协同管理。公众的政治诉求没有得到满足时,网络舆论监督倒逼政府反复修正偏差行为,政府则及时地给予政策回应与政策调整。在网络舆论监督生态环境下,民主监督新体系对公共权力的影响深远。所以网络舆论监督是常态的、持续的双向沟通方式,创建起良性的官民互动新途径。实际上,公众的民意表达与政治诉求一轮轮地循环,政府的政策回应与管理创新一次次突破,最终合成最优决策、倒逼政府改进,是这个网络政治时代下官民互动的新型模式,如图2 所示。

四、政府应对网络舆论监督的思路

(一)更新网络舆论监督应对理念

由于受“大政府、小社会”的传统官僚文化影响,通常采取政府主导型应对模式。所以长期以来推动我国公共管理的是一股自上而下的威权力量,忽视了公民参与的决策价值和民主价值。反观西方,是自下而上的基本模式,公众才是推动公共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我国政府必须更新网络舆论监督应对理念,主动接受全民监督,使社会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逐步加强。首先,针对网络舆论事件,公共权力部门要第一时间组织调查,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并且从根本上解决事件。这期间须注意监控网络舆情,把握其生成和发展规律,不再单纯地引导或控制,而是让正确的网络舆论最大限度地铺展,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管理来推动社会进步。其次,要确立清晰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应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短期目标的达成不是一种单向沟通,同时要重视其他社会主体的价值实现和政治诉求,应当把短期目标的实现看作是民意调查或舆论测验的过程。长期目标则应是认识到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使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行使,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舆论监督利用体系,主动吸收民意。

(二)深化公共权力运行体制改革

图2 网络舆论监督倒逼机制模型

我国一直在积极探索制约公共权力的有效模式,目前网络舆论监督堪称是保证公共权力廉洁高效运行的重要监督方式。[8]网络舆论监督实际上要求权力的正当运行,为实现公开化和透明化指明了方向,就是要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深化公共权力运行体制改革。从制度层面看,解决目前问题需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也反复提到政治体制改革,要克服官僚主义,构建服务型政府,增强公共权力运行效率和效果。同时结合体制内监督与体制外监督,以法律、权力、道德和权利等多元化方式制约公共权力。公众舆论被称为“第四种权力”,特别要注意网络舆论监督对于公共权力理性化运行的推动,这是一股重要倒逼力量。公共权力部门应该搭建更好的政府网络平台,延伸政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完善政务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会制度及时应对网络舆论监督。

(三)构建网络舆论监督利用体系

一个完整的网络舆论监督利用体系包含政治诉求与政策回应,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这一供需矛盾,正是网络舆论监督倒逼机制的作用空间。网络舆论事实表明我两者矛盾激烈,一方面启示政府要扩宽渠道使公众充分表达政治诉求,创造条件使其充分行使知情权与监督权等权利。另一方面也要转变思维方式,利用网络舆论监督来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构建网络舆论监督利用体系的前提是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自2008 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与监督权。4 月1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今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这是社会公众的监督、倒推结果;同时也是公共权力机关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表现。其次,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形成对网络舆论热点及网民意见的日常监管和深度分析。最后,成立政府参与、其他机构主导的针对网络舆论监督利用问题研究的专门工作小组或智库,从各方面给予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建议。

(四)进行官民协作的社会管理创新

传统的公共管理方式下公众缺少参与渠道,民意表达不通畅,官民缺乏沟通就难以实现官民协作。网络时代建立起相应的对话渠道和沟通机制,官民协作的社会管理创新有了客观的可能。2011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上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来驱动社会管理创新。本文认为社会管理创新与网络舆论监督密不可分,从民众上访等单向方式到网络舆论监督,政府主动面对民意,其公信力得到极大增强。官民协作急需建立一个良性的互动机制,让全社会参与到社会管理创新中来。“微博”就是官民互动的一个新模式,政府应重视各种平台建设,继续拓展网络言论空间。微博等网络沟通方式在推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与民主决策中显示出重要作用。政府必须着力加强此类桥梁的架设,并且要注重日常的有效应用,建立官民协作方式保障机制,对协作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五、结语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民主权利,网络舆论监督则是这个时代非常有效的监督方式。对网络舆论监督倒逼机制的研究意义在于强调将外部舆论压力转化为政府内部改革动力,倒逼政府进行公共权力运行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优化和创新,开辟网络舆论监督的科学应对新思路。每个时期的社会科学研究,都应当密切关注当时所处社会出现的各种新课题。本文则试图对网络舆论监督倒逼机制这一新现象进行科学解释,探析其生成和运作规律,并进行理论思考,为提出和完善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网络舆论监督自身也正在完善,会有更多的网络舆情爆发,其倒逼力量也会越来越强大,表现方式也将多样化,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郑保卫,邹晶.论当前我国舆论引导的新策略[J].现代传播,2007(06).

[2]周甲禄.舆论监督权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邹军.试论网络舆论的概念澄清和研究取向[J].新闻大学,2008(02).

[4]刘圣中主编.公共管理学—结构、要素与环境[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5]建设“美丽中国”从保护候鸟开始[EB/OL].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网站,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434:201211&catid=30:2011-03-31-18-06-11&Itemid=77,2013-1-26.

[6]苏莉.湖南建十个候鸟保护站 政府与环保组织保护鸟类[N].湖南日报,2013-01-17:(02).

[7]俞怀宁,俞秋阳.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特点及其政治影响[J].社会主义研究,2011(05).

[8]朱颖著.新闻舆论监督与公共权力运行[M].厦门: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舆论权力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权力的网络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