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红
评课是我们教育者必需的基本功。但是,目前的评课却流于行式。大家在评课时往往不愿说实话更不愿说存在的问题,套话假话应付了事。因此,专家称目前的评课是“三无产品”——一无合作,二无事实,三无研究。那么什么样的评课才能既符合我们这人情味较浓的国度,又有实际效能?
老师将上课内容以表格式呈现出来,就叫复盘。在复盘的基础上评课者再追问一些问题,就叫追问式评课。二者结合就是最有效的评课。下面以一节《背影》课为例进行说明。
在评课时,为了评课的方便,老师用现代化技术将上课内容以表格式呈现出来,就叫复盘。复盘式评课可以帮助评课的教师更好地研究教学过程,重现教学环节。帮助评课教师和执教老师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在复盘的基础上去评课,可以帮助教师去更好的回忆教学过程,避免因为课后评课忘掉了实际过程的没有内容、没有目标、没有联系教学实际的评课现象。
复盘并不是重复全部的教学过程,只是呈现主要教学环节。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评课的复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目标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学的效果1.回顾背影。1.归纳所学内容。2.重读课文,2.学生朗读课文。1.深悟父 提出问题,学3.说新的认识。 进一步感子之情。 生默读课文,4.默读课文,研讨 悟了父子2.深入理 回答问题。 问题。 情深,理解课文。3.作者写作缘5.进一步理解父 解文本由,父子矛盾。 子深情。4.再读课文,6.介绍写作特色,提出新问题。 感人之处。
首先由上课老师依据自己上课内容填表,而后,评课教师给他的目标、教的活动、学的活动、学的效果配对,和目标不能配对的就放在那里。一节课要完成的教的活动、学的活动、学的效果与教学目标都要对上号,如果对不上号就叫游离目标,就是一节失败课。
追问是评课过程中研究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教学的安排也会有不同。教学的设计的不同,教学方法的不同,教学的效果也会有区别。评课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找到最好的教学过程和与教学过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在评课中要追问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什么这样去教学,才能激发教师去思考。
1.为什么要确立这两个目标?
确立目标要有依据,依据文本的体式来确定目标。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叙事散文通过事来表达作者情感的变化。本文的意脉是作者对父亲感情的变化。要体现的是子对父的情感变化。因此,第一个目标不太恰当。另外,语言、表达方式是散文目标确立的依据。因此,第二个目标也有点欠妥。在确定目标时用词也要注意尽量用动宾短语,不要用“通过……,使……”“为了……,使……”本次课确立的目标虽然欠妥,但是用词很好,用了动宾短语。
2.在教的活动里,有一个环节是学生读课文并提问,学生有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你这些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解决?教者的回答是选重点问题回答。我觉得不妥,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都是他的疑团,如果他提出来得不到解决,那么以后他就不会再提问了。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放到小组内讨论,再组内讨论就可以解决掉一部分,组内解决不了的全班讨论解决,全班讨论解决不了的老师再来解决。
3.情感变化的依托是什么?第一句话蕴含哪些信息?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那是1923年的事。文中写送橘子是在八年前,八年前的事为什么在八年前不写,而到八年后再写呢?
父亲被开除公职,家中景观很惨淡。1920年朱自清在扬州中学就职,所有薪水被他父亲全部拿走,1922年朱自清与家庭闹翻,一气之下带着妻儿去泰州。1923年朱自清到清华大学任教,途中去见他父亲,却被父亲拒之门外,直到写作本文时都没与父亲见面。《背影》是朱自清写给父亲的一封道歉信。父亲看完《背影》后潸然泪下,问朱国华:“你大哥什么时候能回来。”父子之间的恩怨到此化解。
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中的“我”与八年前的“我”能否划等号?
当然是不能,前面的“我”是以前的“我”。而后面的“我”是写作时的“我”。
1.散文的教学要教给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
2.散文中的“我”前后往往有变化,不能划等号。
3.教叙事类散文,就要用叙事类散文的特点来教学。
4.通过散文中意脉的变化,来教学生读散文。
5.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品味、去解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