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方英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心绞痛。近年来发病率持上升趋势,该病极容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诱发猝死。目前药物治疗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治疗手段,且西药治疗占多数。但随着西药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增多,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副作用少且疗效好的传统中医中药。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早在《素问·痹论篇》中即有“心中有数痹者脉不通”的记载,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气虚血瘀,瘀血内停,阻痹心络,血脉凝滞,不通则痛[1]。为探讨更安全有效的治疗UAP的方法,本院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UAP患者与传统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和分析,以期为UAP的临床治疗和用药选择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164例我院收治的UAP患者,按照完全随机的原则,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治疗组男性47例,女性35 例;平均年龄(61.2±13.9)岁;平均病程(5.8±1.3)年;分型包括初发劳累型心绞痛28例,恶化劳累型心绞痛21例,自发型心绞痛18例,梗死后心绞痛9例,变异型心绞痛6例。对照组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63.8±11.6)岁;平均病程(6.2±1.1)年;分型包括初发劳累型心绞痛28例,恶化劳累型心绞痛21例,自发型心绞痛15例,梗死后心绞痛13例,变异型心绞痛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各分型的病例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2,4]。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视病情给予西药常规处理,包括吸氧、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扩血管等。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生产厂家: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批号:Z20026866)。具体用法为:5%葡萄糖(或0.9%氯化钠) 注射液250 mL,丹红注射液20 mL,1次/d,静脉滴注,给药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绞痛疗效比较 对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
2.2 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 对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均小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明显降低。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与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治疗时期 例次 发作次数(次/周) 持续时间(min)治疗组 治疗前 82 11.5±3.8* 6.4±2.1*治疗后 82 3.3±1.4# 3.3±0.9#对照组 治疗前 82 12.3±4.2 6.9±1.8治疗后 82 5.6±2.2# 3.5±1.2#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随访2个月~1年,一直对患者肝肾功能及心肺功能进行定期体检,未见异常情况。
UAP具有进行性恶化趋势,极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猝死。且该病病变复杂,进展迅速且预后具有多方向性,因此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西药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非二氢吡啶类等,上述药物随疗效显著,但“治标不治本”,因此复发仍是困扰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一个难题[5]。而祖国传统医学讲求“整体思路和辨证论治”,在治疗UAP方面,屡建奇功。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不稳定性心绞痛已经被定义和描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该病病因复杂,可能与素体虚弱、年老体虚、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情绪不良等导致气虚、瘀血、痰浊等有关。病机属于“本虚标实”。“本虚”既有心的阴、阳、气、血的亏虚,也有肝、肾、脾、肺的不足;“标实”主要为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等。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整体调节,从多方面、多环节治疗UAP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6]。
从本研究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立新,李富军,李杨.益心舒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100例.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9):1102-1103.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41-45.
[4]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30.
[5]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6] 郭家娟,刘静秋.稳心益肾颗粒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126例临床观察.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4):2067-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