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披露与推敲

2013-10-31 10:32宋连庠
世纪 2013年6期
关键词:吴祖光咏雪苗子

宋连庠

赤日炎炎似火烧,寄情墨趣乐逍遥。为纪念诗书大家毛泽东(字润之,1893—1976)诞辰120周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六十华诞与《世纪》创刊廿周年,年逾花甲、著有《双钩书法》(王元化题写书名,东华大学版)的书法名家王庭昌兄甘冒酷暑,以其“笔行四缘,意在墨外。刚柔相济,圆润自如”之书法,精作了《沁园春·雪》横幅一条,献给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世纪》杂志社收藏,佳话传来,让我忆起《沁园春·雪》的创作、披露与推敲。

乙亥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丙子1936年2月,一个大雪天,毛泽东在陕北老乡白育才(其孙女白红絮仍健在)家中,即景抒怀地创作了这阕咏雪伟词,迄今已历七十七年春秋矣……

犹记甲戌1994年冬,我晋京开完会,应邀下榻于养病京华的影人白杨(原名杨成芳,1920—1996)大姐草园胡同四合院南屋。一个风雪初霁的下午,白大姐以小车送我去工体东路吴寓,探望心仪已久的吴祖光(1917—2003)、新凤霞(1927—1998)伉俪。吴老当时已七八高龄,又历经厄难,却是鹤发童颜春常在,纵情谈笑声如钟;我向祖光先生转达了白杨、张林岚、吴承惠(秦绿枝)与岑范等老友的问候,他听罢欣慰十分,除了忆述四十年前偕岑范一道执导戏曲片《梅兰芳舞台艺术》时的欢快花絮外,又对我说:“回想我在重庆及上海编过两年新民晚报副刊的经历,留给我最深纪念的就是首先发表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那么,这首词,吴祖光又是如何到手而披露的呢?

王庭昌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那是乙酉1945年秋,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11月的一个早上,名士黄苗子(原名黄祖耀,1913-2012)去医院探望即将临产的妻子郁风,途中邂逅诗人王昆仑(1902—1985),王将苗子拉到路旁,将从诗人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号安如)处得到的一首“用毛笔抄在一张小纸上”的毛泽东《沁园春·雪》,让苗子看,苗子读后喜问:“可不可以发表?”昆仑答:“可以,只要不写明来源即可。”苗子到医院后,就将词给郁风看,郁风读后十分欣赏,就让苗子赶紧给祖光送去,当时年方28的祖光读后,觉得这首词“睥睨四合,气雄万古”,是一篇“可遇难求最精彩的稿件”。遂不顾友人和好心劝阻的个人安危,毅然将该词,连同苗子代拟的“编者按”一道,披露于11月14日经营的《新民报晚刊》第二版副刊《西方夜谭》上。编者按以“文言”出之:“毛润之氏能诗词,似尠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氏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词一披露,引起轰动,《大公报》、《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国民党军报《和平日报》、《时事新报》、《新蜀报》……均无例外地长时间连续发表对“咏雪”词的唱和之作与各类品评文章。

读者也许不一定晓得,这首当年披露时题为《毛词〈沁园春〉》“自右向左竖排”的版本(详见陈保平主编、李安瑜特约编辑的《新民春秋:新民报·新民晚报八十年》第64页),与后来流传四海并入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沁园春·雪》版本稍有不同:①上片第七句:“尽(顿)失滔滔”;②上片第十句:“欲与天公共(试)比高”;③下片首句:“山河(江山)如此多娇”;④下片第七句:“稍欠(逊)风骚”。

自1945年11月14日这首咏雪词在重庆《新民报晚刊》首先披露后,毛泽东又谦逊地“察纳雅言”,反复琢磨推敲,方始炼成了后来世人喜爱吟颂的“更为精美传神”的《沁园春·雪》。

“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由此鉴之:古今中外经典作品,无不由反复锤炼推敲而诞生。信然也!

猜你喜欢
吴祖光咏雪苗子
汗不敢出
七绝·咏雪
艺术百家:刘晶晶 苗子烨
新凤霞很会“撩汉”
新凤霞很会“撩汉”
以《咏雪》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苗子的“调皮”
你是我的另一半
苗子的“调皮”
《咏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