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欣 房 玮 李 米 张秀军
(河北联合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生物技术在制药、环保、食品、疾病研究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现实就业状况较差,生物技术专业近年被归为所谓的“红牌专业”。这给目前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办学带来了困惑和挑战,培养生物技术所服务的不同产业所需的人才,设立特色鲜明,与将来就业结合紧密的不同专业方向,以利于学生就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应首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河北联合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仅有一个生物技术专业,但是在该专业下我们下分三个专业方向:生物化工技术、生物医学科学和生物信息学,在大一下学期进行方向分流,按不同方向培养本科生。为此,我们在2011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中进行了三个方向的分流工作。由于学生对生物信息学的认识度不够,仅有6人选择该方向,不够开课要求人数故暂时取消该专业方向。通过对生物化工技术、生物医学科学两个专业方向的分流工作,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专业方向选择的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影响因素,对于专业方向分流的满意度。通过此次调查分析,对于探索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多方向发展、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及教学管理改革工作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一般资料 河北联合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生物技术本专科生共67人,其中女生27人(40.3%);男生40人(59.7%)。
1.2 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在学生完成生物技术专业方向选择(生物化工技术方向和生物医学科学方向)后进行。调查以不记名方式填写,学生答完问卷后统一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67份,回收5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8份(问卷回收率约为86.57% ,所发问卷总有效率约为100%)。58份有效问卷中,女生21人(36.2%);男生37人(63.8%)。其中14名女生(66.67%),20名男生(54.1%)选择生物化工技术方向,7名女生(33.33%),17名男生(45.9%)选择生物医学科学方向。调查内容包括:专业方向选择的背景调查、专业方向选择依据、专业方向未来发展、专业分流方法可行性以及专业方向选择的疑惑等。本问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系数为0.890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为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
2.1 专业方向选择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喜欢所选方向课程原因”调查中,见表1,生物化工技术方向中58.8%的学生认为“对未来工作更有帮助”,而生物医学科学仅有12.5%的学生选择此项,经χ2检验,二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选择“未来继续学习、从事科研的基础”的生物医学科学方向学生高于生物化工技术;卡方检验,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不同专业方向学生都认为专业方向的选择与自己将来工作的相关(P<0.01)。
在“方向课程偏好对选择方向的影响”调查中,见表1,选择生物化工技术方向学生认为两者关系“不太大”的比例达到35.3%,而生物医学科学方向学生仅有4.1%,比例明显低于生物化工方向学生,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这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总体上,不同方向学生均有超过60%以上认为方向课程的偏好对于方向选择影响很大或比较大。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学生对于专业方向的选择,主要依赖于对方向课程的个人喜好,而对于方向课程的喜好则更多来源于个人兴趣和对未来个人发展的考虑。
表1 不同专业方向原因及影响因素调查(例,%)
2.2 专业方向选择一般认知情况分析 多数学生都认为专业方向选择“一般重要”或“很重要”,主要通过“网络”或是“老师”来了解方向相关信息,但多数学生对两个专业方向的了解处于“比较了解”和“不太了解”两种状态,多数凭借个人兴趣来选择,与背景调查结果“方向课程偏好对选择方向的影响”一致。χ2检验,选择不同方向学生在专业方向选择依据不存在明显差异,见表2。
总体上看,不同专业方向学生在选择方向时,能认识到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但缺乏实质了解,更多依赖于个人兴趣,不能从根本上多方面、多渠道掌握专业方向信息,具有盲目性。
2.3 对专业方向未来发展认知的分析 多数学生认为所选择的方向未来发展“比较乐观”或“不太乐观”,考虑到个人今后发展方向多选择“直接就业”或“考研”两种途径,而对于专业方向所从事的行业也以“比较满意”和“不太满意”为主,见表3。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两个方向学生对未来发展考虑无明显差异,仅“未来发展方向”选择上生物化工技术方向学生则更倾向于“考研”,生物医学科学方向学生更多倾向于“直接就业”。
表2 不同专业方向一般认知调查(例,%)
2.4专业方向分流可行性分析 高于94%学生支持专业方向分流采取“自主选择”,对于学院所采取的分流方向和自主选择方式超过80%的学生认为合理,方向分流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则以正面影响为主,大约超过20%学生认为有负面影响。少数学生则希望学院指定个人方向,对于方向设置以及对个人发展影响等方面缺乏具体认识,见表4。综上可以看出,生物化工技术与生物医学科学两方向学生对本次专业分流可行性认可上,没有明显差异,均认同不同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自主选择”的分流方式。
表3 不同专业方向未来发展(例,%)
表4 专业方向分流可行性调查(例,%)
2.5 专业方向选择的具体疑惑 为更直观、清晰地获取学生专业选择方向的困惑,进步调查显示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①就业前景;②未来发展前途;③考研所适合的学校,专业;④具体的研究方向;⑤选择方向学习一段时间后不适应,能否调换方向。
其中,存在①和②两项困惑的学生占到80%以上,其次为③和④两项。综上,学生更多地渴望了解专业方向选择对个人未来发展的影响。部分学生对于方向的发展、研究内容、适合行业仍存在一定地盲区,在选择专业方向时存在一定地盲目性。
3.1 重视专业方向宣传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2011级大一新生初入校园,尚缺乏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全面了解,不同方向的设置会让学生感到茫然,更多地依靠培养方案中课程的个人喜好来选择方向。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认识到方向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但缺乏对分方向培养的必要性认识,缺乏对生物化工技术以及生物医学科学方向发展的实质性了解。因此,专业方向选择之前的宣传尤为重要。在学生大一的一年时间里,学院、专业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应从多层次、多方面介绍生物技术专业不同方向的培养方案设置、研究内容及人才需求以前景等,更多的宣传、引导学生对专业方向兴趣产生,使学生真正了解不同方向设置的必要性、现状及发展前景,结合自身特点,理性地进行方向选择,避免盲目性。
3.2 优化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方向课程的喜好是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主要原因。选生物医学科学方向的学生倾向于认为此方向课程定位于科研,而生物化工技术方向的学生则认为该方向课程利于就业。可见,学生对于不同方向课程的设置有不同的认知,容易影响学生的专业方向选择结果。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方案的制定,而课程体系的构建则是培养方案的主体。分方向培养需要应结合调查现状,深入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对于各个方向课程的需求以及各对应行业对知识结构的需求,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在课程体系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整合,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优化。
3.3 完善方向分流方法及方向培养的运行条件 我们采取“自主选择”、结合学生成绩进行调剂的方式进行方向分流符合多数学生的意愿,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有负面影响,比如专业知识面狭窄、工作选择性小等。另外部分学生担心方向选择后不适应,希望可以调换方向。可见,专业分流方式对于学生求知情绪有一定影响,仍需进步完善运行条件。
因此,要充分保证方向分流能够达到培养目标,除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外,还需在以下几方面尝试改进:第一,提高学生对专业方向的认知度。通过知识竞赛或者入学教育等活动促使学生从自身出发,搜集专业、方向信息,实现自我认识,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志向,明确专业方向兴趣所在;第二,配备指导教师。最好为每名学生指派指导教师,从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兴趣、特长等方面的进行深度了解,开展有针对地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方向及发展情况,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第三,尝试专业方向调换制度。分流结束后,给与学生一定时间方向课程学习适应期,如需调换方向,向学院提出申请,学院综合实际考察提供一次调整方向机会;第四,尝试跨方向课程选修制度。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需求,可以将另一方向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
[1] 阳泽平,徐 水,成国涛.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管理及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蚕学通讯,2011,(4):44
[2] 刘志国,郑用琏,江 珩,等.普通高校生物类专业差异化发展思路探讨[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1):50